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015-03-19吉林省桦甸市临江小学刘长伟
吉林省桦甸市临江小学 刘长伟
“探究式学习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倡质疑、鼓励探究、重视实践。“参与”是课堂教学之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创造性地参与,在参与中创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点拨者。
一、转变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方式
过去的课堂是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生怕学生听不懂,不理解文中的知识,这样教师控制了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导致学生怕学、厌学的情况出现。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出以自主、合作、创新精神为指导的新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即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还要注重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和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失败与成功的体验。也许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我们有的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就少讲,能不讲就不讲,尽量让学生讲,生怕惹上“越俎代庖”之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落实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让出讲坛,上课时就是让学生自主讨论,认为这样才能显示课改的彻底性,这样才能表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其实,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排除教师的讲,关键时刻教师的讲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教师怎样讲。教师讲应该是精要的讲。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自己的“讲解点”和“点讲”。有些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错误的东西,教师不引导、不点拨、不讲解就不行。否则,就像韩愈所讲的“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老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废寝忘食地钻研,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很多,但若能让他在课堂上听懂,让他参与,让他成功,他一定会对你这门课感兴趣的。一旦学生对你这门课有了兴趣,你不叫他学他都会自己主动学的,这样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以《身体的结构》一课为例,我首先由问题引入: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恰当预设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组织讨论的技巧之一。课堂讨论是要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预设要讨论的问题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展开设计。只有对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才能降低讨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讨论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支持。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我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师: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观察到: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部分。接着又有同学说躯干还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师:人体还有哪些特点呢?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生展开讨论:认识到人体的对称性。
体验活动:一是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二是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一只眼睛看得准确;三是让学生体会两只手会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四是体会如果两条腿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生1:用耳朵听,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生2:说话时用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的,可以知道哪里是肺部;
生3: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有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像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这些活动生动活泼,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探究学习活动组织讨论的技巧之二就是及时提供展开讨论的时机。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和效果、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受讨论时机的制约。当学生有了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想法的愿望,迫切需要知道别人的观点,也就是学生产生了讨论的需要,此时我们就要提供这个时机,即恰到好处。通过学生各抒已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对各自观点的对比、分析,从而逐渐明晰自己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思维更具深刻性。
探究学习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其过程是开放性的。然而,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是探究教学成败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作为科学教师要成为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不仅要有三方面的知识——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还要注意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引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把教学活动转移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