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谈读写的引擎点
2015-03-19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南城中学吴玲贞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南城中学 吴玲贞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很有道理的。课堂的高效练笔源自对教材文本的深度解读,即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凸显盲点的基础上寻找学生思想火花的爆发点,有机设计创作。这需要老师合理设计教法,依据教材文本的惯性,挖掘课文的引爆点,激发学生的解读思维向创作思维过渡。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写话练习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依托文本,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的高潮的写话练习。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差异性,是有效练笔的首要因素。同学对课文的多元的解读启发了我的灵感。我就大胆地在课堂上就词语、重点句子、段落、情节的安排、文体的改编、人称的转换……进行大胆的尝试。任教的八年级的学生虽然语言基础薄弱,但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的好奇心,敏感性、想象力处于旺盛时期,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他们表达,他们要说话,用他们的笔来表达他们思想,这是一次次快乐的教学。我在这里主要讲讲平日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在使用的有效练笔。
一、巧诠词语,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有些词语是解读文章的钥匙,所以对于这些词语,往往可以把它作为解读文章的突破口,也可以把它作为有效练笔的爆发点。解读文章的突破口仅陷于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但假如作为有效练笔的爆发点的话就可以思维更广阔点。如《藤野先生》这课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什么是“伟大”,伟大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是伟大。
学生对这“伟大”两字都局限在字面意思上的理解,虽有些学生能结合上文的例子来谈论这里伟大的内涵,但我还是觉得不够,所以我在下课前布置了一个题目:
藤野先生在鲁迅先生笔下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来自于他对来自异国他乡的一个学生的关怀和真情的帮助和关心,但是他作为一个异国的教师他将有哪些肺腑之言要说。请以《我的学生鲁迅》为题写300字的短文。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去领会巨人心胸的伟大,伟大的人的肺腑之言可以对前面写到的几件事中的精神体会更透彻。
二、深究难点,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疑惑处也就是文章生疑处,或者是文章难解处。《老王》这篇课文有这么一段“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这一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是解决全文的关键,解读把握好了,学生对课文的中心句自然解决。对于杨绛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其实这一篇课文主要强调的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人要互相帮助,强者要关心弱者,人人被社会关爱,人人富有爱心。文尾这句话就体现这种思想。杨绛之所以在没请老王进屋喝茶这件事上愧疚,就是文尾思想的渗透。
三、转换文本,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
《山峡》是八上的一篇文章,面对文言文文章上课比较枯燥,字词诠释,通篇翻译,然后是文章结构分析都是同一课型,激不起一点涟漪。《山峡》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所以我想要学生能很好地去欣赏山峡优美的景色以及感受作者文字功底。要学生写导游词,以书上的语言为解说的依据,把山峡的山和山峡四季的水介绍给来山峡的游客。学生都很兴奋,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形成了解说词。
附学生习作:
生:我是这里的导游员,我的名字xxx,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山峡,山峡一向以山水风光出名。
山连绵不断,蜿蜒起伏。“重岩叠嶂,若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到山峡要穿平底鞋,这里海拔比较高,早晚温差很大一定要穿暖衣服。
这里的夏水比较湍急,书籍上记载“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见夏季的山峡由于山洪下泻,峡谷曲折,导致水流湍急。亲爱的朋友们,假如你喜欢冲凉,别错过这一美好时光,夏季到山峡来,体验什么是刺激。
这些习作,语言来自文本,构思在于个人,是通过创作后形成的自己的语言,活学活用,特别像我任教的薄弱学生,这种借椅学走路的方式,也是一个练习的机会。文言文的课文,通过赏析的阅读教学也是练笔的一个很好的题材。其实像这种练笔只要学生有兴趣,都可以让学生去挖掘,可以模仿,可以改写,可以添加,可以删增。只要有感就可以写。“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找准支点果然重要,但适合自己的感觉更重要,有感觉,找到神经末梢点,就直达语言之家。总之,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没有“下锅之米”的窘境,提高了写作水平,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课堂小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陶行知、叶圣陶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作文教学理论的研究。陶行知先生的“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