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来源探究

2015-03-19黄海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人格道德

黄海蓉

黄海蓉/琼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海南三亚572022)。

教师道德人格是指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和品质,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道德理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倾向。作为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教育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道德人格是由政治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内容决定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规范性、感染性、说服性、示范性特点,是教师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通过教师为人处世、言谈举止、教学实践等直观而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它植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发挥无穷的榜样作用。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推动作用,对良好道德品质起陶冶作用,对道德人格升华起示范作用,对意志强化起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教师威信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的来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源于坚定的政治信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因此,政治性是其道德人格魅力必有之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真学、真信、真用,促使学生产生对科学理论的热切向往。教师自己对党、对人民、对学生的深厚情感,也会使其上课激情满怀,从而呈现给学生一个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政治道德人格形象,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提升了教师道德人格的感召力,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激荡的社会思潮中辨明方向,形成优秀的政治道德品格。

二、源于崇高的教育理想

崇高的教育理想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与实践,对个人事业境界的定位与追求,对具体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提高等方面。一个具有崇高教育理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信仰与追求,有自我成长规划,有竞争的胆识和智慧,极具生命活力;懂得享受成功的喜悦,懂得反思失败的教训,懂得修正教学行为,懂得追求理想的彼岸;对其从事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是坚定的、牢固的,其道德习惯也是善意的。他关心每一个学生,把自己个人的全部知识和能力用于为学生服务,而且尽职尽责,散发着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

三、源于良好的职业道德

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时时处处以职业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修炼爱生、敬业、奉献的道德情操,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把学生的利益和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为崇高的职责,在奉献中享受工作的乐趣,体会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建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绘学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道德人格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四、源于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犹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成不了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情感与热情,才能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

慈爱和善良、信任与宽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具有博大的胸怀、民主的精神、宽容的气度而成为学生的偶像。拥有宽阔胸怀的教师能够接纳性格各异、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对待。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特的思想和不同的个性,鼓励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相互碰撞、交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宽容对待学生的过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感其言,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五、源于执着的精神追求

具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复杂政治气候的影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零距离”的斗争和较量,他们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自己的“主阵地”,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他们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丰硕的成果,他们始终用执着追求、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

六、源于美好的仪表风度

美好的仪表风度体现了教师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它不仅能给学生以美感,还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规范、求真、求善、求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表率作用;庄重潇洒、落落大方、表情自然的形象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情真意切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沉浸在教学内容中如痴如醉。由此,学生在教师良好仪表风度魅力的感染中,开始注意并逐渐形成自身的良好形象。

七、源于优良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情感、意志、认知特征和个性特点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学生。教师顽强奋斗的决心,坚决、果断、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沉着、自制、耐心和行为一贯的坚持性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心理品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包括乐观向上的良好情感,促使学生形成热爱生活、充满自信、勇于拼搏的健康人格;其豁达、宽容、幽默、坦诚、随和、稳定的情绪,促使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也学会了豁达、宽容、坦诚、直率的性格,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理智,不冲动。教师诚实、勤奋、公正、廉洁、坚持原则、追求平等、献身精神,在伦理道德上能够善辨是非、善恶和自觉遵守的道德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他们在平等公正中形成正直、坚持原则的性格,在善辨是非中学会爱憎分明,在诚实、勤奋中学会踏实、具有献身精神。

八、源于高雅的生活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职业和历史责任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较高层次的知识群体具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多的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真理和价值的追求,对人类知识性和道德性的关注,一般是脱离低级趣味,少些世俗习气和庸俗的作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人生和生活充满炽热的情感,更注重的是生活中的精神和道德内涵。因此,在他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成为学生效仿的道德文明的楷模。

总之,具备道德人格魅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具有巨大的道德人格感召力,唤起他们向往和追求这种道德人格境界的内心冲动,激起他们为之奋斗的热情。学生会把它作为一个参照系,用它来评价和改造自己的现实人格,从而加速实现健康人格,不断创造和开拓通向理想人格的道路。

[1]袁飞,段玉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道德人格魅力及塑造[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2).

[2]薛居英,张文彩.论教师的道德人格力量[J].学理论,2012(18).

[3]杨文华.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中的教师人格塑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猜你喜欢

理论课人格道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