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快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以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特色教育为例
2015-03-20王福贵
王福贵
农村初中快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以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特色教育为例
王福贵
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名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在“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下构建了“快乐导学式六步教学法”。通过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合作交流、共解问题的能力。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师生达到身心愉悦,发挥最大的潜能。
一、注重实践支撑,把握快乐教育的命脉
(一)服务快乐导学模式,建立快乐导学案
在“快乐导学式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中,我们从教师的备课方案作为切入点,改革教师教案的老路子,使用导学案。导学案既是教师教学的框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蓝本,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为指导思想遵循五个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课时化原则。导学案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引领、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8个环节组成。导学案能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从更大程度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意识,实现学习提前量和问题提前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连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由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反馈等快乐学习行为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学生真正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使用也使教师俯下身子,认真研究学生、仔细研究课程、深入研究教法,让快乐教育深入人心,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重点内容有如下四点:
1.提出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学习内容,了解本节课重点、难点。
2.明确基本的知识结构、基本线索。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他们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进行较完整的概括。老师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的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其概括知识的比例。
3.抓住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第一,事件起因。如背景、原因、目的等。第二,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特点等。第三,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
4.总结收获和疑问。列好提纲后,让学生写下自主学习的体会和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探究快乐导学模式,创新快乐“六步”教学法
1.快乐引导预习。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自学能力水平和学习内容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预习学案(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可口头布置,也可印发材料提前一天发放到学生手中。自学提纲要体现出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借助自学提纲自主查找、搜集学习资源,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理清知识线索、理解知识结构和体系,写出学习笔记。自学要体现对知识的归纳,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新问题。
2.快乐汇报交流。导入新课后,采用个人汇报形式,指定或随机点到学生阐述根据预习学案自学所得。教师根据学情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没有完成的学习内容。老师一方面从中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失误和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推广。这样有步骤地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从而达到交流快乐。
3.快乐补充争辩。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没有考虑的问题,采用问答、讨论、交流、辩论等形式解答问题,同时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评价,激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大胆辩论。在此老师适当点评和归纳,以达到争辩快乐。
4.快乐点拨总结。本环节可融入二、三环节中,也可利用学生的汇报和补充争辩。教师可以找优秀的同学或教师自己对本堂课的知识框架进行总结,写出完整板书,使重点和难点明确,达到点拨快乐。
5.快乐巩固拓展。通过课堂练习对内容进行巩固,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知识拓展,巩固重在四到位,拓展要有度、有层次性,要因材拓展达到拓展快乐。
6.快乐检测验收。通过当堂检测验收或下一堂复习检查、班级周测、学校月测等方式进行检测验收,达到检测快乐。
课堂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重在激趣,做到一讲透四到位,即读到位、背到位、练到位、仿到位。通过“快乐六步教学法”具体达到四大目标。
1.自主提出问题。本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自主提出问题”。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问题是教学活动的生命线。在课前预习中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准需解决的问题是此法操作的第一要素。问题的类型,主要有目标问题、过程问题和派生问题。目标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需要解决问题,是直接问题;过程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派生问题,是由主要问题枝生的连带问题。三类问题要区分轻重,采用不同方法加以解决,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2.合作互动。合作互动,是以学生的自学梳理为前提,没有个人理解就无从交流。学生的交流是以质疑解疑、合作探讨、辩论争鸣等活动形式为载体,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确定要突出活动的目标,更要突出过程的提示。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3.指导提升。教师是交流互动中的首席,不仅设计组织,更要积极参与,把自己的理解、认识、反思等形成意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有些高难问题力争做到点拨讲解,避免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教学行为。
4.培养能力。本教学法的最终归宿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能力;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三)细化快乐导学课堂,规范快乐引领
细节决定成败,我校教学工作中从细节入手,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教师提前一分钟候课;课前一诗一歌;课上一分钟训练。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坚持两个结合,即“备课—授课—反思”三步曲与“听课—评课—导课”三部曲的结合。领导抽查听课和巡视检查坚持三个重视,即课前重备课,课上重效果,课后重反思。让教学流程的每个细节都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强调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
二、突出文化支撑,提升快乐教育品位
(一)营造快乐氛围,优化校园文化
我们大力加强快乐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优美环境的教育、引导、传递功能。在主楼上写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办学理念,在第一教学楼书写“精细做事,诚信做人”的校训和“至善至美,至高至佳”的校风。在墙壁展示艺术作品,使每面墙都凸显一个文化主题。“墙壁文化”集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营造了高雅健康、催人奋进的育人氛围。学生文学作品展、德育橱窗、教学橱窗、光荣榜、公示栏使整个校园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情趣。
(二)搭建快乐平台,建构多彩活动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学校组织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书法班、绘画班、思维创新训练实验班、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棋类等多种兴趣小组,安排具有专业特长的老师作辅导员。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既展示了我校艺术教育成果,又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和兴趣;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活动是一种快乐教育的重要载体。
智慧和汗水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我校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生动活泼,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教师爱教、会教、乐教,师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快乐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8.
[2]敖芬.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教师,2007.
[3]袁子意.基于快乐教育的班会课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3(5).
责任编辑:贺春健
王福贵/长春市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吉林长春1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