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浅析

2015-03-20

微型电脑应用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公共课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

李 楠



《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浅析

李楠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中理科必修的一门公共课。通过问卷发现,在地方性应用型院校中存在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的主动性及个体差异较大等问题。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并讨论了解决方案,讨论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分层次等教学手段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参与式、教授式、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学习兴趣。通过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等方法解决教师课堂内容理解的差异性等问题。

关键词:C语言;应用型;地方性;公共课;教学模式

0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普通高等院校中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另一方面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由于是公共课而不受到学生的重视。在地方性应用型院校中,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多种原因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讨论。

1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C语言》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1]主要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性本科院校,也不同于职业技能型院校。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创造性,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学术性院校相比较,该类院校中学生具有较差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基础知识;个体差异较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团队合作意识相对薄弱。学生理论基础水平和教学要求的不符。特别是在公共课《C语言》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不同教师的课堂讲授方式和个人侧重点也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鉴于以上问题,根据所在院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讨论。

2 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2.1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次的教学模式[2-3]

C语言的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分析能力。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不善于思考;在个人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启发式教学、分级教学、案例教学的方法。

C语言的教学包括语法和算法两部分。语法结构的学习相对简单。而算法的设计需要引入生动有趣并具有层次性的案例,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堂反应,设置不同级别的练习内容。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内容过于简单而导致的某些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没有收获,也可以避免因为题目难度太大而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问题讲解避免过于具体,在算法的设计上可给出启示,由学生自行完成算法的设计。对于错误或有漏洞的算法,应积极肯定并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案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设计案例要充分考虑难易度、可实现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方案。例如填魔方、福尔摩斯破案、银行密码设置、安排值班等问题均是可行并有趣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同一实验主题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供学生选择完成,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分层次实验设计,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目的,训练计算思维[4]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C语言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太抽象,难于理解;另一方面是课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干系,对自己未来发展和个人整体素养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针对这样的认识误区,在教学的过程要不断的纠正,只有真正的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的问题。C语言是一门可以锻炼思维的课程,从问题的理解、分析、算法的设计到程序的编写、编译、运行、修改这些步骤的完成,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问题描述能力。特别是程序编译出错修改的环节,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修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C语言的学习,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描述能力、发现错误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任何的专业都是很重要的。美国CMU大学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了计算思维的概念,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我想,C语言公共课程学习和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也正在于此。培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学习的方法,学习思考的方法,锻炼思维能力,这些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将受益终身。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好C语言,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对自身的发展和继续学习均是很有益的。

2.3增强团队合作[5]意识

除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分析问题并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个人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学生分组学习完成任务的学习模式,使学生逐渐形成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在教师介绍了基础语法知识的前提下,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项目由学生分组完成。分组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每组人数以3到5人为宜,对分组结果教师进行监督和微调,尽量保证到各组成员之间学习情况的类似性,组内成员学习基础的层次性。组内成员针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讨论,设计解决方案与编程思路,并根据编程思路进行程序的编写与运行调试,最后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完成实验项目之后,安排专门的时间,由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所解决问题进行讲解并作出详细的设计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由组内成员互相评价给出成绩、各组之间相互评价给出成绩、最后由教师根据各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成绩体现在期末考核中。

通过分组竞争的形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团结合作的能力、互帮互助的品德。充分的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程序编写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4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解决教师侧重差异。

C语言公共课,教学范围广,涉及教师多。教学效果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选用教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教学经验等。甚至所选择的实例质量、以及实例的讲解方法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校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的方式,取长补短、查漏补缺。通过听课评课,客观的、多角度的认识个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改进,提高个人的课堂教学能力。

集体备课,由所有承担《C语言》公共课教学的教师集体参加。由中心发言人就自己所负责的章节,介绍个人的备课提纲、重点难点、准备使用的课时量、所参考的主要资料、介绍本章节所用到的主要教学方法、各个知识点所用到的重要实例,通过实例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课后为学生准备的课后作业等。由集体备课小组所有成员进行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查漏补缺。通过讨论,相互启发,总结出更适合本章节、更全面的重点难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和教学用例,从而针对性的修改备课提纲,达成共识。各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各班实际情况,撰写个人课堂的教案讲义。有效地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避免由于个人理解的偏差而导致的教学内容的缺失或重难点的偏移。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听课评课在公共课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即便使用相同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通过听课,可以学习到其它老师的课堂组织方式、课程设计、实例讲解方式等。发现优点与问题,反思自身的优点与问题,螺旋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水平。每位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很难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评判,通过评课,由其他同事提出课堂问题并供大家讨论,提高整个C语言公共课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2.5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有优缺点。传统的教学手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书写板书,但又可以在逐步画出执行流程的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算法和程序的思想。但程序阅读结果是否正确得不到有效的验证。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要想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需要在课件的制作上多下功夫,使课件中包含足够的动画设计,能够跟随着动画逐步理解算法的思想。程序阅读和设计的结果可以在运行环境中得到及时验证,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程序和编写程序的积极性。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对C语言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好的帮助,在软件环境中对其进行实现、运行、验证,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教学在C语言教学中的优越性。同时适度的加入板书的应用,特别是算法的设计和分析使用板书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引导。

2.6综合多种教学方法[6-8],生动教学过程。

在我校C语言公共课的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然而讲授法对大学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讲授式教学与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尝试,在介绍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每章或者每学期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对本章或本学期中的核心内容或算法思想进行讲解,讲解所需课件、实例等材料由学生自主讨论产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所选择部分讲解,讲解结束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并对主讲同学讲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方式进行讨论,提出更加完善和改进的建议。最后由代课老师对讲解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也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教学大纲中所提到的各部分重难点知识。

3 总结

根据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学习基础,针对该类院校中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了前述存在的问题。通过分层次教学、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综合和改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思维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与生动性。

参考文献

[1] 徐克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2] 李立元.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论观察,2014,1.

[3] 贾银江,贺莉莉,郑萍.数据结构实验的分层次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4.

[4] 顾荣杰,范剑波.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改革[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12.

[5] 赵淑平,卢静,王宝英.小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施[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1.

[6] 赵立恒.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初探.教育在线[J].2013,9.

[7] 谢延红.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0,12.

[8] 陈涛,宋瑞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研究[J].科研教学,2013,11.

收稿日期:(2015.04.22)

作者简介:李楠(1981-),女,商洛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商洛,726000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3jyjx112)

文章编号:1007-757X(2015)12-0019-02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公共课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方法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