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体会
2015-03-19周郎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2期
周郎平
(崇阳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崇阳 437500)
疱疹性咽峡炎是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呕吐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腭咽弓、腭垂、软腭等处有直径2~4mm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主要侵犯1~7 岁小儿。我院近年收治43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通过密切观察和细致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我院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5 岁。均有发热、咽部疱疹,体温38.6℃~40℃。经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作好呼吸道隔离,接触者应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18℃~22℃,湿度50%~60%,以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2.2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进食后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餐后漱口。
2.3 发热的护理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一般患者每4h 测体温一次,如为超高热或有热性惊厥史者1~2h 测量一次。退热处置1h 后复测体温,及时报告医生。
2.4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流汁、半流汁饮食,少食多餐,必要时静脉营养。
2.5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及饮食情况,特别注意观察口腔其他部位及手、足、臀部有无疱疹,警惕手足口病。可疑时及时向医生报告。
2.6 用药护理 用解热药后应注意多补充水分,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镇静剂后,应注意观察止惊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