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5-03-19赵葵军刘玉兰
赵葵军,刘玉兰
赵葵军/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辽宁辽阳111000);刘玉兰/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辽宁辽阳111000)。
一、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责任感的缺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打架斗殴、杀人等人身伤害占了很大比重。这种对生命责任感的缺失严重侵犯了他人生命健康权,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在大学校园许多场合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出口成脏”、行为粗野;个别的大学生在处理个人感情问题上“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夜拥有”;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不思进取,产生厌学心理,认为“六十分万岁”,得过且过;有些大学生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自私任性,贪图享受,没有对父母养育、老师培养的感恩之心。90后的大学生是在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大部分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集千万宠爱于一身,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很多情况下别人对他们负责,90后的大学生缺乏责任感。
2.诚信的迷失。最近几年来,大学生不守诚信事情越来越严重: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实验数据造假;论文移花接木;为了在就业竞争中获胜,有的大学生在个人简历上大做文章,出现了人人都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现象;在评奖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等问题上总是想方设法请客送礼,到处拉关系;有的大学出现了学生恶意拖欠学费的现象;少数的大学生隐瞒家庭经济真实情况,用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且毕业之后不能按时还贷;有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达到目的就与就业单位终止合同,不辞而别,让用人单位防不胜防,措手不及……对于上述现象必须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心理素质的缺失。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走出来的佼佼者,在高中阶段都是家长、老师、同学关注的对象。但是当他们走进大学校园,发现学习条件、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自豪感荡然无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即使很小的挫折或失败,他们会痛感自己的渺小,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勇气,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有的游离于群体之外,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给心理上带来痛苦。当失败或不如意的事情反复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容易绝望或精神崩溃,有的成为心理障碍的患者。有的大学生在家是小太阳,说一不二,进入大学与别人交往还是说一不二、盛气凌人,不能摆正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无法与别人正常相处,别人只好“敬而远之、退而避之”,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二、传统文化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祖祖辈辈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影响的可能性。现代社会是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但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并且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感召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有贴近性、特色性、效果性。有些传统文化已经潜意识地融入大家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里,成为制约人们价值观、人生观、文化心理、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重要力量。当代的大学生也是在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但是他们在小学、中学阶段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受心理、年龄、升学目标等方面的约束,所受的教育大体是属于无意识的、被动的,影响的程度也是肤浅的、表面的。进入大学阶段后,他们在心理和身体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的生活范围、交往领域、知识面都已扩大,对社会事务的判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他们在迈入大学校门后,面对新的环境,产生人际关系沟通不好、人生价值取向不明确等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挖掘且丰富他们心底的传统文化知识,将他们心中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切实有用的指导思想,把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会有成效的。
3.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子的“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都是强调对于家庭、集体、社会责任义务的担当,以国家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有助于当今大学生正确处理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自身命运和社会、国家结合起来,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论语》中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明诚信可贵,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周易》中提倡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提倡我们要有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能包容更多的人与意见。这对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同学纷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庄子的“两者(指阴阳)交通和,而物生焉”,以及“和气致祥”“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中华民族贵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大学生塑造自身和谐健康的心理。所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传统文化的方法
1.教育者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修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功底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它的影响是无形的,无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教育者学术上的突出表现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可成为学生的效仿对象。因此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并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及时应用,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一言一行,起到示范作用。
2.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中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成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大学生课余时间是非常充裕的,可以通过电影节、读书节、文艺表演、讨论会、征文大赛、中文书法等活动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邀请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做传统文化的专题系列讲座;鼓励学生成立弘扬传统文化社团并激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让学生处处处在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3.把传统文化与寝室文化结合起来,扩大教育阵地。现在大部分高校实行流动教室制度,许多高校在校生没有固定教室,几个班级在一个大教室上课,传统意义上的班集体作用逐渐减弱,除上课外,他们休息娱乐、谈心交友都离不开寝室,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度过。高校应该重视寝室文化建设,把传统文化与寝室文化结合起来,例如,在公共区域制作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寝室文艺对抗赛等等,通过这种寝室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新方法,引导大学生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曲洪志.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4).
[2]张国宏.试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皖西学院学报,2001(11).
[3]陈安琪.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