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2015-03-20崔宁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场经营家庭

崔宁

浅析当前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崔宁

本文从基层财政系统工作人员的角度,通过调研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阐述了当前铜山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及成效,分析出铜山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铜山区家庭农场如何进一步持续性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201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专业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并经过工商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主体。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在加快推进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围绕促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把家庭农场建设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了积极探索。

一、当前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随着全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铜山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各乡镇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种粮大户。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铜山一些乡村开始出现一批瓜果蔬菜和畜禽养殖的种养经营大户。这些大户较快的走上致富道路。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大户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将经营行为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以期寻求法律保护、更好参与市场竞争。

近年来,作为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区,铜山区将家庭农村建设作为全省农村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财政扶持、培训辅导、典型带动”等举措,加大家庭农场的培育力度,引导、鼓励有一定条件、规模的农村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计划从2013年初至2015年底全区发展家庭农场3000家以上。至2013年12月中旬,铜山区建成或在建家庭农场总数达475个,其中向上申报备案283个,符合条件并已获得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192个。

当前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一是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覆盖区域逐步拓宽。铜山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普遍较大,从首批申报家庭农场扶持培育财政资金的72家来看,按种养类型分类:种植业51家,水产业4家,畜禽养殖业14家,休闲观光型3家。按规模分类:种植业的经营面积均在50亩以上,其中:50-100亩2家,占3.9%;100-500亩的有42家,占82.3%;500亩以上的7家,占13.7%。畜禽养殖业的规模,预计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11家,占78.5%,其中500万元以上3家。

农民单户种粮成本高、效率低、品质差、劳作苦,要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依靠家庭农场项目把土地集中起来搞现代化的规模经营,通过选用良种、科学化管理、机械化作业、批量购置药肥、打造品牌等,能有效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大,配套政策制度健全。铜山区于2013年初在江苏省率先完成了家庭农场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相继出台一系列具体优惠政策。区政府对于种植养殖上使用和推广新技术、年度平均效益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奖励;重点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协会,加入协会的家庭农场共享资源信息,实行统一种植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对经营家庭农场所申请的银行贷款,予以贴息扶持;家庭农场购买大型农机具时,政府给予优先补贴;以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安排专项创业基金对有文化、善经营、敢创新的新型农民重点培育、扶持。近几年,随着铜山政府针对家庭农场方面的惠农支农政策相继出台,在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上不断完善和创新,使得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不断加大、经营收入不断提高,迄今已逐步进入规范化经营管理轨道。

同时,为使家庭农场健康发展,铜山区财政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2013-2014年安排专项培训经费100多万元,会同有关部门从政策宣传、法规咨询、技能培训、合同帮扶、资金扶助等方面给予家庭农场经营者支持与服务。近年来铜山区共举办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有关培训4期、700多人次。通过培训,使一批家庭农场经营者成为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能人。铜山区还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使家庭农场逐步达到运作规范化、产品标准化、经营生态化,促进家庭农场做大做强。

三是发展速度虽快,但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效应不断体现,政策扶持环境不断趋优,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渐显现。目前,铜山区共有19个镇(场)、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辖区内有家庭农场的有18个。在这18个拥有家庭农场的镇(场、办事处)中,单集、何桥、柳新、房村、黄集5镇拥有家庭农场数量38家,占总量54%,其余乡镇的家庭农场零星分布,屈指可数。作为农业大区,铜山区各镇农业资源丰富且各有特色,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家庭农场巨大的潜力仍没有被发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凸显。

二、当前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农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尽管中央时常提及“家庭农场”,但如何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这就导致有的种植大户已在尝试这一经营模式,却不知自己就是家庭农场的雏形;有的农场不以家庭成员为组成,或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却自称家庭农场。对家庭农场的含糊定义,影响到如何界定、如何扶持、如何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即使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细化了家庭农场的各项建设,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出台。虽然目前有些相关媒体在报道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说法,但是,家庭农场能否能真正做到集“法律主体、市场主体、经营主体”为一体还有待时间和实践来验证。2013年1号文件中提及的农民合社目前已经出台了专门的法律,但是对于家庭农场的相关法律定位仍不明晰。从官方发布的相关信息来看,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只提及了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而法律主体、市场主体却未涉及。

鉴于此,目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许多家庭农场的经营者担心流转而来的土地会在合同到期之前被要回。他们认为如果家庭农场有了法律主体地位,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家庭农场法律地位的明晰,必将对于其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针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高发情况建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就要求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法人主体地位。再如,家庭农场今后进行规模扩张时向银行进行融资亦需要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此外,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的明确,将会为其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交易和开展竞争等市场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家庭农场建设、经营缺乏灵活变通的规划。家庭农场发展需要专业化,对于特定地区发展的家庭农场的类型需要依据市场灵活变通进行规划。在国外有很多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事例:以美国为例,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两种农产品。北部平原是小麦带,中部平原是玉米带,南部平原和西北部山区主要饲养牛、羊,大湖地区主要生产乳制品,太平洋沿岸地区盛产水果和蔬菜。就是在这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铜山区农业资源分布广阔,同样需要依据市场需求,针对各地地形、土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家庭农场类型的布局,也可以结合特定地区的社会需求进行局部调整。需要强调的是,产业布局的调整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把主动权交到农民自己手中,比如,市郊附近的乡镇可以建立果蔬生产基地,家庭农场应服从生产基地的整体规划。同一生产基地中,各类别的果蔬品种的安排更需要真正的市场引导。盲目的跟风就会打破市场供求均衡,进而导致家庭农场的亏损,损害该行业的良性发展。其他类型农场亦是如此,只有牢牢把握市场规律,方可成为最大赢家。

三是家庭农场经营亟需专业化人才。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生产经营组织,管理者除了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生产技能外,更需要具备先进的管理能力、果断的产品生产决策能力、商业谈判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等等。家庭农场未来依赖于附加值发展壮大,而附加值的增加需要技术的改良和应用,这些都需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许多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这就需要政府出台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有志之士投入家庭农场的发展中,用现代化的农业改变社会上人们的观点。此外,目前铜山农村中“三六九”(妇女、儿童老人)居多,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劳动力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发展潜力都明显不足。

四是家庭农场财政支持和金融扶持不透明不给力。首先,家庭农场项目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尽管在2013年3月,铜山区就首批4个家庭农场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同时,作为配套政策的家庭农场门槛、贴息、奖励等扶持政策也已出台。至今家庭农场已开展一年多,但是对于铜山区80%的乡镇农户来说,对此的知晓度几乎为零。在笔者随机调查的马坡镇九段村、伊庄镇牛楼村和张集镇水口村中,无论是经济发展较弱的马坡镇还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张集镇,村民对铜山家庭农场开展动向知之甚少,更别提主动申请了。各项家庭农场优惠政策对于农民来说,更像是一纸空文。

其次,家庭农场发展金融支持不给力。一方面,农业是靠天收的弱质产业,但目前的金融支持没有开发出对应的保险品种。以种植苗木为主的家庭农场为例,苗木种植的投资风险在于周期长,传统的苗木保险只保火灾,但家庭农场的苗木多为经济苗木,火灾少有,更多遇见的是自然风险,如台风、强降雨等极易造成树木倒伏,特别是遇到强台风等灾害,损失就会很大。在调查中,有农户抱怨农业保险赔偿率低,不能覆盖风险。另一方面,贷款难也是困扰家庭农场的大问题。“用农场土地或苗木果蔬产品做抵押根本贷不到款,我的70万贷款是靠家里的几个旺铺抵押贷到的,可是这点贷款远远满足不了我的农场经营运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场主表示,他的50万元贷款是妻子以公务员身份担保才贷下来的。“国外有以农场预期收益作为还款保证的贷款,保险公司提供量身定制的保险,这样即使欠收或绝收,银行也不怕贷款收不回。反观国内,银行、保险各行其是,保险不能真正有效地分散风险,农村金融产品功能不匹配,农业金融服务总体水平低,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三、关于促进铜山家庭农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层面,应赋予家庭农场法律地位、市场地位,使得家庭农场“三位一体”。家庭农场法律地位是其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基石。在当今经济社会,法律身份是与外界接触必备的“名片”。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采购和交易需要客观法律主体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平等对接。同样,家庭农场需要一个同等的法律身份进行各类合同的签署等市场活动。其法律身份也有助于行业的持续性发展,促进其组织发展由自然人过渡到有限公司。这种过渡有重要的跨越意义,家庭农场的有限责任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当家庭农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有限责任将会使整个行业有良好的淘汰机制,也有利于其他投资主体进入,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二是以市场导向为主,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市场引导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单个家庭农场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市场调查和资源整合。政府相关部门须对不同地区发展什么类型的家庭农场进行宏观调控,特别是对于相关农业技术应重点进行研发和推广。同时,地方政府对于农产品价格应实施相应的地域价格保护措施,进立信息交流平台,适时对农产品价格进行预估,开展技术性指导,促进家庭农场主发展和经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

三是家庭农场要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强化家庭农场主自身素质,实现市场化运营。家庭农场主应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审时度势地进行经营战略的调整,并为家庭农场远景进行规划。现代家庭农场对于生产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家庭农场需要大量引入技术人才,一些农产品的生产技术,需要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操控;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专业知识解决,专业化人才的引入有利于促进家庭农场的各项发展。此外,家庭农场发展还需要努力实现市场化运营。市场信息决定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市场化运营会促进家庭农场生产和管理效率提高,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脉博,抓住市场亮点并通过行动进一步转化为利润。

四是加大家庭农场财政支持和金融扶持透明度和力度。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生产关系,对提高农业集约生产经营水平意义重大。立足于服务农村改革和惠农支农的角度,政策性的财政资金和商业性的金融保险二者之间如何做好统筹衔接,从实际出发,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农村金融产品,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条文,将家庭农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送到田间地头,使之深入民心。明确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认定标准等相关内容,在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审核上,跟踪调查,突出绩效,确保财政扶持资金用到刀刃上。因地制宜,为家庭农场制订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并通过项目倾斜、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强力撑起保护伞。进一步强化农业政策性保险职能作用,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保险力度,特别是针对畜禽养殖类家庭农场的保险业务。一方面要创新保险品种,另一方面要加强保险理赔。保险机构要克服“重保轻赔”思想,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及疫情,及时启动保险理赔预案,做好保险理赔工作,把家庭农场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给力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实际上就是小微企业,农村金融机构要通过开展流转土地抵押、库存商品质押、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解决好家庭农场抵押不足的问题,化解家庭农场融资难题。如在库存商品质押方面,可将家庭农场的农产品通过工商部门登记后办理质押贷款。还可探索农产品保险质押贷款,如将家庭农场种植的粮棉油、林果茶花以及养殖的畜禽水产品等,在办理好农业保险的前提下,按保险额比例进行质押贷款,出现自然灾害损失后,农业保险的理赔资金直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同时,还可以将银行汇票、信用证、保函等新融资产品引进到家庭农场,给力家庭农场发展。

[1]赵维清,边志瑾.浙江省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分析.农业经济,2012年版.

[2]李尚红.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经济纵横,2006年第5期.

[3]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8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财政局)

猜你喜欢

农场经营家庭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农场假期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农场
家庭“煮”夫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恋练有词
一号农场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