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2015-03-20马瑗泽
马瑗泽
马瑗泽/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硕士(广东广州市510507)。
在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号召下[1],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扩招后毕业生高峰到来,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全国和广东2014届毕业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在粤求职毕业生预计75万人。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727万人,较上一年增加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在2004年,这一数字仅为280万人,十年增加近450万人[2]。每年新增的适合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不成比例且远低于后者,这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在此背景下,学校与学生之间及内部存在的一些常见的但又不易消除的问题便成为高职生顺利就业的又一障碍。认清和尽量扫除这些障碍将有利于高职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使高职学生顺利就业。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中的常见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思想上的问题
教育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之前职业心理准备严重不足。通常他们因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而感到茫然、困惑。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思想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较落后。首先,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生涯上存在着继续升学与就业之间的艰难抉择。高职高专学生在即将跨入社会之前通常会面临两方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一是继续升学深造,一是尽可能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就业。由于高职高专生学历起点较低,而现在社会对学历要求普遍较高,因此继续升学深造,获得更高的学历水平对于高职生来说很重要。同时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升学对于他们来说更具有很大的风险。这种两难处境使学生踌躇不前。
其次,部分高职高专生没有成熟的就业观。这种不成熟的就业观具体表现为:第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高估自己的能力,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不能客观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劣势;第二,不切实际地追求超越自身实力的工作岗位;第三,无法准确定位,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考虑不周。还有一部分表现是,部分毕业生片面追求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如广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城市,而不愿去内陆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农村工作。这就导致常出现找不到工作或因工作不合心意而在家待业的情况。
2.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上的存在一定心理障碍。首先,自信心不足。虽然现在许多用人单位HR表示他们在招聘过程中更看重能力而非学历,但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仍将学历作为第一门槛来限制应聘者,对专科生认可程度较低。据我系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得出的统计,有79%的学生在求职时因学历过低而遭用人单位拒绝。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严重缺乏信心,甚至停止积极投简历找工作。另外,由于初次面试经验不足造成的失利也会影响到以后的面试,导致就业信心不足。以上认识上的偏差使得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自责、自怨的失落感,造成求职心理障碍。
其次,不积极主动。在求职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即便有了指导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他们也不愿主动向较为知名的企业投递简历,仅把目光放到私人中小企业上。不仅如此,他们还更多地寄希望于学校、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自己的家庭的社会关系,或坐等学校与地方的安排,严重缺乏主动出击意识,这就使他们在求职中处于劣势。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障碍问题
1.学校原因。首先,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仅有短短十几年,无论是研究所得的理论还是积累所得的实践都相对较少,因此将国家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指导的政策和精神等较完整地传达给学生有一定难度。其次,受传统教育影响,就业指导教育也是较为单一的单向教育活动,这不利于就业指导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影响了就业指导的整体效果。第三,就业指导形式过于单一。以笔者所在系为例,虽之前做过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等相关就业信息、岗位信息调查等调研,但成果和讲解就业形势、政策,教授简历制作和笔试、面试技巧都在课堂进行,没有实践中的指导使得就业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并非许多学生首选,也由于这个群体本身的性格特征,相对本科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方法和习惯等均处弱势。而这些学习上的弱势直接导致他们缺乏接受就业指导的主动性。另外,虽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途十分关心,但由于当代“90后”高职生个性独立,逆反心理强等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的以就业指导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持不服从态度,并不积极主动配合。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1.高职高专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不要盲目和本科生相比。要学会给自己做心理上的干预和调整,提前做好自主择业或独立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断巩固心境,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高职高专毕业生要增强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能力,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自我;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修养,平日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力的提高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亦要注重礼仪、道德方面的学习和修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工作者和教师也要注意从这些方面去引导和教育学生。
2.积极在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推广“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使高职高专生更客观更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软件中的知名心理测验可以让学生清晰了解自身的职业性向、专长和人格特质,这些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以我系实际来看,“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软件对于自我定位混沌模糊的学生有很好的效果,是一个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性格、能力的有力辅助。
3.加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择业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笔者认为应从新生的入学教育起,即把就业指导与其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培养目标等融合到一起,让学生从入学起就有制订长远就业规划的意识。同时介绍其专业的社会需求、就业方向、发展前景以及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以此激发新生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本专业的积极性。之后循序渐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开展,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市场发展现状和本专业人才需求形势,以此刺激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意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外,还应结合学生的个性,从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和爱好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职业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4.改变形式单一的就业指导现状,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教育。负责就业指导的学工群体需要转变观念,不断研究本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心理,变消极传授为积极刺激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主动产生就业指导的心理需求,提高其接受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笔者所在系鉴于普通的课堂就业指导模式的作用有限,认真挑选往届有代表性的优秀毕业生,邀请他们回校以讲座和茶话会的形式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在校生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就业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最新的科技形式,采用建立微信公众账号、开设专门微博等形式,利用好网络阵地,多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严肃的就业信息传递给他们。
尽管“90后”的高职高专生身上还有诸多令父母师长不满意的地方,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学校和老师们要在充分信任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同时也要认识到就业指导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因而学生的适应转变和成长发展的也是一个曲折前进的缓慢发生过程,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思考、学习、认识。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深邃的教育智慧,积极理解和包容每个学生,和谐相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特长,真正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与共同成长。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1999.
[2]广州日报.2014年广东高校毕业生总数为47.2万人.[DB/OL].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31212/t20131212_1051415.shtml.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