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下的选择自由——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全新解读
2015-03-20金晓莉
金晓莉
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辛德勒的名单》是在真实历史基础上创作的,这部小说也被誉为是其诸多历史小说中最成功的作品,后来在著名美国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执导之下,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成为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的最大赢家,包揽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众多重要奖项。
一、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梗概
《辛德勒的名单》主要讲述了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人性觉醒的过程,以及拯救二战期间被迫害的犹太人的故事。在德国强大的攻势下,波兰很快就沦陷了,而纳粹德国在此也开始了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这时的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也刚来到波兰,并希望在这场战争中大发横财。在波兰他建立了自己的军火工厂,以为德国纳粹供应战争使用的军火和各种供需,而这时一名在一家搪瓷厂做会计的叫伊扎克·斯泰恩成为了辛德勒新工厂的会计和管理助手,于是,辛德勒的工厂就成为了众多犹太人逃避迫害的去处,考虑利润问题,辛德勒就开始雇佣当时劳动成本很低的犹太人,为他进行生产,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尽显资本家的本质,开始对犹太人压榨。但后来当德国纳粹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忍而疯狂的大屠杀时,辛德勒被震惊了,在这个过程中,他身上的人性也渐渐苏醒,并且产生拯救犹太人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那座原本压榨犹太人的工厂变成了犹太的避难所,为了保护工厂内的犹太人,他和德国军官交涉不能随意杀害自己工厂里的工人,并且为了拯救更多人的性命,他甚至不惜重金贿赂德国纳粹的高官。从此,辛德勒原本为德国纳粹提供军火和供需的工厂也开始了消极生产,甚至几个月内都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有时候为了应付德国军官,他也不得不从军火市场上买一些军火回来,搪塞德国军队。之后他将自己大量的钱财由来为自己的工人提供物质上的资助上,并且还依此贿赂德国军官,而拯救更多的犹太人。辛德勒在良知发现之后,为了拯救犹太人很快便散尽了自己的家产,直到最后他将自己工厂的东西全部分给了那些工作在里面的犹太工人。二战结束时,辛德勒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而他对犹太人的帮助也为后人所铭记。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海报
这部影片真实再现社会丑陋的一面,同时也给予美好浓重的笔墨。辛德勒对犹太人的拯救体现了残酷社会的美好一面,其通过一定亮度的“善”使得观众感受大规模的“恶”。辛德勒原本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但当他目睹了纳粹军队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屠杀之后,他的良知开始觉醒,决定为此做些什么,使得看不到希望的犹太人能够看到未来,恢复他们和谐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显然与纳粹的屠戮是截然相反的,大量描述辛德勒的善举则是对纳粹无情的批判。[1]因此,这部影片提供了一种反省,使人们哪怕接受很少的教训,也会造就出一种强大的意识来反对暴力。
二、 战争境遇下命运的偶然与荒诞
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存在先于本质”是其第一原理,这主要揭示了人生的偶然性和荒诞性与人的存在有阵的联系,必须要结合萨特所生活的历史语境才能真正理解。萨特的成长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哲学中对战争等境遇荒诞性的批判,以及对人性抗争性的赞美占有了重要的地位。[2]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二次世界大战为犹太人带来了极大的摧残,他们在德国纳粹的疯狂迫害下几乎遭受了灭族的危险,而这种极端环境也正好契合了我们利用萨特的存在主义来解读该电影的基础。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海伦·希尔施是德国军官阿蒙·格特身边的一个女仆,她的世界在那种环境下充满了荒诞性与偶然性。他的主人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德国军官,经常为了取乐而疯狂地杀害犹太人,海伦在伺候他的过程中也经常被拿来取乐,甚至是无缘无故地就会打她。集中营里的太多犹太人都是死在他的枪下,男人、女人、老人,甚至小孩,都没有能引起他的任何怜悯之心。[3]于是在这种环境下,海伦的命运是不属于自己的,就连她自己也曾说过,在司令身边要想取得绝对的安全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任何标准可以让自己遵循,因为那些所谓的标准对她来说都已经失去了保护的效力,主人还是想怎样的对你,就会怎样地对你,标准的遵循并不能保证海伦的安全。于是,后来在辛德勒通过一场赌局将其从纳粹军官的手中救出,辛德勒也知道,如果这次的纸牌游戏输了的话,海伦的命运就更加扑朔迷离了。还好在纸牌游戏中,幸运的天平还是倾向了海伦的那一边,她最终得以出现在辛德勒的名单上,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偶然的游戏。[4]
甚至在这种环境下,那份有着1000多人的辛德勒名单也是一个偶然的产物,并且充满着离奇怪诞的经历。在辛德勒拯救那些被迫害的犹太人时,很多被救的犹太人并不理解和清楚为什么辛德勒要这么做,他们不能为辛德勒的行为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而且在这个名单成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太多的变动和偶然性,使得很多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关于生存和毁灭的问题,在这里就成为了一个迷,一切看似荒诞,但当事情成功的时候,一切又都显得那么合理。如布伦利茨集中营是以一个军工厂的名义存在的,但它却从来没有生产过军火产品,而为了搪塞德国军官,辛德勒也不得不为自己工厂的生产不合格找一些借口,但是却每次都能过关。这种荒诞性正是由于世界本身所决定的。
在萨特眼里,人生是偶然的、荒诞的,尤其是在极端的境遇中,这种偶然性和荒诞性更加突出,但是,真正有着积极意义的是荒诞境遇下人性的抗争,它源于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自由选择。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行动的哲学,它在将人关注的目光引向荒谬现实的时候,却带给人的是积极的行动指导。
三、 人性在选择中被塑造
“选择的力量”被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认为是人类存在的核心,并且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此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于是,极端或关键境遇中的选择就成为了其关注的重点,将其认为是人们性格和本质的决定性力量。而这一思想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电影的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本来就是一个很受争议的人物,在犹太人和反法西斯人士的眼中,他是一个大善人,为了拯救犹太人牺牲了很多。但是在起初阶段,他利用为了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对犹太人进行了残酷的剥削,他压榨当时的廉价犹太人劳工、竭力讨好纳粹军官、并且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俨然是一个剥削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从最初对犹太劳动的剥削,到后来散尽自己的钱财拯救了很多犹太工人,这前后两种形象似乎在辛德勒身上很难共存,但是在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发现这一切都是合理的,它们本身并不矛盾。一个人的过往并不是用来否认他现在的根据,坏人不是没有转变为善人的可能,甚至只有坏人才能在极端的境遇下去救出更多的人来。于是,观众看到原本那个一心只想发财的辛德勒最后为了拯救更多的犹太人而将自己的钱财散尽,并且他也为自己的过去忏悔着。
辛德勒在与犹太人的长期相处中,心境也发生了变化,对犹太人越来越同情,对德国纳粹却越来越厌恶。这也是其内心人性觉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他管理的集中营中,没有人因为忍饥挨饿而死去,也没有人因为受到毒打而死去,而在同时期的其他集中营,很多人却总是因为过度劳累,或者遭受虐待而死去。所以后来犹太人甚至将辛德勒管理的这个埃玛利亚后院集中营称为“天堂”,一直到后来辛德勒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愈发地明显了,很多人必定会对他的行为而感激终身,而他的那种存在主义英雄色彩,在他最后所做的一次演讲中有着很好的体现。那时的德国纳粹已经战败,辛德勒因为和纳粹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也可能遭受逮捕的危险,于是,辛德勒告诉被救的犹太人,让他们克制自己,要为自己是怎样的人负责,要承担起自己存在的责任。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另一位德国商人马德里瑞也被后来的犹太人称为“义人”,他为当时遭受迫害的犹太人做出了很多的善举,但是最后在犹豫中,他还是没有选择和辛德勒实现结盟,并没有和辛德勒为拯救犹太人而采取一致的行动,这也使得其手下的很多犹太人最后都没能幸存下来,这是他在那个历史语境下的选择,在他看来,他已经对犹太人仁至义尽了。在这种疯狂的环境中,人的善恶已经和信仰、环境、人种没有太大的联系,真正对此还有影响的是你那些讲求实际的选择和行为,辛德勒和马德里瑞虽然都是德国商人,他们对于纳粹的体制和统治也多有认同,但最终他们的行为和选择证明了他们是存在主义的英雄。正如那些甚为犹太人却在残害着自己的同胞一样,这群人在这种环境中选择了成为恶人,而无关他们的身份、种族。
在萨特存在主义视角下来解读《辛德勒的名单》,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存在方式,而反过来,在对《辛德勒的名单》进行解读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主义哲学积极性的一面,启发着人们对困境下人选择的思考,而这种选择正是人对自己人性的塑造,无论进行了怎样的选择,每个人都需要为此负责,为自己的存在负责。
[1]刁俊春.荒诞境遇下的一段传奇:论《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英雄”与“恶棍”[J].嘉兴学院学报,2013,25(5):66-70.
[2]宋赞.战争:人的历史——《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人性分析[J].安徽文学月刊,2008(11):114-115.
[3]龚丽.以《辛德勒的名单》为例探讨英语电影欣赏设计[J].电影评介,2015(10):55-56.
[4]姜雯.虫蛹的蜕变,极致的人性——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奥斯卡•辛德勒”的人性升华解读[J].电影评介,201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