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成小康社会

2015-03-20孙显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依法治国现代化

孙显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理论视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成小康社会

孙显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从新中国成立起,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将经历三个历史时期。在完成这个历史进程后,我国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中等发达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历史时期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亦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四个全面”是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根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行动纲领。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四个全面”

近代世界历史上发生的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社会变迁,被称为“现代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社会化和民主化等。作为社会变迁的现代化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特有规律,也包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向世人预示,后发国家都要走现代化的道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不能例外。只有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国家才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1]8我国在近代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但不都是成功的。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历程,尤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现代化历史新阶段。充分认识这个历史新阶段的必然性、时代内涵和战略布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个历史时期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勾画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工业化的设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工业化的任务没有完全实现。在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1987年4月,邓小平总结了建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现代化经验,构建了“三步走”战略。邓小平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2]226

我国现代化的历史实践表明,“三步走”战略包含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历史时期。如果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作为一个时期,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8年为第一个时期,1979-2020年为第二个时期,2020年至21世纪中叶为第三个时期。

(一)第一个时期(1949-1978)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提出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的基本任务[3]109,从此,新中国就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征程。

经过十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探索,到了1964年,我国比较完整地形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周恩来在这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2]439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预期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1975 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重申这个宏伟纲领,并指出:“从国内国际的形势看,今后的十年,是实现上述两步设想的关键十年。在这个时期内,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向实现第二步设想的宏伟目标前进。”[2]479

虽然全国三届、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没有得到实行”[4]808,但这个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建设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4]804

(二)第二个时期(1979-2020)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时期。这个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两个“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这个时期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成总体小康社会,第二个阶段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阶段(1979-2000):建设总体小康社会。1979年3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概念,把“小康社会”作为20世纪末的现代化目标。[5]111“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3]54在1990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00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实现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

第二阶段(2000-2020):建设全面小康社会。2000年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而被称为总体小康。为了全面建设小康,中共十五大根据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将第一个“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第二个“三步走”战略,规划了两个一百年的现代化目标:“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6]4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告:“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7]1369当前,我国人民正在这个阶段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第三个时期(2020-21世纪中叶)

邓小平提出的第一个“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都是指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后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时期,即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现代化的雄伟目标。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

党的十五大制定的第二个“三步走”战略,前两步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步走。这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阶段中包含两个小阶段,第一步为第一个小阶段(2000-2010),它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为第二个小阶段(2010-2020),它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10年,已经走完了第一步,已经开始走第二步。这一步的任务比起第一步,更加繁重,因为这一步已经涉及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8]17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揭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和新任务。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特点之一,是经济上的贫穷落后。邓小平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为什么事实上不够格?因为我国人民太穷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3]225要摆脱贫穷,必须首先致力于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首先是要解决贫穷问题,使全国人民富裕起来。当然,“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9]250所以,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经济落后、国家贫穷的状况所决定的。先经济后政治,这既是一个策略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它的合理性,也可以说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但在今天,已经到了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在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根据“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的历史发展,进行全面建设。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第一阶段结束后,由于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也随之突出起来了。2010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10]40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中,《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依法治国,健全法制,特别要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10]41这样,就把依法治国和社会制度建设,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

当然,先经济后政治,并不是说我们忽视政治体制改革。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回顾说:“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11]19早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已经提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31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8]25。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12]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关于社会制度建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3]18这个总目标的提出,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突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14]68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21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治理体系也就是制度体系,治理能力也就是制度执行力。而制度和制度体系都需要由法律来表述。制度和制度体系的建构,也就是法律和法律体系的建构。所以,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就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法治方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即是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它的任务是着眼于国家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阶段的总任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而在总体上说,现代化的这个新阶段,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现阶段的战略布局

最近,习近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战略布局的提出,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12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但国情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从而把我国推向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总任务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但还在继续地完成中,它在当前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仍然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布局,并规定着现阶段的战略布局。当前的“四个全面”,正是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所规定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内容,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的理由和根据,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我们当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化;这个任务的实现,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劲动力;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这个总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全面依法治国”,因为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这“三个全面”的实现,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而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所以,只有实现“四个全面”,才能完成现阶段的现代化任务,从而使“四个全面”成为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的阶段性内容,而且是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现阶段的具体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产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式的现代化”内容也不断地随之丰富和发展。最初提出的“四个现代化”,说到底,属于生产力的现代化,或者说,属于经济现代化。继十三大提出“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之后,十四大在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中,丰富了“三位一体”的内容,把它具体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15]15。十五大又把这个战略布局表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并认为它们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是“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6]18-20。十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6]11,把“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发展为“四位一体”。十八大又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8]11,把“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发展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历史过程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整体的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关于这一点,我们党历来都有清醒地认识。自然,这种认识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仍然处于“五位一体”所展示的全面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领域。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制度体系的建构,不仅涉及“五位一体”的目标领域,而且还涉及党的建设的目标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规则、机制、程序以及相关法律规范。要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势必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和不可阻挡的趋势。

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必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必然性,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3]18这个目标领域,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之中。这就进一步说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领域是存在和包含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领域中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是更加长期的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任务,即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说,“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制度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3]23这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也就是“五位一体”的五个领域和关键环节。当然,其中也包括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综上所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2020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是建设总体小康社会的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到2020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又经历两个小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小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个小阶段,它的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在这个战略目标实现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到了2020年,我们就开始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在这个时期中,必将产生新的战略布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将进入一个更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的国家行列。这个时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将基本结束,进入中国社会主义中等发达阶段,从而开始了一个更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12-04)[2015-02-11]. http://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04/C-11390720 6.htm.

[1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4]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5]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欧世平]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 of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SUN Xian-y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From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to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the process of socialistmodernization will go through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is histori⁃cal process,China will enter from the socialist primary stage to the medium stage of socialism.At present,China is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second period.The basic task of this stage is to promote the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 a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which is China's current socialist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That is to say,this is the new stage to perfect and develop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s and governance capacity.“Four Comprehensives”is the strategic blueprint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istmodernization,and the pro⁃gram of action in the new stage,which is the overall approach,blueprint and task to constru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istorical period of China’s socialistmodernization;national governancemodernization;“Four Comprehensives”

10.13454/j.issn.1674-8638.2015.03.001

D61

A

1674-8638(2015)03-0005-06

2015-04-04

孙显元(1935-),男,浙江温州人。教授,研究方向:哲学,逻辑,方法论。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依法治国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