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成长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路径构建
2015-03-19颜俊儒
颜俊儒
(绵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绵阳621006)
辅导员作为高校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教师群体,其责任感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9 月9 日于北京师大教师座谈会上说:“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也适合高校辅导员教师,其责任感如何决定了其职业成长的空间拓展。因此,从职业成长视角研究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问题[1]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1 职业成长与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逻辑关联
责任感作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精神之一,其强弱程度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长;同时,辅导员的职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其责任感得到更好的提升。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长与其责任感培养具有很大的逻辑关联性。
1.1 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内涵与价值
高校辅导员专家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提出,表明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早已成为学者们研究与关注的热点。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内涵与专业成长比较,两者侧重点不同:专业成长指向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职业成长重点指向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伦理、职业精神与职业实践能力等等。2014 年3 月出台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文件清晰地诠释了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指标体系,表明了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是高于专业成长的概念体系。正因为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具有丰富的内涵,承载了诸多的期待与诉求,因此它具有很多的价值,比如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能够很好地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执行力的提升,能够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能够促进学校贯彻立德树人的方针。
1.2 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内涵丰富,是一种包含了对学生、学校、教育事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自身发展负责的职业精神状态。辅导员责任感是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重要表现和重要保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不过,环视当下高校辅导员职场发展现状[2],影响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因素很多,社会环境、国家政策与网络环境是影响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外在因素,高校的教师教育工作与辅导员本身是影响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内在因素,这其实表明了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工作是需要各个方面关注和协作的系统工作。
1.3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长与其责任感培养的逻辑关联
一方面,责任感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内核,其强弱影响着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健康成长[3],影响着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有效驱动,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和执行力提升。因此,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提升是其职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和首要前提。另一方面,职业成长是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价值诉求。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学校与辅导员自身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就辅导员自身而言,职业成长是众多价值诉求中的基本诉求,抓好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才能有的放矢地推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2 当前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环视当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的现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工作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培养的价值取向整合不够、内容体系的构建不完善、方式与模式的整合创新不够、网络化平台的开发利用不够、环境营造不足、绩效评估的机制不健全等等[4]。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实效,不利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与职业认同的提升。
2.1 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价值取向不健全,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高校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没有很好地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规律、成才规律以及数字化发展的规律来建构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机制,凸显科学性坚持不足;没有将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进行很好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处理,凸显系统性不足;没有很好地分析当代高校辅导员群体本身的特点、诉求和感受,凸显人本化价值取向不足。这些价值取向问题影响了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创新发展。
2.2 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内容体系不完善,影响了这项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
这主要体现在高校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没有很好地根据时代的发展、辅导员对提升自己工作执行力的要求以及高校本身承载的三大要务去丰富完善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内容。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文化世界、精神家园和道德空间都在发生着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急需科学引导。这些本应该纳入高校辅导员的责任感培养视域,但就目前来看,道德的自我提升与公益精神的培养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到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体系,凸显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影响了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全覆盖。
2.3 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途径与方式整合创新不够,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这主要体现在高校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没有很好地分析数字化时代高校辅导员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特点,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数字化给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没有很好将数字化与信息化应用到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方式中去,凸显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针对性与现代性不足;对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现有方式创新不足,没有很好地开展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没有很好地将传统培养方式和数字化教育方式整合创新,致使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受到极大制约。
2.4 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环境净化与美化不够,影响了这项
这主要体现在高校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没有很好地分析数字化环境给辅导员带来的利与弊,没有很好地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没有很好地建构好校园环境和网络环境,致使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所需的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有效供给不足。
2.5 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平台与载体开发利用不够,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这主要表现在高校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网络平台,对传统培养的平台又创新不够;没有很好地整合创新好网络平台、实践平台与理论学习平台,致使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工作所需信息资源的整合不足。
2.6 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评估机制不健全,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有效驱动
这主要体现在高校推动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工作时,没有很好地根据辅导员责任感的实际发展情况、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建构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评估体系与评估机制,没有很好地将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纳入到评估体系的构建视域,致使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激励机制构建不足。
3 主动适应职业成长的新要求,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水平
针对当下我国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主动把握好职业成长与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逻辑关联,按照辅导员职业成长的要求[5],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从各个方面创新发展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环节和要素,建构起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和网络化发展,为高校辅导员工作胜任力和执行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3.1 科学构建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价值取向,不断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发展
价值取向是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在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提升工作时,务必要按照职业成长对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的要求,努力建构科学化、系统化、人本化的价值取向,将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纳入到科学发展、系统发展和人性化发展的轨道,以此推进这项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2 整合创新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内容体系,不断推动这项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
培养内容是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高校在推动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务必要按照职业成长对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内容的要求,努力将职业精神、职业责任、职业品质、职业认同、职业价值观[6]、专业培训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都纳入到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工作中,不断丰富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内容体系,推动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工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3 创新发展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模式与方式,不断增强这项工作的吸引力
培养模式与方式是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有效开展的驱动器。因此,高校在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务必要按照职业成长对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方式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化培养方式,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不断创新教师教育的理论培养和实践培养方式,并与网络方式互动整合,形成培养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强大合力。
3.4 注重营造好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不断推动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良好的环境是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土壤。因此,高校在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务必要按照职业成长对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环境的要求,要根据学校情况与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的实情,从工作制度、工作待遇、职称晋级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为辅导员责任感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积极抓好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力图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以此为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3.5 注重开发利用好实践平台、理论平台和网络平台,不断增强这项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培养平台与载体是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阵地。因此,高校在开展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时,务必要按照职业成长对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平台的要求,努力建设好辅导员培养培训的网络平台与其他培养平台,充分整合这些平台的培养资源,以不断提升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覆盖面与惠及面。
3.6 健全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评价机制,不断增强这项工作前行的驱动力
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是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助推力。因此,高校推动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工作时,务必要按照职业成长对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评价机制的要求,充分分析辅导员职业要求对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考核的具体要求,切实根据辅导员责任感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建构辅导员责任感培养的评估体系与评估机制,将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纳入到评估体系的构建视域,以此形成高校辅导员责任感培养提升的激励机制[7]。
总之,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协作,也需要多视角的探索与尝试。职业成长为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和思路。这种思路是从职业化视角审视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问题的反映[8],是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有益探索。目前,各个高校应该按照辅导员职业成长的要求,将辅导员责任感的培养工作纳入职业成长视域内,全力推动辅导员责任感培养工作朝科学化、常态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此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认同。
[1]张立鹏,胡海霞.职业化专业化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实践技能提升的思考——以河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为例[J].教育评论,2014(12):65-67.
[2]钟健雄.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状况的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93-95.
[3]彭海.职业精神培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103-106.
[4]颜俊儒,胥文勋.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落实的困境及其破解[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1):156-158.
[5]李轶.专业化进程中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路径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38-39.
[6]马英,洪晓楠.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2):126-131.
[7]薛洁,陈桂香.高校辅导职业倦怠的激励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116-117.
[8]卢远.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