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
2015-03-20张翠唐志宏
张翠 唐志宏
(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01)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职护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高等护理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使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影响,普遍感到“生源质量不理想,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中职护理专业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以期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评价表的设计
1.1.1 评价表设计的依据 本评价表编制初始,研究者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对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特点、特征与要求等进行分析;依据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总体培养目标的要求、护理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要求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职护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及内涵进行分析;在教育的社会评价理论、系统论、成功智力理论、系统论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3-6],对评价表进行合理编制。
1.1.2 评价表设计的理论框架 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倡导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切实有效的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合状态[7]。因此,本研究将中职护生的职业能力确定为三个方面,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从事该项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业人员对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社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如何与他人共事的能力[8]。
1.2 评价表的研制 关于评价表的研制共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采用德尔斐法(Delphi method),即专家咨询法构建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2阶段是在此基础上完成评价表的制订。
1.2.1 用Delphi法构建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参考相关文献基础,确定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一级指标;按照用人单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及相关的政策文件,再将每一种能力细化,组成二级指标。这样逐级分层,界定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并设定了指标权重,初步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应用Delphi法请20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三轮咨询,请专家对指标、指标结构及内涵提出修订,并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最后将三轮咨询结果汇总,通过专家积极性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等进行可靠性分析[9]。
1.2.2 评价表的制定 在构建的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制订评价表。该评价表包括11个条目,分为3大项目,即专业能力(4个条目)、方法能力(4个条目)和社会能力(3个条目)。测试按Likert 4点计分,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基本符合,D=不符合。
1.3 样本抽取和统计学方法
1.3.1 样本抽取 应用“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表”,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华医院、锦州市中心医院中毕业2-3年的中职护生88人作为样本,入选的每一名毕业生由其所在科室的两名高年资护士进行评价。评价表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发放,在用人单位填写评价表之前,向其说明本研究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填写完毕当场收回,一般评价表填写时间为15min。共发放评价表176份,回收158份,有效回收率约90%。
1.3.2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的结构 本研究经三轮咨询后,在指标设置合理性,指标内涵的表述、权重等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三轮咨询共采纳专家建议9个,采纳率为56%。经三轮专家咨询,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3个一级指标组成。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二级指标。这样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2.2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表”的信度检验 评价表各维度及总体的Cronbach’sα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评价表的Cronbach’α相关系数
2.3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表”的效度检验
2.3.1 内容效度 根据三轮专家咨询,本研究所拟订的评价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3.2 结构效度 本研究应用因子分析对评价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11个变量的相关矩阵,KMO值(抽样适度测度值)=0.963,Bartletts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213.505。分别计算11个变量的特征值,提取前三个变量作为公因子,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为76.700%。见表2。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计算11个变量在3个公因子上的负荷。见表3。
表2 3个公因子特征值、贡献率
表3 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负荷
3 讨论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标体系的科学化程度[3]。本研究依据培养目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政策文件依据等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职护生职业能力的要素及内涵进行分析,并拟定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的宽度和深度,指标内涵、指标权重进行了修订,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研制相应的测评工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评价表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主要反映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造成的测量值的变异度的大小[10]。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对评价表的信度进行了检验,测量了Cronbach’α系数。本研究所研制的评价表Cronbach’α系数分布于0.739~0.932之间,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9,说明本评价表各项目之间具有同质性。
3.3 评价表的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研究工具中各项目与实际要研究问题中概念的相符程度[10]。效度检验的目的是验证评价指标的正确性和敏感性。本研究对评价表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了分析检验。
3.3.1 内容效度 本研究在制定评价表的过程中,首先在建立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请有关专家对指标的评定标准进行修改,按照专家意见对评定标准进行了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评价表。可以表明本研究的评价内容是有效的。
3.3.2 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主要反映测评工具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或概念框架的结合程度。本研究中11个变量的相关矩阵,KMO值(抽样适度测度值)=0.963,Bartletts球形检验的统计量213.505,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而言,如果量表的公因子能解释40%以上的变异,则认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11]。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检验分析,本研究提取的三个公因子的方差占总方差的76.700%。因子分析结果说明,抽取的3个公因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基本代表了评价表的整体结构,且每个公因子所包含的条目与原设计基本吻合,验证了本评价表的结构效度。
[1] 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22(18):72-73.
[2] 丁月娥,张志强.中专护理教育办学特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28(6):62-64.
[3] 刘民.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29(8):39-41.
[4] 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等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0.
[5] 王冰蔚.我们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吸取些什么[J].职教论坛,2002,15(3):37-38.
[6] 符秀华,苏传怀.适应时代要求的中职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08,19(9):89-90.
[7] 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8] 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15(5):19-20.
[9]R.Nickse(Ed).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Beyond Minimum Competency Testing[M].1981:10.
[10] 肖顺贞.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91.
[11] 郭绣花.实用医学调查分析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