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有效的课堂才是永恒的

2015-03-19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林溪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老顽童创设情境

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林溪学校 张 蕾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让“冰冷”的数学课堂“火热”起来,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数学课堂“风景”越来越美丽的时候,我们千万别只顾“观赏美景”而步入了“歧途”。如今有的课花样百出,活动操作一个接一个,看似高潮迭起,实则“华而不实”;有些只见动手,不见思维;各个环节看似“井然有序”,但却缺少数学思想的逻辑联系;学生情绪看似高昂,却缺少了冷静的思考与理性的分析。我认为,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求真”同样是课程改革的生命。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在课改道路上,要学会去粗取精、去虚求实、回归真实的数学本色课堂。以生为本,没有“雷人”的语言、豪华的课件,回归自然的,返璞归真的,教师真实地教,学生真实地学,师生愉悦,效果明显。对此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亮丽情境少一点,数学问题多一点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但是挖空心思地创设亮丽的情境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或只是为了创设而创设,就违背了情境创设的本来目的。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让其包含的信息足以支撑起相应的数学问题,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例如,在校内教研活动中一年轻位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下)《分式》的第一课时例2时对教材中例2的问题背景作了改动,重新创设了问题情境。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电视连续剧《神雕侠侣》的片头,然后问学生该电视剧名称,里面的人物有哪些,然后才出示了下面的问题:“老顽童”周伯通硬拉着杨过跟自己比脚力。从同一地点出发,杨过先行了半个时辰(1小时),“老顽童”才施展轻功沿着同一条道路追赶.若杨过每小时行a千米,“老顽童”每小时行b千米(b>a),那么“老顽童”追上杨过需要多少小时?

这位教师的问题情境过于新奇,就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对电视剧内容的联想上,弱化了问题情境要揭示的数学本质,导致了教师所希望的目标与学生的感知目标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了师生互动的错位。看来,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为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仅能使其成为数学教学亮丽的外衣,华而不实。

二、低效活动少一点,思考感悟多一点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和亲身经历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些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调动学生活动的“高招”。但是,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口”动了,而“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整个活动流于形式,并未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学校安排的听课周中,一位教师在七年级“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教师把实际问题投影到屏幕上,紧接着就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中包含着哪些等量关系?”。我就近观察了四个小组,发现每个小组发言的学生都很少,其他学生只是旁观者,少数学生对着书本抄起来,甚至个别学生偷玩起来。其中有一个讨论激烈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根本谈不上互相倾听,更谈不上达成共识了。

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教师本意是想通过小组讨论这种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等量关系,殊不知其忽略了小组讨论的前提——独立思考,基于学生的想法才有交流的内容和准备的空间,自然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我认为要改变这种低效的活动教师可以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独立审题,再引导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让学生在片刻思考后进行讨论交流各自想法,同时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深入聆听,特别对后进生应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共同进步,讨论结束后让大家分享各组间的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将其内化。

三、空泛提问少一点,思维交流多一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往往是以提问开始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诗云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他把“提问”的艺术给予了总结,赋予了生动有趣的概括,同时也给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观摩中发现很多教师问得“泛而不精”,学生答得“有口无心”,专门问“是不是啊?”“对不对啊?”等浅层次问题,没有加以科学的、深度的引导,使得师生间没有思维的交流,造成课堂虽然貌似热闹,但是却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思维的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就相对差一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不需要花拳绣腿,不需要去追求形式的“豪华”与“奢靡”。要讲求实效,不追风,不矫饰。要引导学生运用最切合数学学习实际的学习方式,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要让教学的每一步,每一招都实在,有效,让我们的课堂数学问题多一点,思考感悟多一点,思维交流多一点,扎扎实实地从形式表象追溯到知识本质。无论将来的数学课程会如何变革,我始终坚信,平实、有效的本色课堂都会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猜你喜欢

老顽童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做个老顽童 健康更年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老顽童”孙老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老顽童牛犇
“老顽童”爸爸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