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作为“电影小说”的视觉造型艺术
2015-03-20王俏吴利
王 俏 吴 利
《愤怒的葡萄》让斯坦贝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斯坦贝克有过好莱坞的经历,所以他的作品也难免被打上电影化的烙印。本文从电影的美学角度,尤其是从视觉造型艺术的方面出发,以小说《愤怒的葡萄》为基础,对斯坦贝克的电影视觉进行深入的探讨。[1]这部小说也是电影和小说的完美的集合品。
电影《愤怒的葡萄》剧照
一、 独特视角
斯坦贝克的绝大部分小说都蕴藏着电影的成分,所以在他的笔下很多小说在创作出来之后,就被成功改编成电影,进入了大众的视线。《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主要是因为它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他成功。电影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它总是能成功地打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个地方,《愤怒的葡萄》这篇小说正是融合了电影这种表达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魅力。这种把电影技巧和小说结合在一起的全新革命,让观众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就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更能激发观众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小说的主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深化,作者还从视觉角度来分析小说,《愤怒的葡萄》中通过摄影机对镜头不同角度的把握,以及光色的处理,生动形象的将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特征,活灵活现的展现到我们的面前。作者在创作这本小说时和以往的传统创作略有不同。《愤怒的葡萄》不再是单一叙事性的小说,作者给了小说全新的生命力,让小说有了全新的叙述方式。下面我们从视觉角度出发,带给你不一样的《愤怒的葡萄》。
(一)不同种镜头的运用——远景
影像艺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镜头,它们主要是由一个个镜头拼凑而成的。在小说家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语言和文笔,用属于自己的风格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小说《愤怒的葡萄》中有很多都是对沙尘暴以及风景的描写,在阅读这些文字的同时,我们仿佛置身于电影之中。仿佛是在随着电影不断变化的镜头来看这些风景的。[2]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电影都是通过不同的画面,不同的镜头剪接在一起展现出来的完整故事,电影中的镜头也分为好几种,主要有全景镜头、特写镜头和长镜头等。通过运用不同的镜头可以将人物亦或者景物的特点,更加突出的呈现出来。从不同的视角观看,对故事的发展是有辅助作用的。
《愤怒的葡萄》的故事开篇,就对天空、太阳和云进行描写,渐变的天空、炎炎的太阳、云朵也好像是在捉迷藏,一会出现,一会又飘散了。对于这些景物的描写多数是运用超长的镜头进行拍摄的。运用超长镜头拍摄的景物一般都是远景,远景的取景会让人看起来更加的具有空间感,能够烘托故事中的气氛。而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玉米、野草等景物,主要用的是长镜头来进行拍摄的,主要是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特定的地点,给你一种整体感。[3]对于画面中出现的广度,则需要摄像机用俯视的角度进行拍摄,它的难度大于平视时候的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画面有给人一种降低了的感觉。[4]让人们在观看起来的时候更加真实。
在对乔德母亲的描写中,也运用了不同的镜头进行描写,主要是用来突出乔德母亲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对于乔德母亲的评价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确实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她不仅能够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恐惧,而且无论对谁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耐心,她总是试图做着让全家人都开心的事情。电影的镜头对她取中景和特写,表现出她无私的倾注着爱,关爱着家里的老人。还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老乔德不愿意离开养育他多年的土地,当所有人都整装待发准备离开的时候,只有他傻傻的坐着,像个孩子一样赖在门口不走。乔德母亲为了能够让老乔德安心的离开,就让老乔德喝醉之后,偷偷的将他带走。这样一方面老人不会受伤,同时在另一面也避免了老人的伤心难过,可谓一举两得。在描写乔德母亲的镜头中,充满了人物身上天使般的光环。让人们能够从她的身上学到很多美好的品质,因为她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学习。
(二)不同镜头的运用——近景和特写
通常对人物的描写进行俯角拍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通过从上往下的俯角进行拍摄,能够准确的把握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心理动作描写出来的。而作者通过运用长镜头对土地和生态环境进行拍摄,更能体现出所在地区土地的贫瘠和生态的恶化。小说中的画面情节以及电影的技巧,让电影在拍摄的时候,更加轻松的将这些画面,直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并且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电影镜头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一部影片质量的好坏,因此电影拍摄中的镜头运用是十分关键的,它如同影片的心脏位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镜头质量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要求。通过对不同镜头的描写,不仅能够传达出小说内容,以及小说的风格,更能展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追求。
在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时候,影片通过特写镜头的取景来突出表现人物的外貌以及面部的表情。当运用到中景镜头进行拍摄的大多是为了突出对象的中心,能够更加形象的展现出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而特写和近景则是为了说明某一事物局部的细节,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能够让观众更加清楚的看到这一事物的特征。通过细腻的情节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更能打动观众的心。尤其是在《愤怒的葡萄》中主人公汤姆的出场,通过使用特写镜头,将他的外貌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以至于连他双眼的颜色都看得清楚,之后对他的嘴巴、牙齿、指甲、以及手上的老茧都刻画得生动形象。文中说:“他的年龄是不到30岁,有一双深褐色的眼睛,因此眼珠上也染上了些许的棕黄。他脸上的皱纹是非常深的,嘴唇绷的很紧,他的手指上布满了老茧,指甲是又厚又硬的。”通过这么细微的描写,让人感觉仿佛这个真实的人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如同一个摄像机,把整个人从里到外的进行了深刻的描写。通过这些特写,我们能够清楚的猜到人物的年龄以及性格等其他特征。而针对主人公外貌特征的描写采用了大量的平角角度。从主人公的实际高度出发,直接观察主人公的实际生活状态。写作的顺序依次是双眼—眼珠—脸颊—嘴唇—牙齿—手—指甲,这样的描写顺序是从上往下的,这样的描写能够给观众一个较为直观的方式去观看。
二、电影色彩及灯光
(一)色彩运用
光影和颜色的明暗变化主要在电影中运用,主要是为了突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将人物的真实状态生动的展现出来。不仅能够表现出人物生动形象的性格特征而且能够让小说蒙上一层神秘的美感。通过对《愤怒的葡萄》中光线变化的运用,主要是赋予小说象征性的寓意。不同色调之间进行的搭配,灯光的变化,或强或弱。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更能掉动人们观看影片的积极性,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增添着一种戏剧性。光线的变化及其运用主要是为了烘托主题,渲染影片中故事的气氛。通常情况下我们感到恐惧的时候会用黑色来表现。黑色就代表着我们畏惧的东西和害怕的事物。在拍摄的时候,人们通常运用黑色的光来笼罩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对于一些正面力量、美德、真理通常会用白色来表达。如果能将光线表现得恰到好处的话,总能有利于电影情感的表达和观众之间进行内心的沟通。因此也可以说电影的潜意识元素就是色彩,主用是用于对情感的表达和对气氛的烘托。
(二)灯光运用
在《愤怒的葡萄》中,我们可以观察出这样一个有趣的规律,一般重要的场景都是发生在夜晚的时候。例如:凯西和汤姆和姆莱相遇的时候,太阳刚刚落下。黑暗悄悄笼罩着大地。背景灯光忽明忽暗也在暗示着佃农们对前途的渺茫和无助。[5]在电影中,通过大量灯光的变换使用,主要是为了暗示主题。而在小说《愤怒的葡萄》中灯光的描写也有相似的作用。如果在选用灯光的时候,没有选择合适的灯光,往往会让读者或者观看电影的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究竟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但同样的,在拍摄的时候,如果采用颜色比较缓和的灯光又会让观众感觉剧中的气氛过于严肃和沉重,可能无法一时适应。所以在灯光的使用上一定要把握好合适的度,既不会让观众看了觉得太过,也不能让观众觉得无法接受。
在《愤怒的葡萄》场景中,有两个场景都是采用了低光的摄影效果,这种灯光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加暗示了农民处境的艰难,他们在资本家的压迫下,生活穷困不堪,他们不愿意再继续忍受下去,所以他们在思考,在选择。[6]当然在《愤怒的葡萄》中也是有明亮色彩存在的,不单单只是这种暗色调的灯光,在对一些风景进行描写的时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河水、芦苇都是那么的安宁。
色彩基调和色彩构成是电影的色彩组成部分。所谓的色彩基调就是色彩的整体风格,也就是在观看电影中,观众看到最大面积使用的色彩主调。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而且又能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故事发展的情节做铺垫。在某种意义上,它不再是一种色调,而是一种感情的基调。它通常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构思方向。
《愤怒的葡萄》是小说和电影相互融合的最新尝试,电影化的成分有很多,尤其是在小说中对电影镜头、灯光、色彩的运用,表现除了它独特的艺术视觉效果。小说中通过运用大量的电影技巧和视觉元素,使得整部小说更加的具有魅力。小说涵盖着优秀的电影材质,作为一部小说,《愤怒的葡萄》拥有强大的叙事特点,正是这一特点扩大了它承载信息的储量,与此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弥补电影的不足,能够在观众阅读小说的同时,更加地期待电影的播放。作者有目的、有意识地要把小说和电影中的因素融合到一块,让小说具有电影的独特魅力,人们读起来会更加的有可视性。《愤怒的葡萄》小说的作者斯坦贝克是一个处在传统和现代交汇期的作家,他勇于创新尝试,突破风格。使《愤怒的葡萄》成了他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最终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切对他来说,完全实至名归,这些荣耀和光环应属于他。
结语
《愤怒的葡萄》是小说和电影相互结合的伟大尝试,它是成功源于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影元素,生动形象的将小说中故事的情景、人物的特征、环境的描写,栩栩如生的呈现到了人们的面前,是非常具有可读性和可视性的一部优秀作品。
[1]张皓雪.《愤怒的葡萄》的存在主义解读[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魏经明.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梅芳.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危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周康.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愤怒的葡萄》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14.
[5]王翠.从反抗到团结[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6]郑旭颖.《愤怒的葡萄》中生存困境的叙事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