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区域红色资源,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2015-03-19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董付进王洪玲
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 董付进 王洪玲
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位于红嫂故里——马牧池乡驻地。学校前身为抗战时期“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的战地托儿所。2010年5月17日,学校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山东沂南换于红军小学”。2013年9月26日学校被全国红办授予“全国红军小学五星级学校”。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学校也成为沂南县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品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道德教育优势,以“弘扬红军精神,争做红军传人”为办学宗旨,以“让红色飘香,让红星闪光”为办学理念,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校园文化,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
一、建设红色阵地,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为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学校在主体建筑色调选择上,选择深红色,既渲染红色文化氛围,也彰显学校的红色特色。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与红色文化亲密接触,学校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建设红色文化展室。我们将人民子弟兵将帅、“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小车队长”李家才、战地救护、支前妇救会、拥军识字班、百位红嫂群体展、火线桥、小推车等战争年代的英模人物以及能体现战争年代的遗存物品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
二是举办宣传专栏。围绕“红军精神”、“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题材,举办宣传专栏,开辟“工农红军的发展历程”、“知我沂南,爱我家乡”橱窗,让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历史,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可贵品质,把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是建立校外红色阵地。学校将红嫂故居、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战邮会纪念馆、“小车队长”李家才故居、沂蒙影视基地、烈士陵园等作为校外德育活动基地。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写参观日记,谈参观感受;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追寻英雄的足迹。通过校外阵地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充实。
四是开展“利用红色资源为班级命名”活动。各班根据班名确定一种励志精神,作为全班同学追求的精神,打造富有特色的班风。学校根据班级申请和考评,对达到标准的班级举行命名宣誓和授牌仪式。如“王换于班”“明德英”班等。
二、营造红色氛围,让红色歌声在学校上空飘扬
为了使红色教育在内容上更系列化,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每月选取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红歌,师生学唱,营造人人爱红歌、人人唱红歌的良好氛围。校园广播系统每天多次播放红歌,引导全体学生认同红歌精神、践行红歌精神,学校举行“师生同台唱,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共享红歌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激励学生牢记革命传统。使红军精神“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开发红色课程,让红色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颗心灵
一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深入挖掘红色教育的深厚内涵。学校专门组织教师搜集查阅档案资料、参观影视基地、走访老同志,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多处寻访革命遗存,将以前的校本课程《沂蒙颂歌》从人物篇、战役篇、综合篇这三个方面进行修订改版,作为我校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为了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学校还将《沂蒙母亲王换于》《红嫂第一人明德英》《沂蒙红歌选》作为学校自选读本进课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马牧池的红色历史。
二是认真开展研讨活动。学校教师以青少年创新大赛为契机,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组织学生共同探讨红色资源开掘与整合的真谛,发挥协作精神,不仅能提升研讨能力,也能形成良好效果。
三是广泛开展课程竞赛。人人参与,将红色课程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在竞赛中进一步理解、感悟,进而内化影响师生的行为。
四、开展红色活动,让孩子在红色精神熏陶下健康成长
学校设立红色教育办公室,成立红色社团,组织开展了“我是红色接班人”“做一个了不起的沂蒙人”、看革命电影、举行红色运动会等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树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风尚,激发全体学生振奋精神,在红色精神熏陶下健康成长。我校的“中国梦”红色小导游社团走出了校门,与“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对接,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做红色讲解员,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项活动在《全国红军小学网》《光明日报》《沂南共青团网》分别进行了报道。我校举办的“红色运动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沂南电视台、临沂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拍摄和报道。同时,学校编排了展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大型情景剧《沂蒙红嫂颂》《红星闪闪》等剧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抓好课题研究,让红色教育在课堂教学生根发芽
学校积极创建“让红色飘香,让红星闪光”红色文化教育-临沂市特色学校和红色德育教育全市中小学德育品牌学校。学校申报并立项省级课题“红色课程资源开发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和国家级课题“学校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德育模式创新行动研究”。我校刘平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课《沂蒙母亲王换于》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表演、朗读展示、复述、手抄报等方式,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凸显红色教学,受到领导们的好评。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践行弟子规,争做美少年”活动,将《弟子规操》、舞蹈《沂蒙红嫂颂》融入到阳光体育大课间当中中,扎实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把学生阳光运动每天一小时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