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探索
2015-03-19李丽芬
□ 李丽芬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力量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辅导员教师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在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更应从本质上提高对辅导员教师工作的认识,给予高度的重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辅导员教师,因此辅导员的素质高低是关键问题所在,从这个方面来说,进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建设是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内涵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所从事的获取生活来源的工作就叫职业。一般都把辅导员归类为教师的职业,辅导员只能算教师中的一个岗位,这势必造成了辅导员从业人数少不能形成规模,甚至基本没有或者很少专门从事辅导员这个工作的人。很多人只把辅导员当作一个实习过渡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转向其他岗位。并不能把知识与经验很好地传承下去。直接造成辅导员队伍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是有必要的。专业化要求在工作中要有精湛的知识与熟练的技术。作为以政治思想教育为背景的辅导员,已经沦落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者,都已经偏离了本职工作,何谈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再者辅导员职业的不稳定因素,间接影响着专业化的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责
辅导员属于教师的行业,它的设立是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为背景,但是在普通高校中的职责似乎并不是只担当着思想教育者的工作,更多的是教育后勤的工作。从目前高校辅导员职责看:从生活上来说,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做好宿舍日常管理工作并对卫生进行检查,办理请销假手续并帮助困难学生家庭申请贷款方面事宜,同时还要督促学生及时缴纳学费。从学习方面来说,要督导学生学业,指导学习方法,还要对每个学期学生成绩测评等。从活动方面来说,除了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还要召开主题班会等,从管理方面来说又决定学生干部的人选等。从思想政治方面来说,要进行教育及疏导心理健康,又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从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指导员工作相当于学校后勤,非常广泛、繁琐,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及文化素养,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分析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指导和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的健康成长。但是结合目前学校辅导员所担任的职责情况来看,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指导,只要是涉及到大学生的事就与辅导老师息息相关。可以说辅导员就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中的保姆。与辅导员的最初设立目的有违。这不利于教导员队伍的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随着高校的人数不断增加,辅导员教师的人数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造成学生多辅导教师少的局面,辅导教师人数甚至达不到教育部的规定人数,这更加重了辅导员教师的工作。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甚至迷失工作的方向,把当学生的“保姆”看成本职工作。马不停蹄的工作让辅导员失去了工作的兴趣,直至厌倦工作,因此进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能很好地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学校与辅导员本身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学校方面要转变对辅导员教师的认识。在实践中,辅导员教师不仅要在生活方面对高校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还要在学习方面进行指导,要督促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养成等,可以说辅导员教师的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是没有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起到充分的推动作用,在学校的发展中,思想道德起着很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更显重要。但是学校领导始终把辅导员定位于生活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更对辅导员漠不关心,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教师的待遇差,发展空间小,这样的不利因素使辅导员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下降,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因此高校领导应该从思想本质上改变对教导员的看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当然除了学校尊重辅导员外,辅导员教师也应自我尊重,主动提高自我观念。辅导员教师本职是为大学生思想指引正确的方向,但是现实情况中辅导员却没有完成本职工作,工作方向严重偏离了重心,因此辅导员教师要转变自身对本职工作的认识,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优化,走出迷茫,走出困惑,不断地在强化大学生思想上作出努力。这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教师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改变自身的同时能让学校看到辅导员教师的重要性,更重视辅导员的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二)明确责任职能,择优竞聘人才。学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导者,对加强校园建设及督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为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学校更应该作好辅导员教师工作的职能职责划分,比如:另外聘请学校后勤协助辅导员教师的日常管理,辅导员教师才能有空闲的时间对辅导员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完善,使辅导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不断的提高。也可以采用职业的晋升制度,比如学校可以单独聘请辅导员教师,而不是把辅导员教师作为一个实习生的转折点,并在辅导员教师这个岗位上加以细分,设立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通过工作情况和取得成绩给予晋升的机会,从而引起指导员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实现指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另外可以提高辅导员教师聘任资格,从职业化角度出发,职业资格的核心是专业技能,学校可以提高选择的标准,比方说:高学历的博士硕士等,学历高才能有专业技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从专业化角度来说辅导员作为督促学生健康成长的老师,尤其凸显精神指导上的重要性,因此要求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学校选择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一些专业中选择,从而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确立激励机制。激励的方式以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从物质方面来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元素,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有生活来源,来满足日常需求,参加工作获取工资收入就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可适度提高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工资,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程度,可略高于专业教师的工资,这样既能激发辅导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能减少辅导员教师的流动性,从而有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在物质的基础上又可以增加精神的奖励,例如:可以给予一些荣誉称号“优秀辅导员”、“最佳辅导员贡献”等,并颁发相应的证书,从而在精神上给予极大满足,促进辅导员教师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四)从多元化角度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目前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清晰,因此国家及教育部门有必要不断加大对辅导员这一特殊职业政策上的扶植。另外可以加大辅导员的培训机制,促进专业化的发展。在当前社会中,各种资格证书普及,每一项工作都要持证上岗,因此针对辅导员这一工作,可以设置辅导员资格证,聘任辅导员上岗要持证上岗,迫使辅导员的素质水平不断的提高与加强。
总之,高职学生的思想决定着以后步入社会的价值取向,这就更加凸显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是高职学校教育中的引领者,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水平,鉴于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更应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教育。
[1]王兴华.职业化:高校辅导员对伍建设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郭小磊.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方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