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2015-03-19付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玻璃体体位视网膜

付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病房,北京 100020)



·综 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付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病房,北京 1000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围手术期; 护理

Diabetic retinopathy;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居世界致盲眼病第2位[1]。常并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增殖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危害患者视力。手术是目前治疗和有效阻止及延缓DR 的首选方法,如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腔注入术等。患者在手术前后往往会产生各种生理或心理的反应,因此,做好围术期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巩固手术疗效、促进康复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DR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理论依据、护理干预现状分析及疗效观察进行综述,以借鉴并总结经验,为进一步规范提高DR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提供参考。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

参考美国DR 早期治疗研究组(ET DRS )[2]分期标准,结合1984年我国制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3],将D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分为6期,其中Ⅰ~Ⅲ期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Ⅳ~Ⅵ期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Ⅲ期为增生前期(PPDR);Ⅳ期为有视盘和/或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形成;Ⅴ期为有机化增生膜形成;Ⅵ期为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形成。黄斑病变并不与一般视网膜病变某特定时期同步出现[4],作为DR分期标准的补充,采用FFA将黄斑水肿分为局限性水肿、弥漫性水肿、囊样水肿、缺血型水肿、增生型水肿5型。

2 DR的手术治疗

2.1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本身并无血管,玻璃体积血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其常见病因有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5]。非外伤所致的玻璃体积血中以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6]。玻璃体切割手术能去除异常血管,若有视网膜脱离时,可以同时复位,是治疗PDR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挽救或保存患者的视力[7]。未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黏稠的PDR患者易发生视网膜前大量出血,其出血难以吸收,易形成较大面积的增殖膜,从而牵拉视网膜产生多次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故存在视网膜前大量出血时,也应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并于术后尽早完成全视网膜光凝。

2.2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利用激光生物热凝固效应破坏视网膜异常的组织而产生瘢痕,以此达到消灭和控制眼底病变的治疗方法。早期广泛的视网膜光凝术的实施能降低增殖前期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风险,包括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导致的玻璃体出血,进而引起视力丧失,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2.3 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 DR患者常伴有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8]。而DR患者光凝后的黄斑水肿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因素,对视网膜光凝后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是维护糖尿病患者视功能的重要环节[9]。雷珠单抗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物制剂[10],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可为PDR下一步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做好准备。无论是单纯注药,还是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在治疗后均能减轻糖尿病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联合治疗的疗效更加稳定而持久。曲安奈德(TA)是近年来眼科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人工合成长效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其抑制机制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移行及血管形成,具有抗炎、抗增生、稳定毛细血管等作用[11]。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可使药物直达病变的部位,发挥最大的生物效应,从而使黄斑水肿症状迅速减轻,视网膜血液循环状态也得到改善[12]。

2.4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联合手术 PDR可合并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膜、玻璃体积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持久的黄斑水肿及渗出等,常常导致失明或严重的视力丧失,以上均为玻璃体手术的适应证[13]。术后视网膜光凝可以使眼底新生血管萎缩,减轻黄斑水肿,从而达到保存视功能,提高视力的治疗结果。PDR患者视网膜增殖严重、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乳头或视网膜广泛新生血管及合并虹膜红变时,均需联合填充硅油以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研究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干预 术前应主动及时向患者讲解玻璃体切除手术相关知识,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帮助树立信心,从而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王清[14]也关注到了患者的心理干预,并强调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言谈举止、文化层次的差异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等。尤其要根据病人的精神状态及行为表现评估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尤其合并有慢性并发症、对康复失去信心的悲观失望者,因其存在视物不清等严重视力障碍,其情绪不稳定,心理负担重,加之入院后的陌生感使其产生孤独、焦虑感。由于患者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手术成功,迫切要求尽早手术。责任护士应以同情体贴之心主动关心病人,向病人及其家属全面解释其所患疾病的特点以及预后,取得信任和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劝导病人振作精神,勇敢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向其介绍术后效果好的病友,促使他们相互交谈以增强信心,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李洪娥[15]则从患者对手术后相关知识的需求为切入点,增加床边康复视频宣教,利用视频材料的反复播放指导手术方式、注意事项及手术前后的体位治疗等,通过形象的图像和系统的讲解使患者减轻对手术的恐惧与焦虑情绪;高艳等[16]也认为术前应详细交代手术时间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对术后可能需长时间保持特殊体位的患者提早介绍有效的应对措施,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李洪娥[15]关注到了不仅要树立患者配合手术的自信心及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还要做好家属工作,做到医、护、患及家属的全面配合,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确保其围手术期安全。侯文华[17]等对于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内填充术前期,为消除视网膜大量新生血管而给予的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手术患者,在术前心理护理上尤其强调了就费用问题需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因单次注射费用过万元,并且注药过程需在手术室完成,更增加了治疗的费用,故术前的解释说明可有效避免在DR后续治疗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纠纷。

3.1.2 术前健康行为指导 包括充足睡眠、平衡膳食等。保持病房温馨舒适的修养环境;入院后嘱患者禁烟禁酒,少食多餐,指导坚持长期的饮食控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指导。依据患者的全身和眼部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严重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者如PDR在选择运动方面不适合阻力运动、负氧运动、跳跃和憋气动作。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提醒御寒保暖,预防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教会患者抑制咳嗽的方法(即用舌尖顶住上颚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术后因咳嗽等震动引起前房积血或切口裂开[15]。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易咀嚼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前排空膀胱,且进食不宜过饱,以免术后发生呕吐。

3.1.3 术前血糖控制 将血糖控制在安全水平是保证糖尿病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的前提。遵照内分泌科医生的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恪守用药时间,注射治疗时做好皮下注射部位的保护。通过血糖监测来调整患者的药物用量。定期做全身检查,维护其他器官的功能。监测患者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以了解血糖状况及防止夜间低血糖发生。如有波动,及时查找原因,与医师联系并调整用药,确保血糖稳定。尽量使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5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术前评估并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及各项常规检查,对异常者,及时给予纠正。向患者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在患者饮食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做到低盐、低钠饮食。一般主食300~400 g、蛋白质30~40 g、脂肪50~60 g,早、中、晚3餐按1/5、2/5、2/5分配。主食以大米、白面、小米为主,副食选用含蛋白质较多的大豆制品,配一些瘦肉、鱼、牛奶等动物蛋白质、脂肪类,同时注意补充菠菜、冬瓜、西红柿等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同时保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尤其是维生素C族和B族,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为伤口愈合所必需[14]。万明玉[18]在饮食指导上则更严谨的按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活动度计算每日总热卡,要求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30%,三餐均匀分配,建议患者多食用粗纤维,丰富维生素食物,提倡杂粮、面。若出现饥饿感、头晕、手抖、心慌及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应及时补充适量含糖食品并通知医护人员[15]。手术时间尽可能的安排在上午,若需禁食,则不要超过8 h,以免出现低血糖导致的休克,口服降糖药物者宜随餐停药,围手术期改用胰岛素,术中连续监测血糖,水平过低时及时补充葡萄糖,并按比例同时给予胰岛素(1U∶2~4 g葡萄糖)[19]。覃伟英[20]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的数值让患者在三餐主食只摄取70%,分别在两餐间隔加餐;能有效防治低血糖的发生。

3.1.4 术前体位训练 正确的治疗体位能控制疾病症状,减轻患者关节和肌肉的疲劳,有利于康复。为提高患者对治疗体位的适应性和治疗效果,首先应讲明强迫体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除必要检查外,要避免活动,特别是眼球转动,必要时包扎双眼。根据裂孔的位置,采取不同治疗体位,原则上将视网膜裂孔置于最高方位,如上方裂孔取坐位或半卧位,后极部裂孔取面朝下体位,位于颞侧裂孔取健侧卧位,位于下方则取头高半卧位,而位于鼻侧者取患侧卧位。术前必须向患者清楚示范规范床上的俯卧位及头低坐位、头低站位、头低坐位及双膝跪式头低位等姿势,通过观看录像或其他术后病友的体位示范,增强感官认识。指导床上体位练习时,用软棉枕垫于头部及胸部,将口、鼻、眼部分空出,使呼吸通畅且术眼不受压。于术前2 d开始训练俯卧位,4次/d,每次60 min,在训练时也应注意指导患者有效地变换体位,增加其耐受性,使之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所准备[15]。

3.1.5 术前眼部及全身准备 据患者眼底病变的程度,对术中可能注气或注油的患者,在术前给予眼前放置透明的气囊或配戴约八百度的远视眼镜,以模仿术后的视功能矫差。告知患者此视觉现象为正常的恢复状态,从而避免患者于术后出现担心、烦躁、易怒的情绪而增加不必要的矛盾,也更利于病情恢复。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各项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眼压、眼A、B超及眼底等检查。术前3 d遵医嘱给予抗菌药物眼液点眼,术前剪睫毛,以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0.25%氯霉素眼药水冲洗结膜囊,0.5% 碘伏消毒上下睑及睑缘部皮肤并以无菌纱布遮盖术眼[21]。术前1 h遵医嘱散瞳。术前30 min给予镇静、止血及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及其他术前准备[16]。术前所有操作准备均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发现患者结膜充血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暂停手术,行细菌培养,查明原因再做处理[17]。对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如呼吸系统感染者应戒烟和应用支气管解痉药及抗生素,高血压者要控制血压在18.7/12.0 kPa(140/90 mmHg)以下,冠心病者要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22]。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创造舒适、安静的术后环境;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协助家属给予患者周到的生活护理,适当限制活动,注意生活起居安全;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及血糖、电解质的监测指标;包扎术眼24 h,观察敷料包扎情况,有无渗血、过紧或松脱等,若有松脱、渗血,应及时给予更换,保持敷料干燥清洁[14,23]。嘱患者少看电视及书报,防止视疲劳[16],当感觉视物疲劳时,需闭目休息10~20 min[17]。协助患者将常用物品固定放置于患者伸手可及的地方,置呼叫器于枕旁。保证病区灯光充足,地面清洁、干燥、防滑、无障碍物。病房、走廊及卫生间均设置扶手,防止患者碰伤、跌伤。

3.2.2 术后血糖及饮食护理 手术应激刺激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会升高;术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亦会引起血糖升高。若存在血糖值较高,还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有无烂苹果味,必要时行尿酮体检查。另外,因眼痛等不适易引发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进而造成血糖降低或电解质紊乱。若患者出现全身乏力、大汗淋漓、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快速检查血糖并立即通知医生,防止因低血糖反应造成休克,甚至死亡。饮食方面尽量食用稀软的半流质,避免进食费力咀嚼的食物,因此动作会导致面部肌肉剧烈抽动,牵拉眼球而引起出血。适当补充蔬菜和低糖的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所引起的眶压升高造成眼内出血,甚至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14,17]。患者术后因治疗体位限制而运动量少,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及血糖波动。应指导其定时进食、定时排便,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预防便秘。若发生便秘,不可过度用力排便,应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等解决。由于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及术前停用降血糖药物等,可能导致高血糖,而全麻禁食、手术消耗等则又可能引发低血糖。故术后应注意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向其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不要随意增减食品,需通过监测血糖水平来指导,两餐之间可吃3~4块咸饼干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必要时用50% 葡萄糖液静脉推注[16]。

3.2.3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主动了解手术情况、眼底病变程度及体位要求,此阶段要多沟通、多巡视、多照顾,陪伴其渡过恢复期。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严格控制体位和头位;针对患者出现的流泪、眼部异物感、视物不清等不适症状做出详细解答和记录。术中给予硅油填充和注气者,术后体位护理尤为重要。若术后体位指导不正确,则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如仰卧位时,硅油及气体长时间接触晶状体后囊或无晶体眼的角膜内皮可引起白内障及角膜内皮损伤,同时因气体及硅油上浮而向前推注虹膜、晶状体,则可发生浅前房及虹膜周边前粘连、房角关闭,继而引起眼压增高等并发症。无晶体眼者还可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有晶体眼者因气体或者硅油与晶体后囊接触可引起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要求俯卧姿势治疗的患者,在体力和精力上都会有极大的损耗。此时给予体位指导,一方面要尽量使患者减少痛苦;另一方面则要把采取该体位的重要性向患者解释清楚[14]。护士指导患者头低俯卧或头低半坐位时,可使用U型海绵枕及海绵圈等减少不适感觉;为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可令其取坐、卧、走保持头低位的三种姿势交替进行以降低不适感。对于长期俯卧而产生烦躁情绪者,给予必要的鼓励,指导在保持治疗体位的同时,可轻微活动颈、肩、腰、腿;在骨突处垫以软枕,加之有效的颈部及腰部的按摩,尽可能减轻强迫体位带来的不适,确保患者术后能坚持采取以上正确的特殊体位。术后1 周内要求尽可能采取俯卧位,20 h/d 以上,1 周后据病情逐渐缩短时间[23],第2 周俯卧位应在18 h /d 以上,注入硅油的患者保持俯卧位需持续3个月,第1个月需全天俯卧,第2个月需每天保持8 h,第3个月需每天保持6 h,待3个月后酌情将硅油取出;C3F8 填充的患者,其气体量少于25% 则可停止治疗性俯卧[14]。对于年老及伴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需定时协助变更体位,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16]。术中联合曲安奈德注入的患者,术后24 h内需常规取半坐卧位休息,以避免药物沉积在黄斑区及玻璃体中央而影响视力;同时行联合硅油或惰性气体(C3F8) 注入者,则术后先取半坐卧位2~4 h,而后根据术中病变区的位置改为俯卧位或面朝下的头位,卧位选择是将病变区处于高位为原则,使硅油或惰性气体能够顶压住病变视网膜,从而促进视网膜膜下液吸收及裂孔封闭,以利于视网膜的复位。每日需持续12 h以上。

3.2.4 预防并发症护理

3.2.4.1 保护角膜预防感染 术后需随时观察角膜变化,如出现角膜刺激的症状和角膜混浊等,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15]。糖尿病患者,其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明显下降,角膜上皮和基质的创伤愈合迟缓,在玻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容易发生角膜水肿,且不易恢复。患者常因角膜上皮水肿,于术中将角膜上皮刮除;或者术后俯卧位时局部擦伤而导致角膜上皮缺失。应指导患者术后勿用手揉搓术眼,及避免意外擦伤等。而且由于术后的特殊体位,患者眼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常出现眼睑水肿症状,渗出增加,故应积极防治感染,保持眼部敷料清洁、干燥,对敷料的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术后遵医嘱给予抗菌药物及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生长愈合的滴眼液点眼,注意眼药贮存及保管安全,避免被污染,两种眼药点药间隔时间需>5 min,以确保其发挥作用。术后点散瞳药时需注意观察瞳孔的变化,如出现瞳孔不规则或瞳孔不能散大时,要及时汇报给医生给予处置[24]。换药应严格无菌操作且动作轻柔,点眼药后盖无菌纱布,协助患者恢复合适的体位。每晚以抗菌药物眼膏点眼并以无菌纱布包扎术眼,避免外伤[16]。告知患者术后2~4周不能用流水洗脸、洗头,洗澡可用擦浴的方法,避免术眼接触污水而感染[17]。

3.2.4.2 术后疼痛护理 术后的疼痛多发生在0.5~2.0 h,其主要原因为术眼内气体膨胀所致,疼痛会随气体的吸收而减轻;异常眼压引起的疼痛多在术后6 h后出现,疼痛剧烈并伴有眼胀及头痛。因手术创伤大加之糖尿病患者神经感觉异常,耐受性会明显低于常人。对疼痛与眼压应同时进行观察,并加以鉴别,如因硅胶带环扎过紧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而葡萄膜炎引起的疼痛多在夜间。无论患者何时眼压升高、头痛等症状出现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汇报疼痛的性质及持续时间,按医嘱给予尼美舒利口服或罗通定肌内注射以防止不良后果发生。同时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及舒适,可适当与患者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提高耐受性和疼痛阈值,减轻疼痛[15-16]。

3.2.4.3 高眼压的护理 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多采用C3F8 气体或硅油填充,部分患者还同时使用外路硅胶环扎加压,早期眼压偏高属正常反应。一般眼压在4.00 kPa(30 mmHg)以下时,患者眼痛不明显,光感存在,可以不作处理,3 d后眼压可逐渐平稳。第3天气体膨胀达最高峰,此时除对症处理及护理外,应重点监测患者的光感。因严重的高眼压会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视乳头缺血,一旦出现光感消失,要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术后应尽量避免可致眼压升高的动作,如打喷嚏、咳嗽、呕吐及便秘等;若术后第2天出现剧烈头痛、眼胀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光感消失,检测眼压升高,应立即通知医师,经确诊后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等处理[15]。

3.2.4.4 防止再次网脱 术后需加强安全防范,眼部治疗检查及护理时的动作要轻柔,勿压眼球;防止眼球碰撞及震动头部的运动;指导患者勿用力挤眼、揉眼,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避免激烈运动;勿提重物,以防视网膜再脱的发生[20]。

4 出院健康指导

4.1 指导控制血糖 指导患者及家属依据病情制订家庭食谱,加强对血糖的自我监测及并发症防治;对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家属应充当护理人员的角色,协助服药、饮食、运动及注射胰岛素等。住院期间完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注射胰岛素者应充分做好注射前准备,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规范注射方法、严格执行胰岛素的正确保存等;教会患者和家属在家中监测血糖及尿糖,正确应用降糖药及胰岛素[7]。

4.2 指导体位及活动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注意防止感冒、咳嗽及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6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激烈运动以防止网膜再次脱离。玻璃体腔内注入气者,出院时气体多未完全吸收,故仍需采取俯卧位或半卧位;要求1个月内禁止乘坐飞机和高空作业,以免眼内气体急剧膨胀而引起眼内压升高,造成视功能损伤;对硅油注入者,在硅油取出前,每日仍需保持俯卧位6~8 h,应向患者讲解坚持体位的必要性[7]。可适当采取侧卧位,且避免仰卧位,以防止硅油进入眼前段而引发晶状体浑浊或硅油进入前房而继发青光眼和角膜内皮的损伤。注意保护患眼,防止眼部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或家属掌握正确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减少眼部强光刺激[16]。

4.3 指导眼部复查 术后3个月内每半个月复查1次,3~6个月每月复查1次,叮嘱患者如发现眼部不适,视力突然下降及眼前出现黑影飘动、视物变形及眼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同时注意定期检查健眼是否存在早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每半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7]。

5 小结

目前,手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挽救视功能唯一有效的方法。玻璃体切除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术后视网膜的复位率、视力的改善及疼痛的不适与护理密不可分。围术期护理效果的好坏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创造良好的卧位条件,保证病变区处于高位,加强对患者卧位姿势的护理指导使之完成配合治疗,有利于视网膜的复位。正确区分疼痛的性质,据疼痛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可使患者的不适感降到最低。应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且注意血糖、血压及血脂的控制。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心理支持及护理帮助,对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雷红艳,刘小兰.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9,22(1):114.

[2] Fukus AM . Classi ficat ion and t reatmen t of diab et ic ret inopath-y[J].Diabetic Res Cl in Pract,1994,24:171-176.

[3]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4,21:113.

[4] 罗成仁.关于我国制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3):131.

[5] 易湘龙.玻璃体积血193例病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8):1509-512.

[6] 李建全,姜世怀,王晓丽,等.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预后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6):1002-1003.

[7] 叶丽芳,邹红,刘鲁霞,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6例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2(6):1269-127.

[8] Sander B,Larsen M,Moldow B,et al. Diabetic edema:Passive andactive transport of fluorescein through the blood-retina barrier[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1,42(2):433-438.

[9] Blumenkranz MS. Optimal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s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J].Eye,2010,24(3):428-434.

[10] 魏谭伟,乔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囊样水肿[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5):963-966.

[11] Bakri SJ,Beer PM. The effect of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on intraocular pressure[J].Opthalmic Surg Laser Imaging,2003,34:390.

[12] 董怡然,柯根杰,顾永昊.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J].实用防盲技术,2014,9(1):41-44.

[13] Smiddy WE,Hynn HW. Vitr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etinopathy[J].Surv Ophthalmol,1999,43:491.

[14] 王清.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网膜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5):109-110.

[15] 李洪娥.玻璃体切割术3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25-26.

[16] 高艳,马金秀,高军.玻璃体切除治疗10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61-62.

[17] 侯文华,刘洋,王咏梅,等.雷珠单抗眼内注射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7):1560-1561.

[18] 万明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2,2(23):140-141.

[19] 刘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黑龙江医,2014,27(4):1012-1013.

[20] 覃伟英.1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3,34(20):4171-4172.

[21] 米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11-112.

[22] 满平仪.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J].海南医学,2009,20(9):344-345.

[23] 江成琼,罗丽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J].西南军医,2011,13(3):555-556.

[24] 杜敏,单华.围手术期护理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6):559-560.

付艳(1976-), 女,北京,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77;R774.1

A

1002-6975(2015)20-1848-06

2015-04-20)

猜你喜欢

玻璃体体位视网膜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