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局部止血的研究进展
2015-03-20蒋和娣肖艳林孔冬梅李亚群
蒋和娣 肖艳林 孔冬梅 李亚群
蒋和娣: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脑血管介入检查治疗是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股动脉穿刺置管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诊疗入路途径。随着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推广以及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术后股动脉的止血显得更加重要。股动脉穿刺置管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不断改进。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和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1 穿刺局部出血的影响因素
发生出血与年龄、性别、体重、周围的血管病变、高血压、抗血栓治疗强度、操作过程(导管鞘插入的难度、操作次数、动脉鞘管的型号选择不当)、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1]。而止血效果除与血管壁受损程度、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血流动力速度、患者血压、肢体活动以及用力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止血方法的选择有关[2]。
2 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处止血现状
行介入诊疗的患者,由于介入术前及术中应用抗凝药物及肝素等,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易发生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如何有效降低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是介入医务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应用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方法有人工压迫、血管缝合、动脉止血器和动脉止血贴4 种方法[3]。
2.1 人工压迫止血法 传统压迫止血法和改良压迫止血法。
2.1.1 传统压迫止血法 操作者左手在患者穿刺点近心端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压迫,右手拔除鞘管,根据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和下肢发绀情况,调整左手手指压力,压迫20 min 后松开左手,观察穿刺点不出血后,将纱布卷压于穿刺部位,再用弹力绷带以“8”字型缠绕大腿包扎,随后以1 kg 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 h,穿刺侧下肢制动24 h,患者绝对卧床24 h,去除加压包扎[4]。
2.1.2 改良压迫止血法 将4~5 块敷料分别折成四折、三折、两折的长条形,叠加成“宝塔型”,置于腹股沟穿刺部位,其长轴沿股动脉走向,中点在皮肤穿刺点上1 cm 左右,即鞘管进入血管的位置,适度压迫固定。另一人配合缓慢拔出动脉鞘管,当感觉动脉鞘管离开股动脉时,迅速于敷料中点加压压迫,观察穿刺点无出血,随即将绷带经加压点沿短轴压在敷料上,再将另一卷绷带“8”字加压包扎12 h,压力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平卧16 h,下床活动[5]。潘莉君等[6]的“改良腹带置沙袋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的评价”一文,指出使用改良腹带置沙袋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优于沙袋直接压迫。代淑艳等[7]指出,术后股动脉穿刺处采用改良的血压计袖带气囊压迫止血,取得满意效果。
2.2 血管闭合器止血 最早关于血管闭合器临床应用的报道是在1992年。Boomerang 血管闭合器是采用封堵的方法,Perclose 血管闭合器采用缝合打结的方法,Starclose 血管闭合器采用血管外闭合的方法。尽管止血原理不相同,但它们各自与人工压迫对比,均显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血管闭合器共同缺点是价格昂贵,在血管封堵器植入的6 个月后有血管狭窄的报道,需要用手术来解决,部分患者发生血管闭塞[8]。
2.3 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法 马倩等[9]指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整体效果优于常规手工方法,但是会因压迫力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刘晓波等[10]研究,比较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处盐袋压迫与动脉压迫止血器两种动脉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结论为动脉压迫止血器法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盐袋压迫法。其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费用贵,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应用。
2.4 动脉止血贴止血法 金琼智[3]的“动脉止血贴应用于经股动脉心血管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的观察”,使用动脉止血贴V+PAD 止血,应用时间短,患者不舒适感明显减少,并发症少。许丽君等[11],采用“威派”无创止血贴,止血迅速、出血少,医师止血操作和患者肢体制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降低。
2.5 其他止血方法 有研究指出,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进行压迫止血,能明显缩短压迫时间,降低出血并发症和皮肤淤斑的发生率[12]。黄慧芳等[13],比较了3 种介入术后采取的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常规人工压迫止血组,YM·GU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组,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组,结论为使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患者有较好的舒适度和较少的血管并发症。
3 公开的专利及技术
李建平等[14]的“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带的研发与应用”,发明者设计了十字形压迫止血带,能有效地进行压迫止血。沙袋固定装置在股动脉穿刺术后的应用评价[15]指出,该装置对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效果明显,还可明显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患者舒适感。陈园芬等[16]的“自制腹股沟多功能加压固定带的临床应用”,其优点操作简单方便,固定牢靠,安全有效,能达到经股动脉穿刺的介入治疗术后的压迫止血要求。左兆凯等[17],设计股动脉压迫气囊,应用于临床并与传统压迫止血法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气囊压迫组血管并发症、下肢制动时间及腹胀、腰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压迫组。梁榕等[18]设计的“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对介入手术后血管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比传统的手工压迫止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设计的“一种可固定沙袋的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病号裤”(专利号201220484562.4),优点:沙袋放置稳妥,避免了沙袋脱落移位,压迫局部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19]。
4 小 结
综上所述,寻找一种能保证有效,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费用低廉的止血装置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介入治疗的临床广泛开展,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方法越来越引起关注,理想的动脉止血方法应该具有如下特点[20]:迅速可靠止血,对穿刺血管无损伤,不发生局部血管并发症,损伤小,修复快,能迅速恢复活动,不需长时间卧床,不需附带加压装置,不造成全身血管反射且能反复使用,无痛苦、费用低。但目前尚没有一种动脉止血方法具备上述全部优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1]陈秀花,石海燕.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476-2477.
[2]李 伟,李祚燕,文春玉,等.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与止血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5-6.
[3]金琼智.动脉止血贴应用于经股动脉心血管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的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8):34-35.
[4]程永平.改良压迫止血法在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5):643-644.
[5]周云英,李林锋,尹晓姝,等.经股动脉介入术后不同包扎止血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11-12.
[6]潘莉君,张 茹,陈春萍,等.改良腹带置砂袋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的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172-173.
[7]代淑艳,孙玉珍,叶凤云,等.改良的血压计袖带在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后止血技术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75-76.
[8]黄家雯.经皮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1):1031-1033.
[9]马 倩,轧春妹.动脉压迫止血带在肝癌介人术后应用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72-2074.
[10]刘晓波,赖智勇,李光勤.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压迫法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法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8):1-3.
[11]许丽君,张桂敏.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封堵止血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2012,21(8):688-690.
[12]陆芸岚.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0):901-902.
[13]黄慧芳,黄燕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三种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451-453.
[14]李建平,李祥林,迟国安,等.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带的研发与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3):488-490.
[15]康 颖.沙袋固定装置在股动脉穿刺术后的应用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0):3180-3182.
[16]陈园芬,徐丽琴,徐春燕,等.自制腹股沟多功能加压固定带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8.
[17]左兆凯,侯子龙,闫 宣.股动脉压迫气囊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288-1290.
[18]梁 榕,阮 芳,王晓荣,等.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6):960-962.
[19]蒋和娣,韦朴素,肖艳林.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病号裤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4):16.
[20]赵晓玲,唐元英,高冬梅.糖尿病足病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不同包扎止血法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19):1755-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