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命运角力的女人——评《圣经·创世记》中的拉结

2015-03-20南宫梅芳

外国语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雅各神像利亚

南宫梅芳

(北京林业大学 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

《圣经》中有很多女性的形象虽然逐渐被淡化,继而慢慢地从核心舞台消失,但是她们的地位和生命体验仍然在《圣经》中得以点滴记录。将这些点滴串起来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命历程。在这些人物之中,有一位可以与希伯来的直接祖先,后被上帝改名为以色列的雅各相提并论的女人,那就是雅各的第二位妻子拉结。雅各在雅博河边与上帝角力而不输,被神改名为以色列,意思是“与神角力的人”(《创世纪》32:28)①本文所引《圣经》均出自和合本。如无特殊标注,以下引文均出自《创世记》。。而拉结实际上也用自己的方式与生活和命运角力,只是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1.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

拉结与雅各一样,在出生顺序上没能成为长子/女。但是雅各虽然在出生顺序上没有占得先机,他在哥哥打猎归来口渴难忍之时却趁机用红豆汤买来了以扫作为长子的名分,后来又在母亲的帮助下骗得了父亲把他当作长子的祝福。然而拉结在与长子/女继承权的传统的斗争中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本来雅各爱上的是拉结,心甘情愿为拉结的父亲拉班白白工作七年为交换,为的是娶拉结为妻。新婚之夜,新娘却被调包,坐在婚床上的是拉结的姐姐的利亚。新娘的父亲,即雅各的舅舅解释道:“大女儿还没有给人,先把小女儿给人,在我们这地方没有这规矩。”(29:26)于是拉结不但在出生顺序上处于劣势,而且因此导致了在婚姻上先嫁的失败。面对长女先嫁的风俗,她被调包的遭遇似乎在暗示:长幼有序,自然顺序为大。

雅各后来为了拉结甘心再为拉班工作七年,拉结也如愿嫁给雅各,并且雅各“爱拉结胜似爱利亚”(29:30),但是拉结的婚后生活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大难题:不育。与《创世记》,甚至整部《圣经》中所有的女人一样,生子是妻子们的头等大事,正如上帝在造人之时的指示——“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1:28)。利亚虽然失宠于丈夫,却得到上帝的眷顾:上帝对她颇为照顾。我们不知道上帝为什么对利亚和拉结区别对待,现实情况是利亚不断怀孕生子,而拉结的肚皮却始终悄无声息。利亚接连生了四个儿子,分别起名为流便(意思是“有儿子”)、西缅(意思是“听见”)、利未(意思是“联合”)和犹大(意思是“赞美”)。这几个儿子的名字既象征着利亚与神的交流——神使她有儿子,听见她的苦情,又充满了利亚的希望,希望“丈夫必爱我”,并赞美耶和华。

于是,“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姊姊”(30:1a)。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世记》第一次记录了拉结的直接引语:“她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30:1b)《圣经》中的人物第一次开口说话非常重要,是人物刻画的重要手段,往往表现了人物重要和核心的特点(Alter,1996:157)。但是《圣经》所记录的女性话语常常很少,直接引语的声音更是少之又少。拉结自从在《圣经》中第一次出现到第一次开口说话按推算已经过了十多年。而这第一次的声音却以如此令人震惊的惨烈的方式出现,这几乎为拉结的一生定下了基调——难过、绝望。

经历了在婚姻上与长幼顺序斗争失败后的拉结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如果没有儿子,就无法立身,就是死路一条。这句话虽短,却包含了拉结因为不育而导致的深深的痛苦:膝下无子就意味着没有未来,就意味着死!于是,拉结想尽一切办法。她先让自己的使女辟拉与丈夫同房,希望能通过辟拉生子在她自己膝下,使自己有机会得孩子,得以获得“母亲”的名分。辟拉不负拉结所望,生了一个儿子。拉结大喜道:“神终于知晓我的痛苦,听见我的冤屈”,因此她给孩子起名叫但(意思是“申冤”)。辟拉非常争气,又怀孕生了第二个儿子。被两个儿子称为母亲的拉结似乎非常高兴,于是给新生儿起名叫拿弗他利(意思是“相争”),并高调宣布:“我与我姊姊大大相争,并且得胜。”(30:8)

拉结终于得到做母亲的名分,而且也对孩子行使了命名的权利,就像姐姐利亚那样。但是读者却明显看到,拉结所谓的胜利实际上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孩子毕竟不是她亲生,在数量上远也不如利亚,而此后发生的故事似乎也更反衬了她所谓的“得胜”是多么悲剧的反讽:在拉结将使女给了雅各后,利亚也如法炮制,她也有使女,于是就把使女悉帕给了丈夫同房,也生了两个儿子。利亚为这两个儿子起名为迦得(意思是“万幸”)和亚设(意思是“有福”)(30:10-13)。利亚那一声声的“万幸”和“有福”似乎更加衬托了拉结的悲凉,在利亚自豪的声音背后,读者似乎能听到拉结在背景暗处的痛苦和挣扎。

《创世记》中关于这两姐妹争斗的叙事形成了一根暗线,隐藏在关于雅各和以扫两兄弟争斗的背后。这两根线不仅一明一暗,而且有着微妙的差异:在明线上,雅各虽是次子,但是上帝却宣布“将来大的要服伺小的”(25:23),这使得雅各谋取哥哥以扫的长子权似乎具有了某种神学意义上的合法性。然而在拉结的生活中,上帝却并没有出手相助。虽然拉结也希望能像雅各那样,克服出生的不利顺序,胜过姐姐,她的道路却充满坎坷,似乎愿望难以达成。她不仅晚于利亚出生,最终也晚于利亚结婚,一步落败处处落败,后来生育、做母亲都比利亚晚。在这场长幼次序的竞争中,她只是起到亨利·詹姆斯所谓的“提线人物”(ficelle)的作用。她虽像雅各一样在长幼顺序的逆境中努力,但却无法在任何一个环节真正成功,她的叙事任务似乎只是从另一个角度为读者提供更多角度来理解雅各这个人物。(Pardes,1992:64-65)

最终,上帝终于“顾念拉结”,使她怀孕。拉结生下她自己第一个儿子后说:“神除去了我的羞耻。”(30:23)她为孩子起名叫“约瑟”,意思是“增添”。新生的儿子让拉结原本几乎绝望的心中重新燃起更大的希望,“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30:24)。拉结果然如愿又孕育了另一个儿子,似乎要苦尽甘来。但是《创世记》却并没有让拉结从此安享做母亲和妻子的喜悦:拉结突然难产而死。她的死似乎将自己的悲剧故事推到了极致:她死于雅各归乡的途中,被孤零零葬在路边。而雅各几十年后临死的时候嘱咐儿孙们要将自己与先祖安葬在一起,在那里他们“葬了亚伯拉罕和他妻子撒拉,又在那里葬了以撒,和他妻子利百加,我也在那里葬了利亚”(49:29-31)。拉结一生处处落败,甚至在死后似乎也不能与利亚相比——与雅各以及众位先祖葬在一起的是利亚,而不是雅各所钟爱的拉结。

拉结在临死前为增添的这个儿子取名叫“便俄尼”(Benoni),意思是“我的伤悲 ”,用儿子的名字为自己的一生做了一个悲伤的注释。

2.这是我的道

拉结似乎不仅是个失败者,还是个偷窃者和说谎者。拉结偷窃父亲神像的故事被认为是她一生最大的瑕疵。这个故事发生在雅各准备离开亚兰,离开自己舅父的地盘,回到迦南的时候。雅各为了娶到拉结为妻,为拉班工作了整整14年,后来又为拉班所雇用,为他牧羊6年,如雅各自述所说,他“白日受尽干热,黑夜受尽寒霜”(31:40),从来没有睡过踏实觉,而拉班在这20年中10次修改工价,剥削雅各。但是雅各受神眷顾,又精于牧羊,他耍手段从拉班那里获得很多羊群,变得十分富有。后来因为害怕拉班因嫉妒而害他,雅各带着妻妾儿女、所有的牲畜以及其他财产不辞而别,想悄悄返回迦南。到了第3天拉班才发现,于是拉班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去追赶他们,到了第7天才追到。

拉班追上雅各,质问他道:“现在你虽然想你父家,不得不去,为什么又偷了我的神像呢。”(31:30)于是雅各提议让拉班自己搜,如果从谁那里搜出来,就“不容谁存活”。此时叙述者插入道:“原来雅各不知道拉结偷了那些神像。”(31:32b)当拉班搜到拉结的帐篷时,拉结把神象藏在骆驼的驮篓里,自己坐在上面,拉班搜遍了整个帐篷,并没有摸着(31:34)。这时只剩下拉结坐着的驮篓,拉结对父亲说道:“现在我身上不便,不能在你面前起来,求我主不要生气。”(31:35)听到这样的话,拉班退出帐篷,神像“竟没有搜出来”。

对于拉结所称的“身上不便”这一说法最容易的解释是妇女的月经。也许正如女性主义学者所揭露的,叙述者认为拉结利用这个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作为她欺骗父亲的工具,并借拉结对女性整个群体进行了间接的批评,成为证明女性劣于男性的证据(Fuchs,1988:79-80)。但是将“身上不便”的说法理解为月经只是文字表面的含义。在钦定本《圣经》中,这句希伯来语被译为“the custom of women is upon me”,而新标准修订版(NRSV)的翻译更接近希伯来原文的含义,译为“the way of women”,即“女人之道”。根据拉普斯利的研究,在《圣经》的其他文本中都没有用“the way of women”来指代妇女月经的说法 (Lapsley,2005:27)。然而,在《圣经·箴言》第30章中却有这样一段话:“淫妇的道 (the way of a woman who is an adulteress),也是这样,他吃了把嘴一擦,就说,我没有行恶。”(18-20)这是“淫妇的道”,是挑战男权传统的“道”,是“没有行恶”(have done no wrong)的女人之道,他者之道。

那么拉结为什么偷窃神像?这是否证明了她的性格和人格缺陷?实际上,对于这个偷窃情节的理解应该回到拉结与父亲的关系,乃至拉结与姐姐利亚争斗的大背景中去。在婚姻上,父亲不顾她的感受用姐姐调包。在雅各临行之前曾寻求两位妻子的支持,拉结和利亚第一次站在同一阵线上,异口同声谴责父亲,认为他把她们当商品一样地买卖,已经没有了父女之情:“他卖了我们,吞了我们的价值。”(31:15)这个“卖”字非常清晰地表达了拉结对父亲的怨恨(Carol A.Newsom&Sharon H.Ringe,1998:24)。但是,正如埃斯特·福斯所认为的,此处拉结偷盗行为的根源就是父权制:“女人对男人的欺骗根源于她们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因为父权制使她们无法采取正面的行动。”(Esther Fuchs,1988:72)作为女人的拉结无法像作为男人的雅各那样直接表述自己的怨言,并通过与拉班立约的方式解决彼此恩怨,作为女儿和女人的拉结也许只能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女人的、自己的道——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甚至弥补父亲长期以来对自己的亏欠,这是其一。

其次,如果这个神像果真是家族圣物,是被认为能够给它的供奉者带来福祉的神的象征,那么拉结拿走神像似乎有着更长远的打算。在《圣经》中有着这样的规定:“人若有二妻,一为所爱,一为所恶,所爱的、所恶的都给他生了儿子,但长子是所恶之妻生的。到了把产业分给儿子承受的时候,不可将所爱之妻生的儿子立为长子,在所恶之妻生的儿子以上,却要认所恶之妻生的儿子为长子,将产业多加一分给他。”(21:15-17)拉结的第一个儿子约瑟出生之时,雅各膝下已经有了利亚所生的4个儿子,辟拉和悉帕各生的两个儿子,那么排行第9的约瑟毫无疑问又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出生次序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他日后也难免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为得到继承权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努力,甚至会像自己的母亲那样虽历经坎坷而仍无可见的希望。但是如果有了家族神像的庇佑,他未来的生活也许就可以多一份神的眷顾,少一分坎坷。因此拉结将神像带在身边,一方面也许希望神像能够给自己多舛的命运带来起色,使自己有希望在有了儿子后获得更多的家庭地位和权利;另一方面,神像的存在也是对儿子未来的保障,希望他通过神像的力量得到家族的继承权(Draffkorn,1957:216-24)。而约瑟日后果然成为雅各的继承人,我们不知道在这里面是否有拉结盗神像的间接作用。

因此,拉结也许就是为了将自己对父亲的情绪,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某种想法用偷神像这一行为进行了某种表达。这种想法不仅是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给他以教训。同时也希望她自己能够借神像的力量扭转自己以及自己的儿子所面对的种种不利 (Pardes,1992:79),彻底刷新自己的生活,扭转作为非长子的天然劣势。更意味深长的是,这个场景发生在拉结的帐篷之中。这是个完全属于女人的空间,一个女人主宰的空间。拉结用女人的“道”在属于女人的空间里将属于父亲的神像坐在身下,据为己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喜剧的反讽。拉班无法对拉结的座位进行搜索,似乎是“败在”的女人特殊生理现象面前,而拉结则正是利用了女人的这一特殊性表现了自己的道。

3.我与姐姐大大相争,并且得胜

实际上,拉结的一生虽然是悲剧,但是从她身上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垮掉的凄惨生命、一个负面的象征,而是一个可以与其他重要的族母相提并论的有分量的女性形象。《创世记》对拉结短短一生的短短几次叙述凝练地表现了一位对生命无比热爱,对生活不懈追求,对不利的形势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反抗的女性形象。拉结曾为辟拉所生的第二个儿子起名叫拿弗他利。拿弗他利(naftulim)在希伯来语中意思是摔跤、争斗(Alter,1996:159)。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像雅各一样,是一位角力者,她对生活是主动的、积极的,并为此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拉结与利亚的争斗贯穿了雅各两位妻子故事的始终,但是相比于利亚,叙述者赋予了拉结更多的主动特征。首先,拉结虽是次女,但是她先比姐姐利亚见到雅各,而且她的出现也是充满动感:“拉结领着她父亲的羊来了,因为那些羊是她牧放的。”(29:9)牧羊显然是游牧民族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作为家中次女的拉结负责牧羊的任务,似乎在暗示她在家中的重要地位,或者至少是她工作和生活的某种能力。她与雅各相认后,“拉结就跑去告诉他父亲”。梅厄·斯腾伯格曾对《创世记》第18章进行分析时指出叙述者对亚伯拉罕所使用的“跑”、“急忙”等动词表现了亚伯拉罕的积极待客(Sternberg,1985:91-93)。此处拉结“领”着羊放牧,“跑”着回去,这些动词也明显表现了她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一面。这不禁令读者想起当年的利百加,她也是“跑”回家去,向家里人告诉远方的亲人(使者)到来的消息。这种自然而然的联系使读者感受到,此时的拉结就像当年的利百加一样主动,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充满渴望。

拉结与雅各相遇在“井”边,绿洲中的井“明显是未来妻子生育能力的象征”(Alter,1981:62)。然而象征着拉结子宫的这口井却被一块大石头挡住。斯腾伯格在分析雅各这个人物时认为,这块大石头意味着雅各必须奋力地移开巨石才能帮助拉结饮羊,这预示着他必须克服困难才能得到他心爱的女人(Alter,1981:66)。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这块盖着大石头的井也预示着拉结在生育道路上的艰辛。实际上,如果说雅各在自己的生活中需要耗费体力和劳动才能换得心爱的女人,那么拉结在面对封住自己子宫的这块大石头时,表现出来的则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勇气。读者此时看到的是一个弱女子面对这个巨石般的困难。这个生育困境不仅没有动摇拉结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相反,由于她在解决这个难题时的不懈努力令读者油然而生敬意。毕竟,在《创世记》叙事中,生育困难本就是有关众位族母的一个重要模式。在不能生育的情况下,拉结像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16:2)那样,把使女给了雅各同房,希望用传统的方式建立自己作为母亲的地位 (Speiser,1982:120)。此外,拉结甚至在容貌上也与前两位族母——撒拉和利百加——一样,“美貌俊秀”。相反,在拉结出现很久之后叙述者才对利亚进行介绍:“利亚的眼睛没有神气”(29:17),她的容貌根本无法同拉结相比。雅各为了拉结甘心为拉班做工7年,因为他“深爱拉结”,视那7年如同几天。在受骗娶了利亚之后,为了能如愿娶到拉结,雅各又为拉班追加打工7年。雅各这前后14年辛苦而心甘情愿的工作从侧面衬托了拉结的魅力。因此,可以说,叙述者虽然没有对拉结的一言一行进行直接描述,但是这种间接的人物刻画是立体的、丰满的,一位积极向上、努力生活又充满魅力的女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

与撒拉和利百加这两位族母类似的还有拉结在家中的地位。亚伯拉罕因为撒拉的要求与夏甲同寝,后来又应撒拉的要求将夏甲和以实玛利母子逐出家门;利百加则左右了丈夫以撒的临终祝福,安排雅各假扮以扫得到了对家族的继承权。而在拉结这里,叙述者首先肯定了雅各对她的偏爱(29:20)。或许当拉结说“我与我姐姐大大相争,并且得胜”这句话时,她不仅仅是自我安慰。结合上下文,我们看到“利亚见自己停了生育,就把使女悉帕给雅各为妾”(30:9)。利亚停止生育是因为她自己的身体已经丧失了生育的功能吗?显然不是,因为她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所以,也许有可能是因为雅各听了拉结的抱怨,不再与利亚同房,所以后者不再生育。拉结的得胜也许指的是得到专享丈夫的爱情和同房权利的胜利。

为了拿到利亚儿子寻到的风茄(mandrakes),拉结同意将与丈夫的同寝权与利亚的风茄交换。此处也暗示了拉结在家中(至少是在属于女性的屋内的空间)的权威地位,甚至雅各对这样的交换似乎也无话可说。同时,我们看到拉结对于自己的不孕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即便使女已经在她名下生了两个孩子。风茄据说因为其形状酷似人形,有催情和治疗不孕的功效,也叫人形草或曼德拉草。此意象在《雅歌》中也曾出现,“风茄放香,在我们的门内有各样新陈佳美的果子;我的良人,这都是我为你存留的”(7:13)。但是风茄是否能使人怀孕也颇受质疑,英国17世纪诗人约翰·但恩曾在《歌》(Song)中列举了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叹道,谁能“让曼德拉草根怀上孩子”(但恩,2014:7)。不管怎么样,拉结对风茄的渴望正是她因为长期不能生育,已几乎绝望的写照。为了能够生育,她愿意尝试任何哪怕是有一星半点可能性的方式,甚至要牺牲与丈夫同寝的权利,冒着将丈夫的爱与“敌方”分享的风险。在这里,读者感受到的是她在生命中的真实,她在绝望中再努一把力的不甘,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尊严,令读者为之动容和动情。

4.结语

拉结的名字在希伯来语中意思是“母羊”(ewe)、“好的旅行者”(a good traveller)。这正是《创世记》对拉结这个人物的最好概括:一方面她象母羊一样为后代而努力,另一方面她象一个漂泊的旅行者一样,虽然可能永远无法到达终点,却在永不停歇地前进。读者在拉结为了婚姻和生育努力奋斗一生的故事中,分享着她的喜悦、她的哀伤、她的绝望、她的希望,她对男性的“道”的抗拒以及她与命运的角力。实际上,在这个有着巨大感染力的文学形象背后,读者所感受到的是也许还有超乎个人命运之外的力量:拉结的苦难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以色列族所遭遇的苦难,她的故事也正象征着以色列民族痛苦的共同记忆。后世的先知将她看作以色列的悲情母亲,正如在《耶利米书》中耶和华如此说道:“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耶31:15,另见《马太福音》2:18)

[1]Alter,Robert.The Art of Biblical Narrative[M].New York:Basic Books,1981.

[2] Alter,Robert.Genesis: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M].New York:W.W.Norton& Company,1996.

[3]Draffkorn,Anne E.Ilani-Elohim[J].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1957:76.

[4]Forsyth,Dan W.Sibling Rivalry,Aesthetic Sensibility,and Social Structure in Genesis[J].Ethos,1991(4).

[5]Fuchs,Esther.Deception,Gender,and Ideology in Biblical Narrative[J]Semeia,1988(42):79-80.

[6] Lapsley,Jacqueline E.Whispering the Word:Hearing Women’s Stories in the Old Testament[M].Louisville: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2005.

[7]Newsom,Carol A.& Sharon H.Ringe.The Women’s Bible Commentary[M].Louisville: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1998.

[8]Pardes,Ilana.Countertraditions in the Bible:A Feminist Approach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9] Speiser,E.A.Genesis:The Anchor Bible[M].New York:Doubleday,1964.

[10]Sternberg,Meir.The Poetics of Biblical Narrative:Ideological Literature and the Drama of Reading[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5.

[11]约翰·但恩诗选[M].傅浩,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雅各神像利亚
印度失窃神像在美国现身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黄雅各 不会音乐的健身教练不是一个好演员
花之舞,舞之韵
清末辽阳李雅各教案始末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
驮神像的驴子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人在军事上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