APP下载

构建区域性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服务平台的思考

2015-03-20戴仕宝周亮广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王 岽,戴仕宝,周亮广

构建区域性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服务平台的思考

王岽,戴仕宝,周亮广

摘要:对在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存在多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相关学者在解决问题中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探索创新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现有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背景下,以上措施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多数高校地理野外实习效果整体不高且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建议从国家层面将全国分七个片区构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区域服务平台,依托重点院校的优势资源,通过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内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效果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区域服务平台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学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培养地学各专业学生了解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调查和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高校地学各专业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当前我国相关高校开设自然地理学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高校开设部门地理学,有的高校仅开设自然地理学[2-4]。尽管课程开设有差异,但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内容均基本一致,主要包含质、地貌、水文、土壤、气候和生物等。目前全国开设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院系有165家,开设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的院系有163家,仅这两个专业如按照目前常见人才培养方案最低要求执行野外实习安排,每年需要参加综合自然地理实习的学生就达两万余人。因此,构建区域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服务平台存在着巨大而现实的需求。当前,因为师资、经费、资料等的问题,很多高校在实习安排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时间压缩、内容简化等,已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近年来各类全国性的地学相关研讨会均将如何加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建设作为重要议题加以研讨,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2-4]。本文认为,构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区域服务平台是解决自然地理学实习问题的有效途径。

1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野外实习师资不足,教师断档现象较突出

近年来国内除部分重点院校地学类专业自然地理方向教师能得到较充分保障外,很多地方院校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院系,在连续扩招大背景和增大体量以争取校内更多资源的双重压力下,纷纷增设了地理信息科学、土地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非师范专业,院系的办学重点也转向招生好、就业前景好的新专业。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对传统地学专业投入资源和关注不足,教师引进指标也鲜有顾及。

而自然地理方向的教师受地理科学专业办学进入低谷、学科校内发展前景黯淡、新设专业预期好且师资不足、课程体系改革导致部门地理学课程合并压缩等因素影响,工作能力强、有发展后劲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纷纷转换专业方向。但作为地学相关专业必修的《自然地理学》课程,还需要同时承担多个专业的综合野外实习任务,导致实习指导教师相对不足、个别部门地理实习内容乏人精通。现有教师队伍往往是45岁以上的教师和少数30岁以下的年轻人组成,指导教师队伍在年龄和教学经验上断档现象较为突出。

1.2 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和质量被压缩

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扩招和学校大规模基建带来的经济压力,很多地方院校对野外实习经费不增反降或实行切块包干[2-4],逐渐形成目前常见的学校下拨一点、院系支持一点、学生自己掏大头的实习经费来源模式。同时由于经费主体由学生支付,教师在实习安排中往往过多考虑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压力,食、宿、行均选取较低档次,能不去的实习点尽量不去。但随着物价上涨,由学生自己承担的费用比例仍然不断加大,影响了家庭困难学生对野外实习的参与热情。同时由于各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纷纷压缩了自然地理学课程学时,在经费和学时设置共同影响下,野外实习时间、地点、线路和行程不断被压缩。

实习经费的不足还导致对实习基地缺乏建设维护资金、实习指导教师补助偏低、实习器材短缺。近两年来虽然在国家投入不断加大、学校提标化债等因素下经费不足略有好转,但成效仍主要体现在一些重点院校地学专业实习上,实习质量不断降低的整体情况并无根本性改善。

1.3 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备,实习内容无统一标准

自然地理学综合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包括实习基地的选取、实习地基础资料的收集、实习地自然地理概要的编写、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实习管理制度的制定、实习路线的制定和实习指导老师的培养等工作。由于实习经费、时间和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和扩招等原因,国内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除少数几所高校实习基地的基本建设相对比较规范外,很大部分高校的野外基地建设都不完备,尤其在基地硬件设施、实习指导书更新、实习考核指标实施效果等方面差距明显。

受此影响,在对学生实习内容和环节安排上也出现随意压缩实习内容、降低实习要求、减少实习环节、减少现场讲授和指导过程的情况[4]。个别学校教师还将这种实质是“放羊”式的实习过程,牵强地解释为强化学生自主实习能力培养探索,着实非常令人担忧。

由于以上的不足,导致很多高校野外实习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在野外实践中培养合格地学工作者这一根本目的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学生也由于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过程,对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实习热情不高,很多学生(包括部分教师)甚至把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当成了一次旅游。

2对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存在问题的现有解决策略

前述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高校也在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地方院校和重点院校在历史积淀、办学层次、经费来源和资源获取上的巨大差异,所以在对野外实习中存在问题无论在认知层面上还是探索创新层面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2.1 地方院校对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模式的探索

地方院校针对在野外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十多年来先后有很多学者做了研究,并就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提出的主要措施[1-4]包括:(1)争取学校加大支持力度;(2)短途实习与长途实习相结合,减少实习开支;(3)整合优化实习线路,不同部门地理学实习内容有机融合,压缩实习实习整体时间;(4)加强年轻教师培养,实现教师在实习指导中一专多能;(5)更新完善实习指导书,基于GIS技术建设虚拟野外实习环境,加强新技术和设备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等。这些探索和实践对解决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2 重点院校对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模式的创新

以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国家地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典型代表的重点院校地学专业,相对地方院校在野外实习中遇到以上问题要少很多,他们需要解决的是在培养基础扎实、未来能从事基础研究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地学专门人才要求下,如何开展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创新的问题。

目前来看,以这5所学校为骨干的一批重点院校,在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立高校间跨地理大区域联合野外联合实习教学模式活动的开展,已在精品线路设计、教学团队构建和实习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较丰富的实质性成果[5]。经过调查,95%左右的学生认为,通过联合实习使其在地学视野有明显的拓展,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丰富;对地理学研究工作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虽然地方和重点院校都对自身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为何同样的议题在各种学术会议上还一再作为热点问题被反复提起?这说明这些探索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广大地方院校在地理野外实习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规模庞大学生的地理野外工作能力培养基本合格。但现实情况是:在高校整体办学条件有限的大背景下,仅仅通过各院校地学专业相关教师零敲碎打的自身的努力和争取很难做到。而重点院校依托自身资源和优势在实习中取得成果,又很难加以复制大范围推广。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采取切实行动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3建立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专业服务平台的构思

笔者认为以上问题的解决,可以在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的支持下,以全国地理学7个理科基地所在院校为核心,建立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区域服务平台,并形成合理的共建共享机制,以满足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学实习需求,同时也可以为有能力进行跨区域实习的高校提供必要的支持。该区域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区域地学野外实习综合服务中心和国家级野外实习基地两大组成部分。

3.1 从国家层面建立区域地学野外实习综合服务中心

依托国内各主要区域的重点院校,参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模式,按照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东南、西南七个片区布局建立区域地学野外实习综合服务中心,并依托相关高校,设立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中心以服务本片区内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活动的开展为工作主旨。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组建中心理事会,以自愿和互助原则吸收区域内具有地学专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理事会,定期组织召开关于地学野外实习工作方面的学术会议或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与其他区域中心加强联系与交流合作。

(2)遴选并建立区域野外实习指导教师分类专家库,入库专家需每年根据中心安排承担一定次数的野外实习指导或青年教师培训授课任务,缺少实习指导教师的学校可通过中心申请安排专家参与指导实习,指导费用根据中心制定标准由申请学校发放。对承担外校实习指导任务较多且评价较高的专家给予表彰,推动专家所在单位认定其教学工作量,并在实习环节教学研究方面给予支持。

(3)结合高校间跨地理大区域联合野外联合实习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组织入库专家编写统一规范的实习指导教材和讲义并进行推广,针对不同专业和办学层次需求分别制定统一的学生实习效果检验机制和实施方案,对自愿参加中心组织的测试并通过的学生发放实习资历认定证书。

(4)中心组织并提供经费开展虚拟野外实习环境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帮助实习经费紧张和实习时间较短的学校尽可能提高实习效果。

(5)负责建设并监管区域内的国家级野外地学实习基地运行,协调区域内外各学校进入基地实习的时间和行程安排。

3.2 依托典型实习区建立区域内国家级野外地学实习基地

在每个片区内遴选2-3个自然地理环境非常典型的实习区,在原有实习基地基础上建立国家级野外地学教学实习基地。基地以服务地理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满足国家对提高地理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为主旨。基地需具有典型、丰富的自然地理现象,教学和生活基础设施齐全并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地学类大学生野外综合自然地理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需要,并能向社会开展地学科普活动的条件[6-7]。基地主要承担以下功能:

(1)根据中心安排承担区域内外各院校学生进入基地实习期间的食、宿、行、学等环节任务。基地生活基础设施应较完备,可以常年同时容纳600 人以上的学生学习生活,并能提供常规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仪器设备,具备提供学生实习效果考核认定的专职机构和人员[7]。

(2)能够作为地理学研究人员开展野外观测工作的优良科研基地,并能提供常规实验分析设备和场所。

(3)能够承担国内外大型野外实习和科学考察的组织和接待工作,基地应做好各实习点的日常维护和建设工作。与基地周边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实现人力和社会资源的共享。

(4)在不影响中心下达的各项接待任务前提下,基地可将服务扩展到生物、美术和旅游等专业的野外实习中;并努力建成社会培训和科普教育的实践基地,积极开发拓展培训、科教旅游等服务项目。力争实现基地运行经费自给自足的良性运转。

3.3 小结

建立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专业服务平台需要按照“国家投入、社会支持、专项服务、互助互利、以强带弱”的原则,在全国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和建设。一方面使跨区域联合实习的组织和接待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地方院校在野外实习中存在多年的实际困难。重点院校要以帮助培养合格地理学人才队伍,提升地理野外实习整体效果的境界,积极带动区域内地方院校野外实习活动开展走向正规化、标准化。

4结语

本文对国内在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中存在多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已

[参考文献]

[1]毛卫华.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04):79-81.

[2]朱高龙,吴文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06):131-134.

[3]许振文,王桂君,王鹏,赵国燕. 新时期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7-119.

[4]查小春. 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7): 167-170.

[5]郑祥民,周立旻,王辉,等.试行高校联合野外实践教学 探索地理学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86-88.

[6]孟宪来,蔡克勤,王训练,等.关于建立国家级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11(1):106.

[7]余际从,刘粤湘,李杰,等.我国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与突破口[J].中国地质教育,2013(4):1-5.

责任编辑:李应青

收稿日期:2015-01-23

作者简介:王岽,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讲师;戴仕宝,周亮广,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5)02-0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