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与培养
2015-03-19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学区樊各南小学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学区樊各南小学 金 海
科学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生命的始终。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科学课程标准 》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同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电化”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
课堂之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空间,这时学生会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言行举止也不像课堂那样规矩了。此时,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放松大意,头脑中要有德育先行意识,注意听学生的话语,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在宽松、友好、平等的氛围中教育学生。
1.科普宣传
平时与学生交流讨论,少不了要聊到最新科技进展、科普知识或科技新闻。小学生喜欢发问,喜欢讨论,然而由于年龄尚小,分析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还不强,所以,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区分科学和伪科学: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而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
2.科学兴趣活动
科学课外兴趣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这些学生大多思维敏捷、头脑清晰、表达能力强、表现欲和求知欲超出普通学生很多,但他们本身又有这样那样的小缺点,我们对此不能当作没看见,而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师爱非常伟大,而大爱无痕,它要像水那样一点一点滋润、浸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许没法非常充分的体现出来,但是在这些兴趣活动中,在这样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里,我们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使教育效果最优化。总之,要学水之柔情,以无私的师爱关心学生;要学水之刚毅,以严格的要求激励学生;要学水之韧性,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
三、“评价”让学生天天都在进步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我还结合实际,进行了“两会两能”评价法。就是上课时会听,会看,能说,能做。学生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自评,自己认为做到了,就可以到课代表那儿要求加一颗星,当然也要结合学生互评。学期结束前,教师可根据组长统计的情况,满15颗星以上可以得“优”,10颗到15颗可以得“良”,5颗到10颗可以得“中”,这就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也有这样的例外,这事实表明,“课改”后教师们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