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5-03-20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院院校高职

吴 睿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管理的实践探索

吴 睿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增强内涵建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是专业群建设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明确了专业群管理的重要性后,对我国专业群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在人、财、物、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和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 专业群; 管理

0 引言

专业群的概念来源于经济学领域中的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是一个特定区域中的一个特别领域,基于资源集聚的比较优势而带来规模效应、效率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形成了绝对竞争力和效益最大化。这一原本经济领域的概念运用到了教育领域。由于高职专业设置伴随着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的变化而调整,且调整波动较大。随着旧专业淘汰、新专业开设,造成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浪费和闲置,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一直存在。专业的各自发展,限制了专业的服务能力。专业集群应运而生,它的理想状态是围绕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迁移能力为目标,以区域内重点发展行业和产业为出发点,以高职院校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同类别专业形成的集合。

1 高职院校专业群管理的重要性

1.1 形成独特的集群管理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首要又紧缺的资源,假如同质性的专业较多或专业调整的速度较快,极易形成同类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专业集群是几个专业的集合体,在集群管理模式下,首先抓好核心专业建设,为其提供充足的经费、师资、制度、实训场地等组织保障,从而带动和辐射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促进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1.2 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专业群建设的方向性引导

专业群的建设周期一般为2~3年,相关管理部门在组织申报立项之时起就意味着迈出了专业群管理的第一步。任何类型的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都离不开申报立项、遴选评审、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检查验收等环节,从而在各环节中会形成问题协调、专家指导、监督评价等保障机制。同样,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形成有效的专业群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帮助专业群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形成方向性的引导、及时进行经费资助、及时提供组织保障。

1.3 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专业群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环为考核评价。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因此专业群面向的不仅仅是一个岗位而是一系列的职业岗位群。在专业群建设中结合建设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有利于使专业群建设过程有章可依。同时组织专家、企业和同行进行评价,有利于专业群建设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发现并解决遇到的问题,拓展专业方向和覆盖面,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职业迁移能力的目标。

2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专业群建设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核心专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群内的“核心专业”与“专业群整体”是一对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核心专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专业群内其他专业教学、师资等方面发展,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又促进核心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现阶段专业群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基础上,较少考虑核心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也缺失对核心专业支持和保障的办法或制度。专业群没有充分利用专业间互为连带的关系,从而影响专业群集合与扩散效应的发挥,影响专业群服务面向的拓宽,影响专业群的社会适应性和院校的办学活力。

2.2 专业群质量保障与动态调整机制有待加强

建立以专业群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评价重点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形成对专业群建设质量的进程监督。专业群的构建紧跟产业链的发展,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专业群的结构与组成也处于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目前各高校专业群的建设与管理过程,其动态调整与管理机制还有待加强。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在深入到行业企业、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结合区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专业评估分析等各项增强专业群质量保障和动态调整方面的措施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2.3 专业群建设团队的分工合作需要更加明确

专业群内的专业是依托某一核心专业,在长期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类专业集群。群类专业有着相似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基础,必然会形成一支专业的师资团队。团队成员将会由跨专业、跨教研室的教师,甚至是跨二级学院的教师组成。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专业群团队的教师没有充分发挥1+1>2的作用,各自缺少明确的职责分工,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或某一建设任务无人负责的情况。建设团队管理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专业群的建设成效。

3 解决高职专业群管理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1 组织领导方面

专业群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首先成立由院领导、各二级学院院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的教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对专业群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定期召开专业群建设工作会议,进行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思路、方向的专题研讨,突出建设中的特色与优势,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出台加强专业群建设的政策措施。

各专业群负责人、专任教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家等组成专业群建设小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专业群的总目标和分年度目标、建设举措、建设要点等,并在建设中及时沟通解决出现的问题,总结和分享建设中的经验体会。

教务处作为管理协调部门应负责组织教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群建设小组的定期沟通,使得专家的意见和建设团队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传达。同时,组织专家进行专业群的监督评价,在问题出现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共同解决。

3.2 政策支持方面

按照专业群建设的内容与要求,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专业群从申报遴选、立项建设、过程监管、检查验收、考核评价等阶段的要求和步骤,明确相应的经费保障。

学院层面还要对大类培养进行政策的倾斜,在人员引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就业指导等各方面给予支持。

3.3 经费管理方面

在已有省级或院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各专业群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提供社会服务、与社会广泛合作、接受捐赠等多种途径,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

学院需要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规定,对项目建设经费的支出用途进行详细规划,如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范围、各类别的支出比例等。建设经费的划拨分年度,若检查未通过,经费划拨顺延。对于较有特色有典型做法的专业群,在通过验收后,学院层面再给予一定的奖励。

3.4 项目管理方面

专业群建设小组应该对建设规划进行详细地分解,展开不定期研讨会,明确建设方向。学院层面要组织月度交流会议,了解专业群的最新发展动态,协助专业群理顺建设中的问题。每年度开展一次经验交流会议,各专业群相互学习借鉴。

专业群应实施专业群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制定一套专业群建设考核评估制度,奖优罚劣。专业群建设应逐渐转变原有的自评为主的评价方法,踊跃邀约行业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成效的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衡量专业群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也需要进一步调整,主要应包括:专业群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社会服务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果等内容。

3.5 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

专业群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更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及时展示成效,供专业群之间相互借鉴,同时可以方便专家及时提出意见,方便学院层面随时了解和把握建设进度。

对专业群展示平台,要进行系统的外观设计和内涵建构,努力打造成学院的名片,为其他院校提供学习范本。专业群平台除了展示和借鉴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学生学习。通过群内课程体系的搭建和课程内容的建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预习、学习和讨论;通过岗位群和知识点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提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4 结束语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基本特色的形成,是学院长期发展的可靠保证。

通过将专业群的建设流程、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考核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能够加强专业群的内涵建设,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院专业品牌与特色的打造。

[1] 吴小蕾. 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9(13): 28-29.

[2] 强伟纲. 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3(21): 30-32.

[3] 徐龙志. 江苏省高职重点专业群建设研究—以协同于区域产业结构为视角[J]. 职教论坛,2015(1): 18-20.

[4] 任聪敏. 基于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 职教通讯,2015(1): 29-31.

[5] 史新民. 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探索[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56-58.

[6] 刘方, 何玉宏.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探析[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8-30.

Study and Practice of Major Group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U Rui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group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enhanc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management mod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group. The article firstl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group, then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the manage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major group,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safeguard measures in staff, finance, assets, policy and enviro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jor group; management

2015-06-0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重点项目(2014CXJG03)

吴 睿(1986-),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G 718.5

A

1672-2434(2015)06-0031-03

猜你喜欢

学院院校高职
初等教育学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院掠影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