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习语之汉英对比与翻译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汉英习语套用

段 敏

段敏/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湖北武汉430079)。

一、导语

语言承载着文化,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大多短小精悍,意味深长,一语中的。在众多的习语中,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包含数字的习语。数字的使用不分种族国界,不论汉语还是英语,其中都包含有大量的数字习语,如汉语:一劳永逸、五谷丰登等,如英语:a thousand and one(非常多),on cloud nine(非常高兴)等。虽然两种语言都富含数字习语,但是文化、风俗、习惯、信仰、认知等造成的差异,使数字习语的使用不尽相同,有时互相都出现语义空缺。在翻译活动中,一旦稍有不慎就会错误百出,例如三心二意,绝对不可翻译成of three hearts and two minds等。因此,对比分析两种语言数字习语的差异与相似,对探索翻译研究很有意义。本文将从汉英数字习语的认知、特点、构成等方面进行对比,并总结汉英互译的方法与技巧。

二、汉英数字习语的异同

(一)认知异同

数字习语,顾名思义,含有数字,而相同的数字在两种文化当中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中国传统文化讲“天人合一”,崇尚双数,事物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从而有“好事成双、十全十美”等习语,讲究对称和谐。而英语中则没有对双数如此的执着,英语讲究发散思维,又深受宗教影响,崇尚“三位一体”,有很多奇数的习语,比如,to be dressed up to nines(打扮十分华丽),at the eleventh hour(在最后时刻),且这些数字都与宗教典故有关。认知不同,因而对数字的使用偏好各有特点。但是对极多与极少、极好与极差等方面则有很多相同点。形容极少或极差,汉语有一文不名、一塌糊涂,英语有a one-horse town(落后的小镇),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等。形容极多或极好的情况,汉语有成千上万、百发百中,英语有thousands upon thousands(成千上万)、one in a million(万里挑一)等。从以上可以看出,单个数字汉英习语差异大,但在大数、略数上相同点较多。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无论英汉,数字习语中的数字在含义上不一定包含数字的意义。

(二)使用特点的异同

习语包含的内容广泛,含俚语、俗语、谚语等,大多数情况都是言简意赅,用短小精悍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但有的时候用法略有不同。首先因为音节的缘故,中文多用单音节的数字来组合习语,以获得音韵上的和谐与对称,如九九归一、不三不四等等,很少出现大于10的数字,但不排除有少量此类习语,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人到七十古来稀等,但相比较英语而言,就稍显不那么有特点了。由于英语音节与中文很大不同,fifty、forty 等也会经常出现,如:twenty-twenty hindsight(准确无误的预见性),like forty(猛烈地),非常普遍。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英文说“人到七十古来稀”用的是“three-score years and ten”,而中文很少把数字拆开来表达。

(三)构造的差异

汉英语言关于数字习语的构造形式也是各具特点,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两者异同。根据数词习语的定义,它包括数字语素(N)和其他语素(M)两个部分。下面的分类按照数字的个数及位置来划分。

1.汉语数字习语的结构类型。多含0-9这些数字,及十、百、千、万这几个数字。根据数字出现的频率分为含 1、2、3、4、5 个数字,一共五类。

(1)含5个数字的,可以归纳为:C5=M1+M2+N1+N2+N3+N4+N5,或 N1+N2+N3+N4+N5+M1

例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九九八十一难,此类为特例,比较少见。

(2)含 4 个数字的,有两种模式,C4(1)=N1+N1+N2+N2,如,三三两两、千千万万;

C4(2)=N1+N2+N1+N3,如,一五一十。

(3)含 3个数字的习语,C3=N1+N1+M1+N2,如,九九归一。

(4)含2个数字的习语,有三种类型。第一种,C2(1)=N1+M1+N2+M2,此类数字习语最为普遍,且N1与N2可相同也可不同,相同的情况如百依百顺等,不同的情况如四面八方等。第二种C2(2)=M1+N1+M2+N2,如朝三暮四、横七竖八等。第三种C2(3)=M1+M2+N1+N2,如略知一二、气象万千等。此类间或有一些特例情况,如俗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结构稍长。

(5)含1个数字的习语,也有三种。第一种,C1(1)=N1+M1+M2+M3+M4…Mn,如,一言以蔽之、八面来风等。第二种,C1(2)=M1+M2+N1+M3,如,莫衷一是、目空一切等。第三种,C1(3)=M1+M2+M3+N1,如,表里如一、忠贞不二等。此大类的数量最为庞大。综上所述,汉语的数字习语可见一斑了。主要以四字数字习语居多,数量大。

2.英语数字习语的结构类型。虽然汉英两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本文还是按照汉语数字习语的划分方法,再结合英语本身的结构特点,相应划分出英文的结构类型来比较分析。

(1)较多的情况是两个数字的,中间以连词连接,也例外有些大于2个数字的,可以表示为E=N1+and/or+N2,如four and one(星期五)、six and half a dozen(半斤八两)等。

(2)类似于第一种情况,但是中间由介词连接,也是含两个数字,E=N1+P+N2,如,ten to one(十有八九)、one in a thousand(万里挑一)等。

(3)介词后接数字的情况,数字可能一个也可能两个,E=P+N1+N2,如,to the nines(完美地)、by twos and threes(三三两两)等。

(4)限定词或修饰词接数字构成的数字习语,一般只含1个数字E=M/D+N,如,a deep six(海葬)、a fast one(诡计)等。

(5)动词接数字,一般只含一个数字,E=V+N,如:go fifty(平分)、strike twelve(获得最大成功)等。

从以上简单的分类可以看出,英语数字习语较之汉语数量偏少,且结构更为简单,样式也较少,数字的含量也偏少。其中主要是因为具有绝对优势的中国成语的数量,包含的数字量巨大,而且结构非常丰富。但这一形式上的差距也给我们汉译英带来了不少的难点,尤其是数字成语的英译。

三、译事之难在于译数字

汉语含有相当数量的成语,而成语又包含大量的典故、引用及文化内涵,加之汉语的数字习语的数量和种类都超过英语,因此,汉译英的难度大于英译汉的难度。数字习语的翻译区别于普通习语之处在于是否要保留原文的数字意象,因为数字是数字习语的精髓,没有了数字,也就无数字习语一说。在进行汉英数字习语翻译时可采用如下翻译策略:

(一)套用法——保留数字,但数字发生变化

由于人类思维认知具有一定共通性,有一小部分习语能够套用英语中相通的部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数字的大小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千钧一发译作hang by a hair;半斤八两 six of one and half of a dozen。这类习语刚好在译入语有类似的表达,但是对应的数字发生变化,且加入了本土的文化内涵。

比如上面的半斤八两,传统的中国计量单位中一斤有16两,所以半斤为8两,喻指不相上下。同样dozen为英语国家的计量单位,1打有13个,但是面包师缺斤少两,所以才有了半打6个的说法。仔细分析后发现差不多的两个表达还是有根本性上的不同的。在汉译英时,并不是都需要用到这种套用法,有的语境还可能因此扭曲了原意。类似的还有,一个巴掌拍不响: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还有一种套用,确实是采用译入语里固有的表达来译,但是完全摒弃的数字的意象,如,不管三七二十一:throwing cautions to the wind;五十步笑百步: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都改变了原来的意象和数字,或变成了非数字习语,但不能说这种不贴切。综合两种情况来看,保留数字还是替换掉,需要译者推敲情景和译入语的语境。英译汉也是同理,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望文生义,比如说Hundreds and thousands,原意指撒在糕饼上做装饰的蜜饯,而千万不能想当然译为成百上千。诸如此类有不少,需要译者细心谨慎。

(二)直译——保留数字意象,平铺直叙

汉语丰富的典故很大程度上在英语里出现了语义空缺。这时候没有可以套用的表达,为了使译文通俗易懂,直译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如,七嘴八舌(with seven mouths and eight tongues)、The upper ten(上流社会)等,直译可以保留原文形象生动的表达,也不失为一种语言情趣。再如,十年育树,百年育人: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but a hundred years to rear people.不存在误导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负载信息,通俗易懂。而且还可能使译入语接受原文的表达法,从而丰富译入语的语言素材。

(三)意译法——无数字,无套用,求达意

完全摆脱形式限制,只保留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如,九死一生:to have a narrow escape;过五关斩六将:to experience many hardships。意译法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但会牺牲原文形象的表达。首先,译入语没有类似说法,其次,直译又不能清楚表达源语的意义。这个时候意译就派上了用场,但原文的数字意象早就灰飞烟灭了。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还可以用直译加注来阐释原文的文化内涵,达到发扬源语文化的目的。

如上文的朝三暮四,就可以直译成want three at dawn but change to four at dusk,再加注解释其内涵:宋国的狙公用橡籽喂猴子,因为橡籽不足,便早上3颗晚上4颗,猴子不乐意,改为早上4颗晚上3颗,猴子便开心了。比喻反复无常。这样一来,增强了外语读者的兴趣,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用典成语一般可用到此法,但也要视情况而定,因为这又会引起更多的文化疑问,比如说为什么是3和4呢,而不是别的数字等疑问。只有用于文中并清晰表达出原文意义,才是好的译文。

总而言之,数字习语的汉英互译方法因为有数字所以稍显特别,是否保留数字,是否保留同样的数字意象,都需要译者的揣摩与思考。

[1] 杨自英.汉语比较与翻译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

[2] 张鑫友.试论英语中的数字习语[J].外国语,1994(2).

[3] 戚淼.数字习语的汉英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

[4] 闵祖传.英汉数字习语修辞对比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9).

猜你喜欢

汉英习语套用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教学中的“静”与“动”——模板套用与能力积攒、实力发挥的灵活结合
美丽实验室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surprise test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