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

2015-03-19琴*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个体生活

王 琴*

(成都师范学院 政治教育系,成都 611130)

文化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认为,文化“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文化既可以从内容构成上被看作是广义上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与精神创造物的总和,也可以从特征上被认为是反映了人类所拥有、所践行的一切生活方式,更可以从价值上被定义为人类所自觉推崇的、追求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要素。但无论如何看待和理解文化,文化是与人相关之要素积累这一本质毋庸置疑。如同德国哲学人类学家蓝德曼(Landmann)所说,“我们是文化的生产者,但我们也是文化的创造物”。[2]

城市是人类的创造物,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城市也是人类文化的象征和标志之一。城市是由聚集在城市的无数个体所共同创造,其代表的是自然环境人化的结果,并且他“体现了自然环境人化以及人文遗产自然化的最大限度的可能性;城市文化赋予前者(自然环境)以人文形态,而又以永恒的、集体形态使得后者(人文遗产)物化或者外化”。[3]不仅如此,城市文化又通过自身所聚集的人文营养,不断滋养和塑造新的城市个体,展现出城市文化与人类社会中的城市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兴盛与文化消费的繁荣使文化经济成为了城市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然而,城市文化之于城市现代化发展、城市人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文化产业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简单认识。城市文化的内容包含了城市整体的知识、精神、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多种要素,甚至还包括城市个体的情感、心理、思想方式和人生观。这类从属于个体精神维度的、无形的城市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主要部分,也是它的最高形式。因此,从经济价值、实际功效等多个层面审视、解读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不失为务实、可靠的方式,但如需要进一步剖析城市文化建设之方向,归根结底仍应落脚于城市文化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上。如果我们从文化培育出不同的人、塑造不同的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谈城市文化建设,那么可以认为城市文化建设主要的现实目的应当是促进人的发展,包括改善人的生活、满足人的文化消费、保障人的文化权利,以及在文化精神层面丰富个体心灵世界,促进人的观念世界的进步。

一、城市文化关怀体现在文化推动生活样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城市人的生活样式的革命性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文化作为一种最具创意的新生力量已经成为推动城市人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载体,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向更具现代化的形态不断进步。

首先,随着城市文化的创新冲击着人们的旧观念和旧思想。城市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是其反映了某一城市的文化构成特点,也反映出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文化通常在物质生活发展较大转变之后文化还保留着自身固有的内核。然而,城市文化在体现出保守性的同时还具有对原有传统城市文化结构的冲击力。随着城市的巨大变化,这种冲击力相对于文化的保守性来讲表现得更为显著。改革开放引发了新一轮的城市化浪潮,以及城市文化的巨大变化。这种新产生的城市文化对旧有的城市文化结构和个体的文化思维模式都是一种极大的冲击力量,直接导致了城市人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这从个体选择其生活方式就可以看出明显端倪。因为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意识与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即世界观的基本倾向。在改革开放前,城市人对于生活的普遍要求是吃饱穿暖,并没有过多追求基本物质需要之外的精神享受。衣服样式简单,居民居住环境简陋、文化交流闭塞,整个生活方式根本谈不上生活的艺术、个体生活的独特和文化精神的享受。但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对待城市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城市人的生活越来越体现出文化的样式。人们更加注重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平衡,更看重人居环境的生态环保,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化享受。今天,城市人对于衣食住行的品质追求、个体与社会各种活动的展开以及城市中每个人的生活内容,都可看作是城市文化影响下的生活方式变革。城市文化建设营造的浓郁文化氛围,使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具文化韵味。

城市文化建设为城市人营造了一个更美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的归宿应当是创造一个更好的人居环境,为城市人的居住、工作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当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毫无疑问也确实为城市人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和便利的城市生活。但从人文、自然、生态这些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会发现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并不总是有利于城市人居环境朝着更加自然和谐和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居住治安问题、城市空气和饮用水污染等问题频频见诸报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大目标,就是帮助城市决策者与城市每位普通居民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城市文化建设倡导城市、自然与人三者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城市环境构建和形成的过程中,城市文化时时刻刻发挥着其潜在影响力。良好的人居环境并不仅仅由城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所决定。一个地理环境优越,自然环境良好,但是交通拥挤、公共文化空间稀少、规划布局混乱的城市远远谈不上是一个宜居的城市。良好的人居环境离不开人文元素,离不开城市人文环境的建设。文化因素,是决定城市和城市中的个体是否可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否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新型的和谐关系的关键。

城市的人文环境,最立体化、外在化的体现就是城市的宜居,即城市管理者是否从以人为本的精神出发,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来设计城市的交通、建筑,打造公共文化空间和进行城市布局。比如,公共文化场所是市民群体业余生活的主要活动空间。这些文化活动空间为城市人之间的人际交流、情感交往提供了良好的互动环境,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就应当重点为城市人提供更大的文化参与空间。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城市的体现就在于城市建设有没有在文化的指引下,从过去一味追求规模、追求聚集、追求效率的布局方式转变为更加注重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良好的居住环境,更合理地规划工业、居民、绿地景观的整体布局。这些城市宜居环境的改造,城市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城市、人与自然三者的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都离不开城市文化建设,这并不仅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当代延伸,更是立足于时代的文化创新。创新的城市文化所具有的超越性将赋予城市一种更加超前的文化视野,使其不再局限于经验、常规的发展模式中,而应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城市的每一步发展。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应直接倡导这些理念,直接参与城市发展的具体决策与规划,提供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在实践中决定城市的发展理念,改变了每个城市人的生活。

二、城市文化的关怀体现在保障个体的文化权利

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市民群体的最直接联系,就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不断生成的大众文化产品。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大众文化改变了城市文化的文化结构,大众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人民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带来文化审美的享受。而作为一种平民文化形式,大众文化也同时赋予了大众更大的文化参与空间,带动了大众的文化创造热情,保障了大众的文化权利。

城市大众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虽然大众文化商品有审美价值泛化、内容简单、为资本服务的种种问题,当代文化批判中也常常将大众文化视为其内容之于受众只能是制造快感而非带来审美享受。但是从具体社会现实来看,当代社会城市人的文化审美标准变化已经形成,就是日常化、娱乐化和通俗化。与主流文化高度抽象的社会生活,内容偏向严肃不同,大众文化产品一般内容活泼,有很好的娱乐价值,能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普通大众的思想状况和生存状态,在内容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肯定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在形式上,大众文化也与主流文化存在很大区别,它的样式多变,讲究以生动形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文化活动的推广和文化消费热点的转换来吸引普通群众。正因为大众文化具备这样的特性,城市文化建设就不仅仅要建设蕴含城市主流精神、主流价值的高雅文化,还需要大力建设满足普通老百姓精神需要的城市大众文化,通过丰富人们的精神娱乐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的大众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助于提高城市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大众文化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对社会、对生活所产生的各种认识和情感,包含了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主流精神元素。人们在消费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对这些认识、情感元素的吸收和处理过程就增强了人的文化认识和文化审美水平,并受到文化的教育。城市文化建设大众文化,需要有一个文化底线意识,也就是用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建设进行审视和引导,使城市大众文化的内涵包含更多的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价值和代表时代精神的人文内容,反映出更多生活的真善美。

城市的大众文化建设促使人们更多地参与文化生产,成为更具活力的文化创造主体。大众文化诞生于城市出现的早期,并以精英文化的对立面的形象出现。在专制时代,它的出现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又反映了人民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其社会意识,具有很积极的意义。直到今天,大众文化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是其最大的特性和最显著的社会价值。葛兰西(Gramsci)在谈到大众文化这一特性的价值时认为,大众文化虽然从艺术审美上来讲是一种退化,但在内容上深切反映了非精英阶层人民的愿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它甚至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一部商业性小说的成就,表明了(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标志)‘时代哲学’是怎样的哲学,即在‘沉默的’群众中间什么样的感情和世界观现在占据主导地位。”[4]大众文化的通俗性确保了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成为其创造主体,是一种属于大众的文化。相比以往,当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体制的改革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广阔的文化创作空间。城市大众文化建设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它为广大市民群体提供了更多参与文化创作的机会,激发了大众强烈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在事实上促进了市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同时,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文化主体意识都得到提升,并日益成为更具活力、更具参与意识的独立个体,在个人的自主文化实践中完成自我的再生产。

总之,大众文化产品并非只是城市文化产业生产的消费商品,城市的大众文化建设并非只是简单为了娱乐和经济目的,它提升了广大市民群体的文化素养,丰富了他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保障了他们的文化权利实现,促使他们不断向更成熟的文化主体发展。这些都是城市文化建设服务于人,推动人全面自由发展内涵的真切反映。

三、城市文化的关怀体现在促进人与城市发展的统一

城市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人,是“将城市发展的真正意义落实到人,是因为市民是城市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在城市社会里,人的身份、角色、能力、行为、准则都有着不同于乡村社会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而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和地域的简单改变,这构成了完全新型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5]城市与文化的结合,源自广大市民在新时期的文化实践。城市文化的建设不论是着重于构建城市主流价值观和城市精神的公益性、主导性的文化事业建设,还是着重于创造经济效益,提供文化商品的文化产业建设,都构成了城市先进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城市先进文化的建设则从根本上代表着市民的根本利益诉求。

作为城市文化创造者的主体,城市人将他们的个人理想、个人利益取向、个体文化心理以及他们所感悟的时代精神集中汇聚到了他们所创造的城市主流文化当中,城市的先进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城市各个阶层的民众所认同的共有核心价值,是城市文化所蕴含的崇高精神与主流价值的代表。城市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建设的结果决定了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未来发展能否反映出广大市民的价值要求,取得令广大市民满意的合理结果,能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诉求。也即是说,它构成了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底线意识,确保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要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确保了城市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城市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了城市人与城市全面发展统一,体现在为先进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作用。这是因为,城市人民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都反映在城市的先进文化中。从内容上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着市民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发展具有时代精神的主流文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它既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又是在主流文化精神指引下的文化创新。它保留了城市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中最具有当代价值的积极部分,又融合了广大市民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所创造文化的精华内容。从形式上看,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越来越多地借鉴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形式,越来越符合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有较强的文化吸引力。

先进文化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所凝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引领性的文化,具有价值体系上的集群性和稳固性。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为城市的广大市民提供凝聚主流社会价值和崇高精神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够引领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先进文化的主要目标不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或者创造经济效益,而是树立城市的主流精神和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树立城市与个体的和谐统一的理想信念,将城市发展和个人进步融合为一体,通过其引领功能,为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正确方向,提炼出构建于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基础之上的新城市精神,凝聚起驱动城市不懈前进的动力。通过文化引领,先进文化还在精神层面最大限度激荡出每一个城市人追求理想人生境界、理想人格的精神力量,用多种方式塑造新时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和道德,消弭大众文化和不良社会环境对主流价值的负面影响,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引领个体崇高信仰的树立,将个体信仰与城市理想高度结合,实现城市发展和个体追求在精神层面上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城市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城市人与城市全面发展的统一,还体现在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反思批判中。当代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向上的过程。在发展变革的进程中,曾经作为人类思想活动中心和文明载体的城市也正在被抽去其文化的内涵,城市存在的价值越来越单薄。对于钢筋水泥的膜拜和对功利价值盲目追求,使得城市中的个体面临着更加紧张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例如,城市发展中往往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牺牲自然环境求得工业发展,还是舍弃一部分经济效益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更快扩大城市规模,还是优先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适当的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从文化视角出发以人的价值实现为尺度来对城市,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调整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先进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一切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根本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其唯一尺度。利用先进文化建设的成果所提供的文化意识来对城市发展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解读,能够引导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建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诉求,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轨迹前进。

[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2]蓝德曼.哲学人类学[M].周富春,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7.

[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宋俊岭,李翔宇,周鸣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7.

[4]安东尼奥·葛兰西.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5.

[5]陈宇飞.城市文化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20.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个体生活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