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创新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2015-03-19武汉外国语学校李鸿朗
■ 武汉外国语学校 李鸿朗
2012年9月10日,武汉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拟定2013年1月~2015年6月为工作的第三阶段,重点是抓点带面,实验探索。2013年,我校申请成为武汉市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市教育局“优质多样化发展”文件,抓住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做文章,以文化创新为引导,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学校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新思路,促进了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一、围绕“文化创新”,确立优质多样化发展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育要为社会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也就是要求教育多样化;高中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们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发展需求开设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为此,我们确立了学校优质多样化发展的三大目标。
目标一,学校发展优质化。
我校是一所以外语为特色建立的学校,“外语特色”和“文理并重”是其他各项办学策略的基础,已经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通过分析学生的智能状况,研究家长的发展需求,通过对《纲要》中关于高中发展方面内容的学习,学校坚持“外语特色、文理并重、国际合作、在线发展”的办学策略和“多元选择、个性发展”的价值目标,积极探索“促学生动起来,促课堂活起来,促个性亮起来”的教育理念,使我校实现了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的优质化、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优质化、学校办学业绩的优质化和学校发展的优质化。
目标二,学生发展多样化。
从“一门进,三门出”的学生发展模式走向构建学生多样发展的“交通网”。所谓“一门进,三门出”,就是通过对学生一年发展现状的评估和诊断,让学生和家长在高二时就明确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力争让三分之一的学生以优异成绩夺得保送机会,让三分之一的学生通过高考跨入理想大学,让三分之一的学生经由国际合作项目直达国外大学。其中,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从学生发展的专业考虑,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课程的多学科、多专业价值,为学生走进高校及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使学生的专业特长能规避千军万马拥挤的高考“独木桥”,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要求。
目标三,办学资源多样化。
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我们将所有资源按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整合。条件性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教学场所、设施及社会实践基地,数字化课程资源网络硬件平台。素材性资源包括静态(如纸质文本、音像资料等)的资源和动态(如教学案例、学生作品等)的资源,以及校本课程资源与国家课程资源二次开发的有机结合。我们的目的是让课程资源成为学生成长的源头活水,让课程资源建设促进学校文化的提升。
这些发展目标,不仅为老师和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更为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奠定了基础。
二、立足外语学校实际,形成优质多样化发展特色
1.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我们从“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宜他们发展的教育”的角度,开设创新班、超常班、IB班、AP班、中美班、中澳班及其他实验班,按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相应规范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
2.开展联合办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或辐射。我们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师资、设备和设施等条件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也努力探索国际化办学,引进国外高中成熟的课程体系,与国外高校教育衔接。
3.立足外语学校特色,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构建兼有外语特色和其他特色的、促进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课程体系,为不同潜质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整合各方力量,促进优质多样化发展方案的实施
1.争取政策支持。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争取市教育局在招生政策、经费政策、专业指导、师资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市教育局在“优质多样化发展”文件中提出的8项保障措施,为我们的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实施两大工程。我们通过“班主任多元计划”“校本课程推动计划”“引博行动”这样的拓展工程,激活师资队伍潜能;我们也通过“为走向世界的学生提供双外语衔接”“积极与国际优质教育合作”这样的衔接工程,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3.抓好资源建设。我们以“让学生享受多样化课程、让多样化课程促进学生发展”为理念,做好校内教学资源建设和校外办学资源建设。
4.完善管理制度。我们通过制度的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围绕课堂教学,发挥科研效能,促进教育教学优质高效。
5.加强培训宣传。我们竭力做好教师、家长、社会关于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多方努力,学校优质多样化发展成效初显
(一)架设了促进学生优质多样化发展的“交通网”
1.文理通畅,成绩喜人。2011年高考,我校肖钰同学夺得全省文科第一名,李健同学列全省理科第二名、武汉市理科第一名。全市理科前十名中我校占了四席,全市文科前十名,我校占五席。2013年,我校黄翌青同学获得武汉市理科第一名。2014届我校保送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达20人。王梓枫、明政阳二位同学在2014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中获得高考40分加分(湖北省仅他们获此奖励),2005年,我校陈梓林同学获武汉市文科第一名。
2.国际衔接,多元发展。我校2012届德语学生严格通过选修英语,考取了美国高校。2011届学生殷晓玥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并获得总额人民币120余万元的奖学金。2013届邓子暄同学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录取,2014届李嘉浩同学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近几年来,中澳班、中美班95%的学生都进入外国著名高校。我校英中高一IB国际实验班鲁瀚翔(HANSON HANXIANG LU)同学在托福考试中获得120分的满分。高三(1)班唐安然同学SAT考试中获得2400分的满分。
3.艺体拓展,个性分明。2013年9月12日至14日,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市举行的2013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上,我校高二(10)班牛笛同学不畏强手,夺得女子A组难度赛亚军。2012年,我校江月同学以理科670分的高考成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被称为“不进北大进北影”的“最牛艺考生”。同年,顾珂嘉同学通过了6所高校的艺术考试,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张远清同学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
(二)建成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七个特色课程资源
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我校开发了七个特色课程资源。
1.两个特色资源。一是外语特色资源,许多学生选修了第二外语;二是以“武外在线”为代表的网络资源,让更多学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
2.三个精品资源。一是开设了“博雅讲坛”,它充分发掘和利用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新建了地理学科园地,在上面展示的是师生共同探究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三是整合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也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
3.两个常规资源。一是开发校内优越的教学条件作为课程资源。我校的模拟联合国特色课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产生了全国性的深远影响。二是导学案先行,我们大力开发、编写、出版各种教材,将其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其他如学校的各类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等特色资源也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
外语学校在优质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在社会以高考率作为评价学校质量主要标准的背景下,学校虽受到一些挤压,但我们相信,有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的主导,有市教育局对“优质多样化发展”工作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坚持不懈,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教育路径,在优质多样化发展道路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