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

2015-03-2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作品艺术作品

何 岩

何岩/长春教育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61)。

一、美术欣赏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其知识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感知,从而认识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真正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也会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并逐步实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另外,美术欣赏以普及和审美两方面为教育原则,通过课程学习使得学生在美术欣赏评鉴过程中逐步提升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及文化内涵。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鲁迅说,一个艺术家当然需要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尤其需要有一个纯洁的灵魂。优秀的艺术家就像一个纯净水装置,进去的是污泥浊水,出来的艺术作品就是纯净水。我们观赏者用这纯净水来净化我们的灵魂,这就是艺术欣赏的终极目的。美术属于艺术类学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化型产物,其存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而要想在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感情及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美术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终极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到美的存在,从而去发现美、体验美。

美术作品包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及灵魂,并以一种外在的形式体现出来。好的美术作品,不仅给人丰富的视觉享受,更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及灵魂上的涤荡,而通过美术欣赏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上的陶冶,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

2.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艺术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背景大多与创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个人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就文艺复兴时期而言,其作品大多以人文思想为核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封建,学生若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就很难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真正意义,而美术欣赏课程中,通过艺术作品欣赏及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长期积累下来,学生的文化底蕴会得到大幅提升。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艺术家将社会中的真、善、美、丑蕴含在其文艺作品中,而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可充分感知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使心灵获得净化。长期的耳濡目染不仅可使学生的文化视野更为开阔,还能促使他们正确看待自然界、看待人类社会、看待人生、看待学习生活,而这些都会涉及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当前的中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观者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掌握的知识对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达到完善的过程。不同的观者面对相同的艺术作品将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包括年龄、阅历、修养等造成艺术欣赏的主观差异性;人思想感情的差异导致艺术欣赏的主观差异性;对作品空白的不同填补也可能造成的主观差异性。但美术作品存在的共同效应是主要的,如古人常常寄情于山水,国画通过山水花鸟等事物表达创作者对自然、生命以及真善美的理解,从而让人们解除消极情绪,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情感。

二、我国中小学校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纵观我国的基础教育美术欣赏教学,其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掌控课堂发展的全局,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兴趣的缺乏,其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加上许多学校为增加高考升学率忽略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将美术教育直接替换成其他科目,严重影响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教育界逐步认识到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小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美术欣赏教育发展停滞不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由于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灵活性、抽象性及创新性特点,其教育模式不同于其他科目,但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美术欣赏教学方面缺乏经验,照搬照抄其他科目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以考试为目的,一味地死记硬背,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创新空间,严重影响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

2.美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许多教师并不关注当前艺术的发展方向,对当前艺术文化发展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案例,只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其教育理念抽象、空洞,学生视野相对狭窄,对美术概念的认识过于单调,不能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层次的了解。

3.学生兴趣的缺乏。就目前我国美术欣赏教育整体来看,许多学生对美术欣赏认识不够,对美术欣赏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加之,受老师教育模式及枯燥、乏味课堂气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制约着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

三、中小学校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充分把握好“教”和“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由于学生自身所处环境及成长经历不同,其出发点及审美观念也会存在许多的偏差,而美术欣赏课程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老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其发散性思维,勇敢表达自身审美观念,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实现艺术作品的再创造。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是把美术知识融入故事当中,用故事来吸引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三是充分运用视频、音频、图像、图片、电影、动画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欣赏课变成纯粹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理选择欣赏的作品。美术欣赏课教师要合理选择欣赏作品,欣赏作品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大师名作赏析,二是各类范画的欣赏,三是当代艺术家优秀作品欣赏,四是其他类型艺术作品,如剪纸、编织、印染、拼贴、雕塑、建筑、构成、联想等工艺作品赏析。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建议尽量选择形式感较强、个性鲜明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有宗教或历史背景的艺术作品。

3.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作为教师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应该让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首先让学生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不同美术作品时的观察点,并进行实践总结,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一是了解作品欣赏程序,学会欣赏经典美术作品。首先,你看到了什么?能够对画面直观的形象进行赏析,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其次,艺术作品风格特色的欣赏,细致观察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技巧的运用;再次,了解作品相关背景,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趣闻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都能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是教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汇。描叙类的词汇,如形状、质感、空间、形体等;分析类词汇,如节奏、均衡、动势、对比等;解释类词汇,如内容、题材、感觉、象征意义等;判断类词汇,如视觉传达、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等。

三是在欣赏中学会创作。通过欣赏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及灵感来源,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学会创作,以获得艺术的再创造。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体验、情感感知、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欣赏的快乐并积累审美的经验,真正体会美术带给他们的视觉享受。

4.培养学生视觉欣赏能力。由于美术作品多以外在形式存在,学生可运用视觉去感知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学生视觉欣赏能力及欣赏感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气势及节奏等外在形式了解到美术作品的特点。许多学生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时,由于缺乏经验,不了解其创作环境及作品中的情节内容,仅关注作品形象及创作技巧,而这种欣赏并非学生真正的审美反应。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文化背景,多展开艺术欣赏教学活动,经过长期实践培养,让学生自己判断,从而提升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

5.引导学生正确体会作品风格。作品风格不仅代表着创作者的创作风格,更是蕴含着作品的气质和情感,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选取不同风格的作品,向学生详细讲述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每件美术作品均有独特的美学含义及特点,而要想更好地了解一件美术作品,必须先了解美术作品中的突出特点,并且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进而升华。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老师可通过向学生讲解创作意图、创作过程以及作者生平经历等情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及内容。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美术欣赏课不仅能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艺术感知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身边的美,体验美感的存在。但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准教学重点及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多让学生参加艺术欣赏实践,尽量避免空洞、抽象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实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1]陆勇妹.学会欣赏 收获快乐——中学美术欣赏课之探索[J].神州,2014(11).

[2]马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美术作品鉴赏[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1(10).

[3]朱曼.论如何培养美术鉴赏力和提升审美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5).

[4]梁新军.给学生一双鉴赏的眼睛[J].文理导航(中旬),2010(4).

[5]蔡永平.浅析高校美术通识教育[J].艺术科技,2014(3).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作品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