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的思考,感性的升华—傅雷先生与他的艺术情节

2015-03-20吴楠AIP语言中心AIP国际艺术计划胡婷

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鲁本斯雷先生莱昂纳多

_吴楠 AIP语言中心 _ AIP国际艺术计划 _胡婷

理性的思考,感性的升华—傅雷先生与他的艺术情节

作者_吴楠 AIP语言中心供图_ AIP国际艺术计划设计_胡婷

文艺复兴的心脏——佛罗伦萨

谈到对美的欣赏和理解,只要我们心平静气,慢慢观察,生活里的每一个点滴和片断都能成为最佳的素材。我素来热衷两种类型的美,一类是现代美,如时装周最新的衣服、手袋和鞋子的款式设计;如每到一座新的城市,我就去市中心看各式各样、最新颖独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甚至当我观看一部新的动画电影时,对里面最新的人物、动物的造型、设计也会细细回味一番。新事物总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添加不可思议的灵动和创意,让人对它的喜爱停不下来。

我迷恋的另一种美则是古典美,或称历史美,复古美。已经属于过去的事物或人就像是曲终落幕的历史舞台剧,会带来荡气回肠的画面感和因尘埃落定而产生的遗憾与不舍。因为无法改写,又因承载了历史人物的智慧积淀,值得现代人拿出来反复琢磨和回味,真是应了那句金言:事物已远去,人们才会懂得它的珍贵。

现在我们就取出最璀璨的一段艺术史,并结合一位文艺学大师的思考和沉淀,感受一回古典美。

学习或爱好艺术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在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是对这一时期的统称。意大利佛罗伦萨就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这段时期,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艺复兴倡导的核心是个性的解放,我们熟悉的多数艺术和文学大师,像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都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关于这一时期,记载相关历史、艺术家、艺术作品的著述不胜枚举,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由傅雷先生所著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20 Lectures on World Masterpieces of Art)。听听他是如何理解与感受这段历史帷幕下涌现出的几位杰出画家和他们享誉全世界的经典画作的。

热爱英语翻译或法文翻译的同学也许对傅雷先生早有耳闻,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翻译家和艺术评论家,1928年至1932年他赴巴黎学习艺术和艺术理论。学成回国后,他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便是他在课堂讲稿的基础上修改补充,于1934年完成的一部著作。傅雷时年26岁,对西方美术史已有很深的造诣。随后他开始从事翻译工作,翻译伏尔泰、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的著作。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依旧受到高度认可,影响力丝毫不减当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傅雷被打成“右派”,最终他和他的妻子朱梅馥双双自缢,愤然而去。傅雷生前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后经整理出版,名为《傅雷家书》,一直深受好评。

1.但丁

2.达·芬奇

3.莎士比亚

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提到的美术家包括乔托(Giotto)、多纳泰罗(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莱昂纳多·达·芬奇(Vinci)、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拉斐尔(Raphael)、贝尔尼尼(Bernini)、伦勃朗(Rembrandt)、鲁本斯(Rubens)、委拉斯开兹(Velasquez)、普桑(Poussin)、格勒兹(Greuze)、雷诺兹(Reynolds)、庚斯博罗(Gainsborough)。在第二十讲“浪漫派风景画家”一讲中,主要是分析卢梭(Rousseau)和杜佩雷(Dupre)的作品。附带提到了华托(Watteau)、弗拉戈纳尔(Fragonard)、达维特(David)、康斯特布尔(Constable)等人。

傅雷先生

傅雷英文介绍

Fu Lei was a famous Chinese translator and art critic.

He was born in Nanhui County near Shanghai, and raised by his mother. He studied art and art theory in France from 1928-1932. Upon his return to China, he taught in Shanghai and worked as a journalist and art critic until he took up translating. His translations, which remain highly regarded, include Voltaire, Balzac and Romain Rolland. He developed his own style, the "Fu Lei style," and his own translation theory.

In 1957 he was labelled a rightist. In 1966, at the star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e and his wife committed suicide. His family letters to his son Fou Ts'ong, a world-renowned pianist, were published posthumously and became a bestseller in China.

内容丰富、详略兼备是本书的一个特色,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翻开书来细细品味时,作者对艺术的那一片诚挚又热烈的情感扑面而来,读者不禁会跟随作者的脚步,体验一幅幅作品的画前画后,感受到艺术家的个人世界和情感操守。记得电影《死亡诗社》里的Keating老师曾对学生说,诗歌的好坏不在词句,而在于其如何表述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而傅雷先生的这本书,表达的也是同一种思想:艺术之美在于感受。它突破了很多艺术介绍书籍旨在分析名作构图、光影、色彩、寓意的窠臼,在分析之余表达出傅雷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带给我们一种美的体验。 如果我们只能滔滔不绝讲出每一幅画作与雕塑的构图与色彩特色,却丝毫感受不到美的传承,那欣赏艺术又有什么意义?在我看来,傅雷虽是一个理性又严肃的学者,也是一个充满了对艺术的爱和热情的追求者、崇拜者。这种两面性,在他的文字中有充分的体现。我们姑且称他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既有理性的思考,又具感性的升华。

先来谈谈他对艺术家和作品的理性解读。素闻傅雷先生在生活和学术中,向来是严肃谨慎、一丝不苟。他在评论艺术作品时,也遵循这一原则。第三讲“波提切利之妩媚”一章,他论述了《春》这幅作品的构图。波提切利的《春》描绘了轻灵幽美的众春之女神抱着鲜花前行的场面,人物众多,却难分主次。“这幅《春》的构图,并没像古典作品那般谨严,它并无主要人物,也没有安排次要人物作为衬托。在图中的许多女神之中,很难指出哪个是主神:是维纳斯?是春之女神?雄辩之神的神情,又与其余女神有何关系?”这种构图,究竟有何高明之处?又有何不足?作者的解读兼具正反双面且客观公正。“这也许是波氏的弱点”,“波氏构图中的人物缺乏严谨的关联,就因为他在注意每个形象之线条的和谐,而并未用心去表现主题”,这是作者承认这种构图势必造成的缺憾和不足;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波提切利“只把若干轻灵美妙的故事并列在一起,他并不费心去整理一束花,他只着眼于每朵花”,这又是作者对这种大胆新颖的表现形式给予的嘉许和肯定。

这种从正反两面客观理性的分析,在书中比比皆是。另举一例是作者在第十五讲中介绍鲁本斯时,对这位画家的风格所作的分析。鲁本斯对于色彩和绘画的其他品质如素描的运用能力究竟如何,这一点通过18世纪的许多其他画家如雷诺兹、华托、格勒兹和德拉克鲁瓦等的评论,已经毋庸置疑,那就是:“鲁本斯比别人更善于运用色彩,而他不是一个受人爱戴的画家,他的色彩显得超出一切,而其他的只是平常”。对于这一点,作者几乎是没有添加他的任何个人观点,纯粹通过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向我们印证一个公认的事实。

《春》 -波提切利

接下来,对于鲁本斯画风和题材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分析多幅他的作品,引出了一个同样很明确的结论:“鲁本斯永远是在英雄的情调上面去了解一个题材”,是英雄式的,永远有一种夸大的情调。这种风格,作者承认它有其成功和神奇之处,它和以真实与自然为重的作品同样美,比如卢浮宫中的衣服名画《乡村节庆》,图中的舞蹈显得如无穷尽的狂舞一般,这与简明、典雅、真实、色彩鲜艳等传统特征是多么的不符,但作者称这画宛似史诗的一幕。而另一个方面,鲁本斯的这类英雄式的作风却不免流于夸张或悲郁,这是必然的弊病。“他的史诗式的夸张、骚乱、狂热和热情绝非一般的法国人所能了解的,亦是了解了也不能予以同情”。“他没有表达真实情操的艺术手腕”,“不能以个性极强,观察准确的姿态来抓握对象的心理和情绪”。作者对于每一位艺术家的风格或作品的分析几乎都遵循着这一原则和方法——不盲目崇拜,力求客观真实,正反兼备。而恰巧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更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对于美、作品和画家的理解。在这一点上,傅雷先生做到了民主公正、不偏不倚。

《上十字架》-鲁本斯

书中除去大篇幅的理性冷静的分析评点之外,作者的感性和热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作为艺术爱好者,对于艺术满怀激情和热爱是再正常和自然不过的。生活中,我们都不缺对于美的发现,但缺的是热爱美和某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无论是热烈直白还是婉转间接的表述。我也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和分析作品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喜爱和崇拜。这体现的是真性情,可以说弥足珍贵。

第五讲“莱昂纳多·达·芬奇人品和学问”章我尤其喜欢。伟大的人物是值得膜拜和赞赏的,在这一章,作者毫不吝啬赞赏之辞,大量的篇幅都在精准恰当地描述达·芬奇的为人和学问如何伟大与优秀。“他是精细的科学家,是最暧昧的艺术家,又是温婉慈祥、热爱生物的诗人”,“这个爱美的梦想者、慈祥的诗人,同时又有一个十分科学的头脑”,“他的思想的普遍性在历史上是极少见的。博学者的分析力与艺术家的易感性是如何难得融洽在一起。莱昂纳多的极少数的作品,应当视作联合几种官能的结晶品,这几种官能便是:观察的器官,善感的心灵,创作的想象力”,“而且,他的艺术家的意识又是如何坚强,对于他的荣誉与尊严的顾虑又是如何深切”,“15世纪的清明的理智、美的爱好、温婉的心情,由莱昂纳多·达·芬奇达到登峰造极的表现。”

1. 莱昂纳多·达·芬奇

2. 《蒙娜丽莎》-莱昂纳多·达·芬奇

除了对于人物的赞赏,在画作描述时,也不乏钦佩和赞赏之情。第九讲拉斐尔这一章中,着大笔墨分析了《美丽的女园丁》的恬静与和谐,他有这些表述:“拉斐尔,用一种风格和形式的美,把这首充溢着妩媚与划归的基督教诗,在简朴的古牧歌式的气氛中表现出来”,“第一个印象,统辖一切而最持久的印象,是一种天国仙界中的平和与安静”,“这是缭绕着荷马诗中的奥林匹亚,与但丁《神曲》中的天堂的恬静”,“背后的风景更加增了全部的和谐”,“天上几朵轻盈的白云,映着温和的微光,使一切事物都浴着爱娇的气韵。”“人家还没见过如此逼真,如此清新的描写。从他们的姿势、神态、目光看来,不令人相信他们是从充溢着仁慈博爱的基督教天国中降下来的么?”“全部枝节,都汇合着使我们的心魂浸在超人的神明的美感中,是一阕极大的和谐”。

1.拉斐尔自画像

2.《美丽的女园丁》-拉斐尔

除去上文提到的这两个特色:所谓的既具理性又赋感性,傅雷先生在对作品和画家进行解读与分析时,穿插了大量其对音乐、诗歌、历史、哲学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巧妙的是他将这些各个领域的知识与书的核心思想即感受艺术作品的美能够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和人文修养。借用他的一句原话:“论及作家之人品与学问,欲以表显艺人之操守与修养也;亦有涉及时代与环境,明艺术与发生之因果也,历史叙述,理论阐发,兼顾并重,示研究工作之重要也。”

在他看来,分析艺术作品,与人的情操修养、背景环境的联想与研究决脱不了关系。只有这样,我们对于艺术品美的感受才是蕴含真谛的,灵动的,深沉的甚至是永恒的。这对于我们创造新型的艺术作品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只有深入地欣赏和感受了美,我们才能用独到的形式表达出我们想要体现的美。历史上遗留下的伟大作品已经永远定格在陈列厅或博物馆,但留给我们的精神持久弥新,我们掌握了来龙去脉,剩下的就是开启新时代的艺术之路。这也是本书作者傅雷先生对于中国后代艺术界的无限期许。

下文是一段国外艺术期刊对傅雷先生在评论艺术作品时遵守的原则进行的一番论述,这与上文表达的基本思想也是相符一致的。

To Fu Lei, moralit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he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 to any artist is that (s) he must be embodied with a high morality and integral personality. Real excellent works can be produced only by those artist and integral personality. Real excellent works can be produced only by those artists and writers who have an integral personality. In Fu Lei’s opinion, an artist’s mora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his artistic creation.

From Fu Lei’s writing, we can easily find his novel opinions on critics’ qualification, on how to understand literary works properly, and on the proper way to make comments on them. All these build his unique ideas of criticism. To him, a true critic must be a “brilliant, sober, moral person with penetrating judgment”. A true critic should act like this: he dares to call a spade a spade; he can accept and tolerate other kinds of arts with his generous character.

猜你喜欢

鲁本斯雷先生莱昂纳多
村聘治安员受伤为何未获赔偿
沉痛哀悼周雷先生
浅谈鲁本斯的绘画贡献及影响
古典主义绘画的技法及特点
网购二手车被坑怎么办
受气包小分队·卡尔大王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爱是陪伴彼此一生颠沛流离
哭脸:英国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
斯大林替身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