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美与乐融合在音乐教学当中
2015-03-19新疆哈密市第十小学
新疆哈密市第十小学 张 岩
一、技巧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体验感知愉快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那些精彩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
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者。因此,音乐教学化原则在于以美引真,最易为学生所接受,尤其是在乐理、识谱等教学中,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在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音乐是听觉艺术,又是情感艺术。它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流畅明快的节奏,活跃动人的语言塑造音乐形象,使学生喜爱音乐课,却厌烦学学乐理知识。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懂得音乐语言,具有一双“音乐耳朵”,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充分地同各种具体音乐形式的音符、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音色接触。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脑、感观和肢体敏感度的同时,让学生感知音乐艺术之美妙。
二、情感交融,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理解审美愉快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情淑性。
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被生动的感情力量打动的心灵所产生出的愉快感觉,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状态。然而情感是不能强迫的,因为人可以被迫去行动,却不能被迫去爱和恨。因此,我们根据情感善于启动、定向维护、强化等功能和具有感染性、迁移性等特点,去拨动学生情感、运用各种手段,使他们在悦目、愉耳、赏心、怡神的情境中进入“乐学”状态,理解审美愉快。
在新课教学的各环节中,均渗透着音乐审美的感知因素。唱歌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或对新歌曲的录音欣赏,配有背景音乐和绘声绘色的歌词朗读,建立在歌曲美感体验上而不是音符的正误方面,以乐句为单位的轻声学唱,都会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他们对新教材的学习成为一种审美探索活动。欣赏教学中,对音乐美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对优美音响的聆听上,同时,教师精炼简洁的讲解,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欣赏教材所作的反应与参与,也会大大加强这种审美感受。而器乐教学的审美感知,首先在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色。要把器乐教学的技术难度减少到最大限度,要充分认识,探索音乐美感的愿望实际上是器乐教学惟一有效的动机。
制造情绪场面使学生投入感情并理解美。如《做服装》一课,教师利用板面布置、语言激励、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少儿服饰大赛”的场面,使学生争相设计、制作、穿在身上展示,并用自己对美的理解标准评选出了“最佳设计师”与“最佳模特”。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教化功能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交相辉映、溶为一体,起到综合的促进作用。
三、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想象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美与乐的活动离不开想象,有想象才会有创造。根据想象的自由和富于创造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开拓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驾驶思维的航船,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纵横驰骋,自由翱翔,去领略创造思维的迷人意境,去享受创造后的愉快。
音乐所体现出的情境和意境最容易诱发起学生联想。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让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与学生相应的心理感受相碰撞,使想象的翅膀运作起来,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采用模拟手法,艺术地再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声音。如利用各种打击乐,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辨一辨,告诉学生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都是来源于生活。鼓励他们把听到的声音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模拟出来。于是汽车、火车的鸣笛声,钟表的滴答声、鞭炮噼啪声、行进的脚步声、修桌椅的叮当声,风声、雨声、流水声及小猫小狗的叫声等,被学生们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
通过音乐教材、音乐教师及其教学方法和环境等综合的审美要素,努力使学生处于音乐审美感知的状态中,这种审美感知状态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其本质是对音乐美的一种发现与探索。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音乐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则是音乐教学的更高境界,是学生得以生成“感染”“启迪”“震惊”“顿悟”等审美效应的源泉。
四、结论
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还处在变化发展中,因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审美要素比较明显,然而仍需教师精心设计,着力探索。实践中,我们努力将美与乐融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使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愉快,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乐学好学,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