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客文化的高校教育改革探索

2015-03-19王晓静周博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物圈创客教育

□ 王晓静 周博雅 王 丽

“客”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门客”、“侠客”到“剑客”,“客”代表的是某一类特殊的人群。在信息社会,“黑客”、“博客”的存在已让“客”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有了另一种形式的延续。近几年,随着开源硬件技术的发展,又一个“客”文化人群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这个人群就是“创客”。

一、创客简述

“创客”最早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CBA)发起的Fab Lab,即微观装配实验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新的实验,一个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Fab Lab的出现使得发明创造不再只局限于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人们真正对“创客”概念的关注起源于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的出版,他在该著作中提出了“创客”这个概念。

“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现可译为“自造者”,一般是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技术,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可以说,“创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创客不分行业或科技含量的高低,只要愿意去实现自己创意和想法的人,都是创客。

“创客空间”就是为“创客”们提供的实现创意,交流创意思路及产品的线下线上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的操作与分享的社区平台。

“创客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在大众文化当中产生的变种文化。亚文化通常植根于有独特兴趣且抱有执着信念的人群,创客正是这样的一群酷爱科技、热衷亲自实践的人。创客文化其实就是DIY文化的延伸,乐于在现有的资源下创造性地再利用,并强调用双手“创造”快乐。

2011年前后,“创客”的概念传入中国,“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空间”相继成立,英特尔等科技公司相继举办“创客”嘉年华、“创客”大赛,“创客运动”在中国得以推广,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成立“创客空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创客”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此,“创客”一词红遍中国。创客是创新人才,而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战场,校园是“创客”成长的主要场所,这就给当前高校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创客文化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我国高校教育大多依旧沿袭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这种“批量制造”式的教育模式,正在把我国大学生变成考试人、工具人,他们大多数已经失去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果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永远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追赶或模仿,那我们永远不会从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世界已经进入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融合使用的时代,人类进入了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掌握高端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更为关键的是,未来的人才观念还要求劳动者具有生物圈保护意识,具有社会情绪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发展、和谐共处,而非一味地强调专业技术和技能,这将改变以往以实用主义目标去开展教育教学的做法。可见,未来教育要构建绿色生态人才体系,教育目标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绿色生态理念、团队合作意识与自由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2009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可汗学院”,成为公益“网络老师”。他在网站上写下“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的承诺。从此,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新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潮流,我们不应再教导学生“应该”去做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在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今后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亲自然情结。亲自然情结是指将生物圈变为学习环境,让学生重新融入自然,在与自然的亲近中改变其世界观和行为,即培养学生的生物圈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生物圈的一份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思、行。亲自然情结对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变传统的竞赛式学习为“互相合作并充满关爱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把“自我”发展成“生态自我”。因此,必须转换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一是要引导学生采用扁平式、分散式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扁平化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在共享经历、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合作,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扁平化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获得知识不是独自一个人的行动,而是一个团体的力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同理心、生物圈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批判思考能力。分散式合作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全球各地的学生以合作式的方式来营造一种全球参与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虚拟课堂、服务学习等形式,体现“学习”的社会特性,使学生形成生物圈保护意识。二是要建立广域性课堂。“广域性课堂”是指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更开放、更广泛、更切实地将课堂扩展到网络、社会、自然中去,将“生物圈变成学习环境”。

(三)加强创客空间建设。理想的教室环境是一种颠倒课堂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教室周围是电子图书馆,学生可以根据社区资料自学,教师负责组织标准化考试以判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落实情况,而教室的中心则是讨论桌、加工工具、实验仪器和展示平台,学生基于具体的项目,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在协作中综合运用知识、提升情商、了解自身、学会生活、明确人生定位,这其实就是学生的“创客空间”。在高校做“创客空间”,与社会企业不同,高校的“创客空间”旨在“呵护学生的想法和创意”。当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创客教育”便产生了。创客教育就是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它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主要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多种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欧美国家,“创客教育”已经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很多学校都设置有专门的创客课程,并开设学生“创客空间”,给学生实现“让想象落地”的平台。在中国,“创客教育”也慢慢被一些学校接受,并且被引入相关的课程体系。比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都各自组建了创客团体或社团,并在不同层面的课程里加入大量交互技术或“创客”的内容。

三、结语

人人都有创造力,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学会将自己的创造成果与人分享,这正是教育的目标所在。在我国,虽然创客教育在大多数高校还没得到足够重视,创客教育的未来还存在很多未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创客文化必将逐渐改变高校教育理念。

[1]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

猜你喜欢

生物圈创客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教学设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模拟生物圈
模拟生物圈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