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2015-03-19汪冠楠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眼神小朋友儿童

汪冠楠

汪冠楠/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讲师(广西南宁530022)。

一、心理暗示及其类型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心理暗示大体可分为两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即肯定、乐观的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即否定、悲观暗示。在幼儿教学中,提倡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幼儿进行教育。积极的心理暗示一般分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榜样暗示、优点激励、期望暗示、情境暗示等六类。

二、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的方式,目的在于通过委婉的方式,不经意间给对方疏导和启迪。一般的明示教育因其手段直接外显,容易使儿童造成逆反心理;心理暗示因其“暗”,能产生不同的“示”的效果。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不仅要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幼儿,而且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不仅在知识积累和思维方面修炼自己,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幼儿的言谈举止中把握幼儿的心理。而暗示就是其中一种效果很好的教育方式。幼儿因其个性和生理还没有成熟,依赖性强,故易接受暗示。由于暗示是在自然而含蓄的气氛下进行,不带有强制性和命令性,因而幼儿乐意接受,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随处可见,幼儿对教育者的各种反应十分敏感,哪怕是一次微笑、一个皱眉。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当幼儿表现良好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和发自内心的微笑,会使幼儿感到这是在鼓励他,关注他,从而增强自信。当幼儿表现不佳时,如果教育者也能以适度的肢体语言或表情来做暗示的话,他们也会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既有助于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也能帮助他们及时改正自己的小错误,最终做到让每个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三、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运用语言暗示

幼儿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幼儿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语言暗示就是用含蓄的语言,使儿童领会教育者意图。能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儿童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可以通过设喻的方法表达出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岁的明明是个聪明但有些淘气的孩子,上课总喜欢说话,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总是无济于事。后来,老师改变了教育方式,在他上课说话时委婉地说:“如果明明上课表现好,老师会更喜欢,还会得到小红花的。明明愿不愿意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听话小朋友呢?”在以后的课堂上,明明遵守纪律,表现好了很多。

在纠正幼儿错误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幼儿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他们,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在采用对比方式时,注意恰当委婉地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小朋友坐姿不端正时,老师应该说,“看xxx小朋友做得多端正,像铅笔一样直直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这样才是听话的小朋友,老师会更喜欢的”。

好胜心是儿童的天性,教师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儿童的好胜心,例如,“你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等语言注入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变得更开朗和自信。这样的激励方法,在教育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儿童很快去完成某件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二)运用行为暗示

在幼儿教育中常用的行为暗示主要有体态暗示和眼神暗示两种。体态暗示是通过表情、手势、体态动作使幼儿明白教育者意图的一种教育方法。一个亲切的微笑能驱散幼儿的自卑,一双信任的目光能消除幼儿的胆怯,一次慈爱地抚摸能鼓励幼儿的进步,一句赞赏的话语能肯定幼儿的成功。教师的心理暗示,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萌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达到“无言之教”的教育效果。

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和所要表达的态度表现出来,不同的眼神和不同的注视方式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当幼儿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教师给予赞赏、肯定的眼神,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幼儿遇到挫折时,给幼儿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幼儿感受到勇气和力量,有信心去克服困难。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心理暗示,能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违纪时,若大声点名批评或训斥,往往会使其产生叛逆心理。若老师能采取微笑注视的方式,会使幼儿意识到老师的心意,不仅立即改错,而且从心理上对老师多了一份敬重和感激。对偶尔犯错的幼儿,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合适,教师鼓励的眼神给了幼儿动力,能够让他积极进取。对于在学习新知识之后,教师鼓励的眼神,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期待,能够学得更好,进步更快。

(三)运用榜样暗示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孩子的家长们说道:“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在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 所有这些,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意义。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孩子都能看得到和感觉到。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孩子。”马卡连柯的这段话对幼儿教师同样适用。教师自身就是孩子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例如在幼儿园,看到教室有纸屑,老师主动捡起来,丢到垃圾箱。这样的行为给幼儿树立了好的榜样,幼儿也会按照老师这种行为去做。

(四)运用优点激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让幼儿说一说、夸一夸 同伴的优点或长处;评一评、说一说谁最像“小老师”。这样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动力,增强了信心,促使他们做得更好,而且对其他幼儿也产生较为积极的心理,希望自己下次也能得到同伴的夸奖,做一个能干的小老师。但对某些幼儿过分的赞扬,则可能会引起其他同伴的妒忌、不服气,甚至造成被表扬者的孤立。因此,在运用优点激励时要有意识且适当地发挥“一箭双雕”的功能。

(五)运用期望暗示

教师不同的期望,直接影响儿童形成不同的自我概念和行为动机,进而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师对儿童充满高期望,会使儿童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期望,并因此增强行为动机和学习兴趣。强强是一个不太喜欢说话的男孩子,平时上课遵守纪律,坐姿端正,可是眼睛却毫无目的地盯一处看,喜欢走神。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小杨老师想了个办法,她在课堂上对小朋友们说:“如果小朋友们在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就会得到一张贴贴纸。我们来比一比,到最后谁得到的贴贴纸最多。”随后,杨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给予了强强期望:“瞧,强强坐姿这么棒,这节课肯定会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相信他会得到贴贴纸的。”这种方法见效了,一堂课下来,强调的注意力都很集中,而且能跟上课堂节奏。杨老师奖给他一张贴贴纸,并且说了一些鼓励的话。以后的学习中,强强变得自信起来,进步很大。

(六)运用情境暗示

有时心理暗示是受主观心理因素控制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来刺激主观心理,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暗示刺激。如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等都能感染一些性格孤僻冷漠的幼儿,使其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表演中去。因此,良好的情境暗示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心理暗示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幼儿的心灵,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也有积极的作用。幼儿教师都应很好地掌握心理暗示的运用。

[1]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9.

[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03.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49.

[4]邓慧敏.浅谈幼儿暗示教育及其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

[5]张丰,徐清清.浅谈心理暗示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应用[J].消费导刊,2008(10).

猜你喜欢

眼神小朋友儿童
生命的顽强
确认过眼神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
找茬儿
留守儿童
海边玩一夏
六一儿童
Let’s DIY Poster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