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介词语义中折射出的认知凸显观方法表征——以介词“into“”on”“over”“out”和“up”为例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介词语言学语义

周 娟

周娟/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湖北十堰442000)。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研究方法中,认知语言学是近20来在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语言学研究范式(paradigm),它把语言看成是内嵌于人类的全部认知能力之中。认知语言学与其他主流语言学理论都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它反对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并以经验主义哲学或非客观主义的经验现实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观包括:(1)思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embodied);(2)思维是想象的(imaginative);(3)思维具有完形特征(gestalt property)。

从语言角度来说,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认知过程必须是语言描写要参照的因素;语言结构是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及话语功能的理据;句法与语义、词汇密切相关;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同时与人的主观认识及无限的知识系统是密不可分的。

一、理论背景

认知语言学以三种方法表征来研究语言,即经验观(experientail view)、凸显观(prominence view)和注意观(attentional view)(Ungerer&Schmid,2008)。凸显观认为,信息的突出程度决定了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在一个句子中,最有趣、最突出的部分常常被置于句首。Ungerer&Schmid指出,当我们在所处的环境中观察一个物体时,我们会把在背景中突出显现的图形看成是认知凸显图形,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语言结构中。完形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家)从不同部分的凸显性角度出发来研究视觉、听觉输入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并在继丹麦心理学家Rubin提出的图形-背景分离理论基础上来研究知觉。

二、英语介词语义中折射出的认知凸显观方法表征

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由介词表达的位置关系,换言之,空间介词的意义反映的是一种图形-背景关系。介词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可以通过图形-背景原则来给予解释和说明的。对介词各义项的统一认知描写与早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诸如“into”“on”“over”“out”和“up”此类的英语介词通过射体-界标理论而描写的语义揭示了介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在英语介词,特别是成对的反义介词,如“over/under”“up/down”“in/out”“above/below”都具备了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的特征,也就是说它们具有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特性,这种特性来自于人类与世界之间的身体互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定位。

1.“into”。例句:The car crahsed into a tree.

此句中,car是处于运动中的物体,在整个句子设置的情景中,car是最有趣、最突出的部分,表达者把car置于句首,它是句子反映的事件——车祸中最引起人关注的地方,因此,该句在表达上会比A tree was hit by the car.显得自然的多。Car是该句中突出程度最高的成分,是语言表达结构中信息的主体要素。

2.“on”。例句:The pen is on the desk.

这是一个表示位置关系的句子,句中“pen”是图形,“desk”为背景。同理,如果此句转换成类似的表达:A football is under the table.“football”成为图形,而“table”成为背景。“pen”和“football”分别是两个句子中的凸显成分。

3.“over”。英语介词“over”意象图式中一个很好的图示代表潜在于这样的例子里:The balloon is flying over the house.“balloon”被概念化为此句的图形,“house”是背景。当然,此介词具备的意象图示理据也适用于其他任何带有“over”的其他场合。如:

The sparrow is flying over the maple tree.

The kite is flying over the small hill.

图形传达的意义为:句子所展示的内容是一个过程,体现了其动态发展变化的特性,并隐含了这个动态过程历经了不同的、暂时性的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变化阶段里,图形追寻的是一个路径(path),就像子弹或导弹走过的路径一样(这也是射体名称的由来),它刻画出了射体沿着路径从界标的一端移向或超越另一端的图像。射体与界标的形状和大小可有不同,射体可以与界标保持不间断的关系,也同样甚至可以成为界标的一部分,这些不同点是由射体与界标之间的一致关系决定的,在本例中则由介词“over”来实现。换言之,射体/界标理论为介词统一的、认知上的语义描述提供了方法,提示了各种感官之间的联系。

这里有一特例值得一提。在界标没有具体说明的情况下,如:The plane flew over.该句里的界标是模糊的,事实上,界标是隐藏的,它是说话人自己所处的位置,因此,此句其实雷同于:The plane flew over me/us.

4.“out”。试比较:The girl went out.

The girl went out(of the room).

与上面分析“over”的方法类似,首先,射体被包括在界标所在的区域里,第一个例句暗含的意思是:The girl went out where we are.所以,第一个句子的界标是“the place where we are”,第二个句子的界标则是“the room”。并且,两个例句都反映出女孩在走出之前是在所在地里面的。这也从侧面体现出“in”所具有的意象图示。“out”的意象图示则表现为射体——girl从她本来的所在地出发走出界标的限定领域到与界标相分离的另一个领域去。

5.“up”。与其他介词相比,特别是与“over”和“out”比较,“up”是个较难理解的特殊的词。该词所用的语境里,射体的路径是个垂直的(vertical)方向,只有在垂直方向角度中界标才能存在。例如:

The cat climbed up the wall.(wall具有垂直特性,读者看到这个句子本能反应的不是其厚度,反之是其垂直高度与垂直距离)

这样的界标概念较其他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但在界标不明的情况下也很容易想象得到,如:

The rocket went up.

三、英语介词凸显表征的共同规律总结

这些英语介词及其意象图示表现出了三个成分及其交互作用中蕴藏的认知学凸显观表征。这三个成分为:

1.射体,它是可以(沿路径)移动的。

2.路径,它被看作是与界标相关联的。

3.界标。

这三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被充分地运用来区分这些介词的语义。为了更详细地解释其语义与用法,射体、路径与界标的变化与不同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英语介词各义项的统一认知描写打破了结构主义传统观,后者认为介词的各义项之间是互不关联的。以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为出发点可以帮助把握语言结构,对传统的语言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更好地理解并解释众多的语言现象,同时形成新的见解。

[1] 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8.

[2] Langacker,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 钱军.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 文旭.认知语言学:诠释思考[A].外国语,2001(2).

猜你喜欢

介词语言学语义
介词和介词短语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言与语义
介词不能这样用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