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导入
2015-03-20邓雅倩
邓雅倩
邓雅倩/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助教,硕士(广东广州510080)。
这几年,大学英语教学由最初的注重强调词汇知识、语言形式、口语交际能力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可在目前存在的难题是,老师传授的文化知识只是单纯的以我国母语的形式的导入,而对于如何将本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在一起却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国文化发展比例的严重失衡,并没有完全实现对学生真正意识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导入是指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工作相融合在一起,协调发展。“文化导入”这一个名词概念的出现,最早是在1989年由学术家赵贤洲在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提出来的。从此,英语教学开始注重使用国外原版系列图书、资料。但毕竟是国外编辑的教材,所以会大量介绍国外的文化习俗与风土人情,加上英语课堂很少介入本国文化,致使学生对本土文化认识的缺失,对本土文化意识的逐渐淡化,本土文化与国外文化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妨碍了学生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即在接收到外来文化讯息的同时,传播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交流过程。但是现在中国面临的状况是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了解并不到位,且很难说再用一口流畅的外语去对此进行表达,完成文化交流的环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加深,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开始变得日益频繁起来。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英语教学工作者就开始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对本土文化的导入,但很多实际问题暴露出来。这也就表明很多工作者还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表面,而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去发掘一套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形成一套系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我们也迫切地希望教学研究者能够以导入本土文化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来达到教学中培养新一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最终目的。
二、关于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发展意义
(一)是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观念的一种主要表达形式,其文化意识形态是我国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根基上,产生的对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意识与看法的集中表现,同时也将文化与实践的相对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集体活动的进行。因此,我们就可以说,文化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一种必要的理论保障与生活实践的指导。现代化社会在高速运行发展,在全球化经济日益扩展的进程中,我国眼下的民族文化发展也将要面临更多巨大的挑战。我国传统文化在不断更新与交替的过程中,也将会逐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步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外来文化正在严重冲击着我国的本土文化,也在逐步侵蚀着国民的精神。但无论是怎样的现代文化的导入与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都不能改变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实质。
关于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导入,我国文化意识形态的改进与发展要求坚持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但也必须要做到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兼容并济,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且发扬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步剔除并替代消极的、糟粕的、与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相背离的文化,从而来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体系。大学英语的学习从根本上看就是引进国外优秀的先进文化,只有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国外先进文化进行有序的融合,以我国新时期的文化意识体系为科学指导,进行文化的提取与定向的吸收,才能从根本上来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同时也可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满足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英语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是我国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这个灯红酒绿的社会,外来文化正在严厉的冲击着我国的本土文化。而本土文化要在我国稳住脚步,必须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广为传播。一个国家的崛起应该有配套的文化软实力,经济的发展最根本宗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力量必须要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
然而英语教学中对本土文化的导入可以说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在大学生英语教学课堂中导入本土文化加速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对学生起到启蒙的引导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发展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
(三)文化导入是我国教育教学创新的一种有效保障手段
从私塾出现开始,我国的教学方式一直以讲授型为主,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开始觉得乏味,尤其是英语这种语言类的教学课程。将我国的本土文化导入到英语教学中,可以说是我国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点,提高了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二、现阶段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导入存在的基本弊端
(一)文化教学的知识面不够广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完整的文化教学模式还在初步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全面的教学理论体系。文化教育教学仍然没有纲要可以遵循。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习惯把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与通过语言类教学课程上获得的文化知识相混淆来谈。我国的大多数专业所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和辅导资料主要是在介绍西方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而相反的关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有关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范围也比较狭隘。再加上也缺乏相关的必要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更不利于现代大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水平,很难去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从教学工作者来看,缺乏文化意识与文化教育能力
虽然我们知道现在许多的英语教师文化意识相对来说有所提高,但是她们仍旧没有开阔的跨文化交际视野,他们通常认为外语教学就是简单的讲授英语语法知识,重视语言语法形式,而轻视了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英语教学工作者一般对我国的本土文化不够重视,忽视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外语交际能力普遍被看重的今天,英语大学教师的文化教育知识也相对匮乏,从而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知识的导入。
三、关于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一)重视加强英语教师自身对本土文化的修养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者的领导核心,是青少年学生的领路人,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督促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关于英语的学习必须要有广泛的知识层面、教学题材以及社会背景等,只有把英语教学内容与社会的文化认知相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要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加强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大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发展阶段,其积极影响我们便不说而明。所以我们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重视对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关注广大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英语听力能力,使其实现对所学的课程文化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我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实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新型外交人才。
(四)强调培养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俗话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重要的老师,将优秀传统文化导入到英语教学中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其新鲜的教学内容加上相关的背景知识与学习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导入,可以更好地加强我国大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英语课程中,我们逐步提倡学习外来语言,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绝对不是为了忘记我国的本土文化,所以关于如何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对本土文化的导入工作,仍然需要更多专业人士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实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1]杨红英.注重中国文化的导入和渗透,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外语教学研究,2008.
[2]崔理太,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的本土文化导入的研究[J].外国语文,2010(4).
[3]李红屏.英语课程中的本土文化发展[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12.
[4]杨力.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M].济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