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体价值的探讨:解读电影《我是山姆》
2015-03-20郑雨
郑 雨
美国电影《我是山姆》(I am Sam)由杰茜·尼尔森编剧并导演,西恩·潘与达科塔·范宁主演,讲述了一个智力只有7岁的爸爸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所进行的种种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在法庭上围绕“智力只有7岁是否有权抚养自己的女儿”所进行的争论深深的触动了每一名观影者的内心深处。已过而立之年的山姆只有7岁的智力,他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咖啡馆的工作让他能够养活自己。山姆曾收养过一名流浪女,女子给他生下一个女孩后便消失了。山姆当上了爸爸,他根据自己喜欢的甲壳虫乐队的歌“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天空中拥有钻石的露西)给女儿起名露西。而随着露西的成长,她逐渐发现了自己的爸爸与别人不同,露西开始拒绝长大,不想比爸爸知道得更多。当地的儿童保障中心认为山姆已经不具备抚养露西的能力,当地法庭做出了露西应由其他家庭领养的决定。为了重新拿回女儿的抚养权,山姆踏上了他无法承担却不得不面对的道路。影片中露西与山姆的亲情因山姆的先天缺陷被放大,智力障碍是否有权抚养女儿,换言之,人的个体价值究竟体现在智力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与情感表达里?《我是山姆》带领观众走向深思。
电影《我是山姆》剧照
一、 爱的导向:认识自我与向善追求
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个体人生的根本问题,其意在通过对自己的理性认知,引导个体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而对于山姆,“理性”似乎不可强求,已过而立之年的山姆只有7岁的智力,“自我”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是一个混沌的概念,而露西的出生以及被取消抚养权这一系列在山姆的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都在引导他认识自己。从露西出生开始,山姆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父亲,抚养女儿长大成为他的责任,而随着女儿不断长大,知道的单词比自己还要多,山姆开始正视自己的智力已经逐渐被女儿超越,自己也许不能很好的照顾女儿这一事实,所以在影片的后部,山姆主动将露西抱回抚养人家,希望露西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经历过激烈的抗争阶段,山姆对自我的认识逐渐清晰,这是山姆在故事中的人格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而不论智力是否完善,自我人格都是不可蔑视与践踏的。“事实上,现代社会中个体危机的产生就在于理性本身的局限性,个体完全可以超越于理性而存在。”[1]由此可以解释,对于“理性”先天化缺失的山姆,个体价值、个人尊严、个体追求的肯定性。
山姆是否具有抚养露西的能力?法庭中的两场戏是影片的重点。“能力”应该如何理解?其一,山姆能否照顾露西的日常生活?手足无措的山姆不会给露西喂奶,不得不求助邻居安妮帮助;凑不够给露西买鞋的钱,山姆的好朋友纷纷帮忙,大家一起牵着气球过马路……露西在一天天健康的长大,法庭对于这一点的质疑可以轻易推翻;而其二,山姆是否能够教育露西,帮助只有7岁的她形成健全人格?显然,法庭认为山姆不具备“教育人”的能力,也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大职责。山姆的律师丽塔在法庭上询问证人安妮:“你担心露西的将来吗?”“我不担心。我真正担心的是,如果他们将露西从山姆身边带走,就相当于从她身上带走了一个巨大的部分,而露西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填补这个精神上的洞。”安妮的比喻为我们说明了露西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爱只能由父母来提供,而爱的能力与智商无关,并且影片用大量的情节向我们表明,智商7岁的山姆所拥有的爱的能力要远超过那些高智商的“正常人”。山姆所能教会露西的不是英文字母,而是爱与向善的能力。“教育即育人,培育个体人生,启导个体对美善人生的追求。真正的教育正是在引导个体自我认识不断拓展的过程中,敞开人的理性,甄定个体人生目标,把个体引向对美善生活的追求,把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都整合在个体对美善生活的追求之中。”[2]山姆的善良乐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露西,7岁的露西善解人意、坚强乐观,是对山姆的“教育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个体价值的承认与肯定。
二、 爱的感化:丽塔与安妮的情感表达
丽塔与安妮是影片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丽塔是当地最好的律师,有着高超的专业技能,在法庭上无往不胜,然而她糟糕的人际关系与火爆的脾气暗示着生活的不顺。丽塔不那么幸福的婚姻让她焦虑的同时,如何与孩子相处成为了一个难题。每日忙于工作的丽塔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多半的时间中都在空荡的豪宅中独自度过。山姆找到丽塔寻求帮助,感到不耐烦的丽塔在同事的激将下答应免费做山姆的律师,而在与山姆相处的过程中,丽塔被渐渐感化。她感动于山姆与露西之间名为亲情的互动,感动与爱的伟大,从被动地接受一个案子,到主动地积极帮助山姆,从表面上看是智商卓越的丽塔帮助山姆,其实是山姆极大地影响并改变了丽塔的观念。在协商为山姆解决探视权的过程中,善良的山姆察觉到了丽塔的生活问题,并单纯的向她提出建议:吃饭要细嚼慢咽、和人相处交谈时要轻声细语、对孩子要耐心陪伴……这是山姆平日里单调却又温暖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一个温暖的拥抱给予了丽塔暗淡生活中的暖色,也让她的生活重新找到信念而走入正轨。物质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自由的情感表达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在丽塔这一人物的改变中,导演突出了山姆对周围人的影响,他像一个小太阳,不断照耀、温暖、感化着忙碌的人们。丽塔帮助山姆找回了爱的权利,而山姆帮助丽塔找回了爱的能力——不同的个体价值同时得到了肯定与完善。
安妮是山姆的邻居,她温柔和善、轻声细语,当山姆对照顾露西感到手足无措时,安妮热情的帮助他。然而当需要安妮出庭作证时,她犹豫了。原来安妮患有空旷恐惧症,在法庭内涉及到亲子关系的讨论时,安妮几度失控。安妮的父亲曾对她很刻薄,直接导致了安妮现在所患有的缺陷人格。从安妮的眼泪中可以得知,她对亲情的渴望和对一段正常的亲子关系的祈求。而与之相对比,法庭上的一个女医生的母亲便是患有智力障碍的人士,女医生温柔且坚定的表示母亲在成长过程中给予她的爱是无可代替且美好的。影片通过这些配角人物的设置,增强了其情感表达,突出了亲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正如露西所说,别人的爸爸从不陪他们逛公园。影片预留了充足的空间给每位人物进行情感表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的伟大力量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蕴藏的能量,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养成、行为方式、生活追求等各个方面。正如电影的台词中说道,“Why are we so different,but feel so much alike?”(为什么我们如此的不同,感受却如此的一样?)山姆回答说:“All we need is love.”(我们都需要爱)爱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慰藉。
三、 爱的能力:个体价值的不懈追求
人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懵懂无知的幼年、不断成熟的青年和稳健平和的老年。爱的能力作为人格的基本能力理应伴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加强,然而事实却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幼年曾遭受的伤害(安妮)或青年生活中的压力与坎坷(丽塔),人们在青年阶段不断呈现出一种爱的能力的缺失,并且人们对此的认识有限。即使知道孩子的孤单与缺少陪伴,丽塔依然没有放下繁忙的工作给予孩子爱的陪伴,并且没有意识到这种爱的缺失即将对孩子的人格养成所造成的影响。而同样在爱情中,丽塔的爱没有得到相同的回报,她的爱的能力也在不断的缺失,由此陷入一种精神困境。导演杰茜·尼尔森曾说《我是山姆》首先是一部关于家庭的影片,大部分父母都曾面临来自亲子关系的挑战,而残疾人山姆的做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其中体现出的7岁的幼儿阶段的爱的能力与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姆每天都很快乐,脸上始终带着孩童特有的纯真微笑,对每个人都表现出友善。他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从中获得乐趣,而非像丽塔只为高薪而劳碌工作。山姆始终重复着“That's a wonderful choice!”(这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人带去温暖。山姆的朋友们和他一样大多有智力上的障碍,他们会一起拿出仅有的积蓄为露西买鞋,会一起牵着暖色调的气球过马路,会为朋友感到自豪,而非像丽塔在工作中与同事剑拔弩张的关系。山姆告诉露西“不能说谎”,用最简单原始的方法“教导”她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山姆会认真地为孩子准备生日宴会,会花一个下午带她去公园感受大自然,除了单词算数这些学校能教会的知识外,山姆教会了露西太多珍贵的东西。山姆的智力永远停留在7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像每一个孩童时期的我们,天真、善良、相信爱,而当他的个体价值仅仅因为智商而受到否定,是在否定一种透明化的精神世界。亲情应该充满了启迪和创造,可以没有钱,甚至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缺少爱。当在法庭上,律师问山姆:“谁是你的典范?作为露西的父亲,你希望像谁?”时,山姆自信的回答:“我自己,我以我自己作为父亲的典范。”这是导演对山姆的爱的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个体价值的肯定。
电影《我是山姆》海报
山姆很爱露西,他曾尽最大的努力想要将她留在自己身边,而当他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质疑,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可以给露西最好的——7岁智商的山姆开始学着放弃。但扯不断的爱连着这对相爱的父女,在爱的感召下山姆与露西迎来了美好的大结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也许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我是山姆》通过山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至少,个体价值的存在不以聪明与否作为标准,而大概与爱有关。
[1]肖绍明,扈中平.教育人性化的个体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10(9):36.
[2]刘铁芳.自我认识的提升与个体价值精神的超越——论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引导[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