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战略联盟模式研究

2015-03-19周予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常春藤战略大学

姚 琳,周予生

高校战略联盟模式研究

姚琳,周予生

河南作为人口第一大省,在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师资力量、科研产出、专利授予及技术转让等方面落后于华中六省。这固然有历史的原因,但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我们不得不从全省视野审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河南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力和质量问题。要探索建立覆盖全省高校开放的合作竞争组织——河南高校战略联盟的可能性,全面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高校;战略联盟;优化配置

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政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1年的3.5%上升到2012年的30%,高校的在校生人数1999年是742.2万人,2012年是3325万人,增长了3倍,其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高校的扩招,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千百万莘莘学子进入高校深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源于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联盟”理念,不断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区域(省域)高等教育的“集群发展”随之成为区域高校发展探索的一条新途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实,区域内各有关高校应结为联盟,转变以往单纯的资源竞争性对抗,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引领和促进省域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从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大学联盟是高等教育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如我们常说的美国五校联盟、常春藤联盟、欧洲的科技型大学联盟、英国的罗素大学联盟、澳大利亚的八校联盟等,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20世纪末,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也组建了诸如“华约”、“北约”等,开始以“联盟”的形式来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联盟可以优化现有大学资源,避免各大学对有限资源的过度竞争,营造一种开放的、相互激励的氛围,形成聚合效应,从而提升盟内各高校的整体实力。

一、战略联盟概述

“联盟”一词的汉语释义,一曰结为伙伴;二曰“联合”、共同行动订立盟约而结成的集团。由此可见,联盟并非一个新事物,而有其长久的历史积淀,如古代诸侯国的歃血为盟。近代以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是在特殊时期形成的一种国家之间的联盟;又如现代的欧盟、非盟、东盟,是以地域为基本元素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的联盟。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含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全局性、左右胜败的谋略、对策和方案。战略的特征,一是全局性,需要高层谋划和决策,以照顾到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二是方向性,反映了一个利益集团的目标方向,体现着路线、方针和政策;三是谋略性,基于对客观情况和发展环境而提出。

战略联盟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行和管理学家罗杰·内格尔提出的,主要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取得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组织。概念提出后,即在理论界与实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战略联盟在理论界已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在实业界已作为一种企业经营战略。“战略联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和形式仍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二、国外高校战略联盟的兴起与发展

发达国家在高校战略联盟的建立上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1925年,美国洛杉矶的克莱蒙镇成立了由7所大学组成的克莱蒙特大学联盟,开创了同地建立大学联盟的先河。1958年,美国东北部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8所研究型大学组建了常春藤大学联盟,成为一流大学强强联合的典范;196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成立了五校联盟等。

常春藤盟校最早指1900年由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组织的非正式的美式足球大学赛事,以代表社会精英群体。1937年纽约的《先驱论坛报》首次用长在墙上的常春藤做比喻,形容这些参加美式足球比赛的学校,1945年8所大学的体育教练们签署了首个常春藤协议,为参赛的美式足球队设立了学术、财政和运动标准,1954年这些协议被扩展到其他所有运动。通常也被认为是常春藤联盟正式成立的年份。常春藤盟校是指位于罗维岛州的布朗大学(1764年)、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1754年)和康奈尔大学(1865年)、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与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1636年)、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1746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1740年)和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1701年)。常春藤盟校成员是美国优秀大学的代表,是强强合作的范例。常春藤盟校通过联合开展学术和科研活动使美国大学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声誉位于世界前列,克莱蒙特大学联盟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减少了因规模小而被强势大学兼并的危险,维持了在某些学术领域内的领先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三、国内高校联盟的发展

国内高校的合作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内迁中出现了一批高校的联合,如著名的西南联大,这虽是中国特殊时代的产物,但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大学联盟的最早雏形。建国初期,经历了50年代的院系调整以及学习苏联模式的改造后,逐渐形成了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央部门(条)和地方政府(块)分别办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开放初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关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高校都被置于政府之下,教育部通过一些行业使高校以“协作组”的方式,促进各高校之间的横向合作,教育部提供经费支持,协作组每年向教育部汇报诸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

21世纪以来,市场机制使政府对高等教育由直接管理逐渐转为宏观调控,政府、高校、市场三种力量相互作用,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2003年9月1日《钱江晚报》关于长三角名校联盟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至此,“联盟”一词逐渐用来描述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2004年4月1日,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教授提议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三校成立长三角地区名校联盟,主张在三校间实行本科生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互换保送,教师的交叉任课,并探讨高校的合作方案和行动计划。随之各类高校联盟得以较快发展,如2005年的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含8所高校),2008年的安徽行知联盟(含14所地方院校),2008年的长春南湖区教学共同体(含5所高校),2009的年C9联盟,2010年的湖北省高校师范教育联盟(含10所高校),2011年的重庆市大学联盟(含6所高校)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整顿高校自主招生的背景下,2010年11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2011年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自主选拔的签约仪式”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组成自主招生联盟;两天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结成自主招生联盟;2010年11月25日,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8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缔结联考合约——《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高校联盟一时间为社会高度关注,也有称之为“华约联盟”、“北约联盟”和“工科联盟”的,不管称谓准确、合适与否,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的高度关注,也说明了高校联盟成为当下的热点之一。

概括中国大学联盟的发展和演进可以看出,政府、高校与市场三种力量在高校联盟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发展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然而高校的发展始终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制约,始终追求自身的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壮大,因此高校发展的理性选择势必是中国大学联盟发展的核心要素,此外,联盟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范围逐渐不受地域限制,合作深度不断得以加深等,也是中国大学联盟发展的重要内涵。

[1]湛俊三.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皮埃尔杜·尚哲,贝尔纳·加雷特.战略联盟[M].李东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孙武.教育联盟: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J].教育研究,2005(9):123-124.

责任编辑:丁金荣

G46

A

1671-6531(2015)02-0070-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JY026;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2-ZD-091: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2]-JKGHAB-0043

姚琳/许昌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河南许昌461000);周予生/许昌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河南许昌461000)。

猜你喜欢

常春藤战略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常春藤口服液中4种皂苷
战略
常春藤繁育技术
战略
贝尔曼的一片常春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