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初探——以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015-03-19赵前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我院创新能力科技

王 涛,赵前程

王涛/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辽宁大连116023);赵前程/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辽宁大连116023)。

十八大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一部分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指导思想。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却差强人意。笔者以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为例,探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以寻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的对策。

一、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大学生都渴望成长、成才,渴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大的发展。但是在就业时、在职场打拼过程中往往被评价为求职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等问题。[1]因此,通过加强其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是社会、家长和学生自身发展首要关注的问题,更是其自身的内在需要。

从高校角度而言,一个学校的就业工作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不断提高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创新能力培养是做好学校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科技创新的主体角度而言,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生创新积极性不高,很多创新创意作品是“被迫”的产物。例如,在每届的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很多学生往往为了完成学院或者班级“指派”的任务而参赛。这样的作品质量可想而知,大多都是东拼西凑,草草应付了事,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无从提高。其二,脱离实际生活的创新。表现为部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关心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加之没有到工厂、企业进行社会实践锻炼,提出的创新设想往往偏离实际,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三,过分关注获奖的结果,不重视创新活动的过程,导致短期行为。例如,我院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获得诸如辽宁省挑战杯的奖状来为自己将来找工作“加分”,还有部分学生通过获奖来抵消处分、获取学位证等,导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只关注能不能获奖,能获得什么样的奖,而不重视参与的过程。

从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外在因素而言,存在有以下问题:第一,创新氛围不浓。表现为递交科技作品的数量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少、范围小,往往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儿”。第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仍需完善。首先是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以及奖励奖金等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指导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另外,科技创新活动如何摆脱传统意义上定性为“第二课堂”的尴尬,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科技创新活动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才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初探

长期以来,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积极开展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其进行梳理和提炼,提出建立“三心”“二意”的“内部循环培养体系”,和“四平台”“一中心”的“外部环境培养体系”,搭建起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二四一”新模式。

(一)内部循环培养体系建设

内部循环培养体系建设是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遵循人类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其内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1.“三心”是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和平常心。首先,培养学生好奇心。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食品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往往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们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路边菜市场,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路边摊,食品安全、食品贮藏等课题无处不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拥有一颗好奇心,随时随地发现创新创意的点,已经成为我院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其次,培养学生进取心。食品类专业的实验环节很多,而且过程相对复杂。对于真正想要开展食品类科技创新的学生而言,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的过程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在日常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院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畏难题,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态。第三,培养学生平常心。从科技创新活动的结果来看,相对于少部分获奖学生,没有获奖的学生往往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于立志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而言,拥有一颗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常心非常重要。在团委层面,我们一方面对获奖学生进行宣传,以创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另外,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正视各类竞赛的结果。

2.“二意”是指团队意识和主动意识的培育。首先是团队意识的培育。独木不成林,科技创新活动也是如此。因此,在组建团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之时,我们强调根据课题的需要搭建起知识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协同配合,互相帮助,取得结果。[2]其次是主动意识的培育。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意识,学院制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考核评优指标评价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督促学生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进行转变,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中。

(二)外部环境培养体系建设

1.“四平台”建设。第一,以企业家论坛为平台,通过邀请行业内知名企业家对学生进行水产食品行业教育,打造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培养平台。学院先后邀请了大连理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楠为学生讲述《千里之行始于头脑》;天翔摩迪全球食品安全项目经理陈本洲做了题为《国际食品安全发展动态》的讲座;大连海青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曲振海从自身经历谈起,做了题为《坚持、尊重和发展》的演讲,这些都让学生受益匪浅。

第二,以学术交流为载体,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打造学术意识教育培养平台。学院开展了“绿色讲坛”活动,邀请到刘俊荣教授做了《从2011年IFT大会看国际食品科技发展趋势》新生讲座;李伟教授做了主题为《访美见闻以及对大学生文明修身的联想》的报告;任丹丹副院长做了题为《“黄金大米”引发的思考》讲座,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意识。

第三,以科教服务实习基地建设为抓手,将学习书本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打造专业技能培养平台。[3]经过积极努力,学院现已与大连海青水产有限公司、深圳联合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大连恒泰水产有限公司、华盟实业(大连)有限公司4家企业建立了科教服务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6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

第四,以海洋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为牵动,打造素质教育培养平台。学院力争把海洋文化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始终。联合有关部门组织相关老师开设了海洋文化概论、海洋电影赏析等全校公选课,丰富了学校蓝色课程体系的建设。

2.“一中心”建设。以食品工程实验室建设为主要抓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是我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突出亮点。我院食品分析与检验室、食品工艺室、食品工程原理室、食品工程测试室、食品挤压技术室、制冷与空调室、泵与风机室、食品冷藏工艺室、食品水生生物资源利用室、机房等试验室面向全院师生开放,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4]依托国家海藻中心和辽宁省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建立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为学生科技制作、发明提供设计、制作、试验一体化的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创新教育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

[1]阮影芙.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8).

[2]王博,曲云峰.关于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17).

[3]原龙,王志,闫炜,王晓先.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升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王金梅,李德波.从云南农业大学看当代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我院创新能力科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