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探究更贴近学生生活

2015-03-19苏步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凤仙花科学知识科学素养

苏步清

苏步清/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福建宁德352100)。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国家课程。学生科学素养并不能仅仅通过课堂教学、练习训练就能形成,也不能用简单的分数评价就能区分水平程度。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是漫长的,它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学会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探究能力,从而内化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更具实效性、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则必须让科学探究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探究问题来源于生活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应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切入点。生活中有无数的科学问题,生活的科学问题是学生最常遇到的,也是最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学生要探究的内容与问题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产生亲切感、才能有兴趣。如果探究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就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来进行探究,就会对要探究的问题产生畏惧,或者不情愿探究。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科学课程的教材中有许多科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从认识人体到人类生存的环境、食物、工具、材料;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到生活用品;从微观世界到浩瀚宇宙……处处都有科学的问题。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所有课的探究问题都与生活相关。第一课《抵抗弯曲》,观察房子、桥梁,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相似的地方吗?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现象入手引发问题,从而发现寻找出要探究的问题:如何增强横梁抵抗弯曲能力,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这样的探究内容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明白观察生活中形状与力有什么联系。第二课《形状与抵抗弯曲能力》则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的钢材或铝材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面对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形状与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从而产生进一步研究形状与抵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学时应首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教学内容与生活事例形成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教学第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图片观察房子、桥梁有什么相同点后,再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房梁厚而平直,一张房椽薄而弯曲,让学生观察房梁和房椽同样横放着的,有什么区别?思考房梁平直房椽弯曲,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启发学生探究抵抗弯曲能力和物体厚度、宽度等有关,使学生明白所探究的问题源自于生活,让他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自己所探究问题的原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

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科学问题生活化,这可以促进学生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生活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科学,养成在生活中观察各种现象,从中发现科学问题的习惯。

二、探究过程取材于生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科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科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因此,学生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就要为学生准备结构性探究材料,这也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首要条件。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科学探究需要的结构性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形象完整的科学认识。如果我们所选择的科学探究材料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材是让学生通过种植并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来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特征。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对于凤仙花比较陌生,很少有同学看到过凤仙花,更没有种植过凤仙花的,对于它的生长过程当然是非常陌生,因此,大多学生对于种植凤仙花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凤仙花探究活动的展开。发现了这个原因之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固定种植某一种植物,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生长变化的植物,包括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并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们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有的种植蚕豆,有的种植黄豆,有的还用泡沫箱种起了油菜……虽然学生所观察的植物变了,但由于学生所种植的植物是自己最喜爱的,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兴趣非常高,在培育过程中总是小心翼翼,呵护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认真观察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平时在教室里也经常与同伴交流自己种植的感受与收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结果服务于生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激发学生更好地探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所以,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将学到的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工具、器具、设备相联系,提高使用工具、器具、设备的效率;了解人们如何运用设计与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使社会的生产和文化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与课外、生活相结合,从而强化学生应用科学的意识,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的体积变化来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其他的液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教学结束之后,我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课外探究任务:选择家中的一些液体,比如饮料、酒、佐料等进行探究活动。因为有了前面水的热胀冷缩的研究,学生对于如何来研究这些液体的热胀冷缩就可以熟练操作了。他们把饮料、酒、佐料装满同样的矿泉水瓶各两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一会儿,就发现热水中的饮料、酒、佐料都流出了矿泉水瓶,而冷水中不会。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研究出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为什么像饮料、酒等瓶子都不能装满的道理。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探究各种问题、用科学的思想与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室内,应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家庭、社会或者大自然中,从生活中学习科学,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最终让学生生活更有质量、更懂得生活。

[1]刘良华.人的素质与身体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1(17).

[2]李卫东,丁建华.小学科学教育案例精选[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凤仙花科学知识科学素养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入骨三分凤仙花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