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对话的视角思考师生关系的本质——兼论“以教定学”和“以学论教”

2015-03-19婷,熊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本质师生关系

江 婷,熊 英

(1.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2 .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从教学对话的视角思考师生关系的本质——兼论“以教定学”和“以学论教”

江婷1,熊英2

(1.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2 .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本质回答的是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谁是对话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否平等。探讨师生关系的本质,首先从其本质界说入手,立足于教学对话,从教学对话本质属性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的本质,从而界定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否平等。

[关键词]师生关系;本质;教学对话

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提出,“师道尊严”、“恭敬师傅天长善报”这种以教师为绝对权威的师生关系受到批评。尤其是“对话式教学”理论的提出,以教定学的传统方法已经不适应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论教,消解教师话语霸权成了学界共同的追求。值得思考的是消弭教师的主体地位就能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吗?弱化教师的话语权就能加强学生的话语权,激发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创新思维吗?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论教就是真正地适应教育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吗?

1 师生关系本质的界说

师生关系的本质则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相互关系的性质,反映形成了怎样的相互关系。形成相互关系的性质分为两种,即平等和不平等。

1.1平等

人的主体性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平等关系。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不用教师权威压制学生。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发言权,与其共同合作,组成学习共同体,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虽然不同,但其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应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消解话语霸权,由教学博弈走向同盟,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

以学论教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以学论教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来确定,学生居于教与学的主要地位,师生关系是相互平等的。确立以学论教,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立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解、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平等的对话地位。学生也要尊重教师,侵犯教师尊严。其次要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传统的课堂是传递——接受模式,教师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没有话语权,为师是从,难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将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民主管理,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平等。

1.2不平等

以教定学即接受式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被动地接受什么,教师决定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体现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教师作为知识的储备者与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学习的客体。

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学习方法传授,首要前提是学生相信教师,信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启发式教学,但他不是平等、民主地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而是以权威的教师身份与地位传经布道,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到讲学之中,引导学生按照其指导方法进行思考。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亦是如此。它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迫使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引导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孔子与苏格拉底两位先哲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教育家,但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主张总体上反映的是以教师的教学来定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孔子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又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他倡导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更强调秩序、礼和纲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严格的秩序中建立的,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教学,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不容质疑。苏格拉底的教育观类似孔子,他首先迫使弟子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对其引导,所主张的依然是以教定学。从一定角度来说以教定学的教学关系反映的是师生之间的不平等。

承认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并不是否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导力量。若学生在课堂上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课堂进行放任管理,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不能给予其绝对的自由。在教师的主导下,给予学生相对的自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授学生知识才是发展之道。

2 教学对话的本质属性

弗莱雷的对话教育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始倾向于对话教学。对话式教学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教学形式,但对话的主体是谁,教学对话之间的相互交往是否平等?

2.1教学对话的主体是谁

教学对话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主体或某一范围的知识进行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解释、说明和观点。在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主角,由课堂讲授者转变为教学对话的导演,组织、引导并参与教学对话,促进教学对话的进程。在教学对话过程中,文本知识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主要载体。教师和学生以确定好的主题和知识范围为依托,以文本知识为载体,进行对话交流和思维碰撞。

理清了教学对话的含义和过程,就要追问教学对话是否存在主体。如果存在,教学对话的主体是谁?首先假定教学对话没有主体。如果教学对话没有主体,对话的主题和知识范围由谁来确定?如果教学对话没有主体,学生在对话过程中错误的言说和思维由谁来纠正?教学对话是有领导、有主导的对话[1],是教师以“对课程理解程度的水平”为依据,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对话的主题和知识范围由教师确定,对话过程中学生错误的言说和思维由教师纠正。整个对话过程的秩序是由教师来维持的,教师组织、参与并引导对话。教学对话是有主体的,教学对话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是教学对话的本质属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消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教学对话是建立在以教定学的基础之上,以教定学的教学方法依然没有过时和陈旧。

2.2教学对话的交往是否平等

交往是教学对话的对象性特征[2],教师和学生依据自己对现有课程的理解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话式交往。虽然教学对话强调师生民主、平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决定了对话的性质和方向,是对话的主体,学生还是按照教师的指令与教师进行对话,师生交往依然是不平等的。

当然也存在“教师和学生是对话共同体”这样的观点。如果学生也是对话的主体,学生应如教师一般确定对话的主题和知识范围,同时组织、引导教学对话,创设对话情境。诚然,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基础上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与学生进行对话交往。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非平等交流,他们以权威的身份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向思考。教学对话中的交往是不平等的,教师依然以自己的绝对地位来引导学生的方向,教师是对话的主体。交往的不平等性是教学对话的另一个本质属性。在教学对话中不可随意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决定了对话的性质和方向。离开教师,以学论教的教学对话难以达到有效教育目的。

教学对话的两个本质属性无一不说明了教学对话虽然充分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论教的重要性,但以学论教从来都离不开以教定学,没了教师的主持和引导,以学论教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

3 从对话的角度探究师生关系的本质

教学中的对话主要是指师生对话,师生就有关教学主题的交流、分享过程[3]。但教学对话本身并非平等,无法通过教学对话改变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本质即不平等,尽管教学对话旨在强调以学论教,但以学论教与以教定学相辅相成,二者都是教育教学的方法,以学论教是建立在以教定学的基础之上,离开以教定学谈以学论教是空洞、不切实际的。

3.1从教学对话的主体是教师的角度分析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教学对话是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教师作为教学对话的主体,在对话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离开了教师,教学对话无法进行,所以在对话过程中既有以学论教的教学方法,但以教定学始终贯穿其中。

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其权威传经解惑,并诱发学生思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在教师的影响下“叩其两端”,“由博返约”。学生并非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进行思考达成自己的见解。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开其意”、“达其辞”,学生是被动的客体。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不平等的。这里所说的不平等并非教师利用其绝对的权威地位打击、压制学生,而是知识能力的不平等,在教育活动中作用的不平等。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展示主体过程是外显的,其目的在于内隐地、潜在地唤醒、激发学生的主体力量。学生离不开教师,只有在教师主体作用指引下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活动。在教学对话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因为教师是绝对的主体。教师是以教定学的主体,学生是以学论教的受益者,在对话过程中以学论教无法离开以教定学独自运行,离开了以教定学就是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师对话无法合理有序进行。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学习方法受到教师的引导与启迪,学生的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

3.2从教学对话中交往不平等的角度分析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在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决定教育内容和方向,教师的话语权支配着学生的言行,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平等的。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对话式教学的蓝本,其目的在于“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在对话中,苏格拉底通过“讥讽”迫使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进而通过“助产”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行“归纳”和“定义”。在其过程中,学生不能质疑教师的问题,不可提出反对意见。产婆术以先生问,谈话对象答为主[4],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是主导性的交往,学生被迫参与交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产婆术对话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平等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指引学生把握方向,以期达成有效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水平还不成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任其发挥话语权力,难保学生不偏离方向。达不到有效教学的交流是毫无意义的交流。在教学对话过程中,学生依然离不开教师,教师是交流的主心骨,带领学生思考,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其改正。

教学对话试图改变以教定学的师生关系,但教学对话离开了以教定学难以进行。从教学对话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园丁”,需将学生这朵鲜花精心修剪,学生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管理。学生依赖于教师,教师利用专业素养和相对成熟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师生关系就本质而言是不平等的,教师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以学论教的师生关系不能取代以教定学。教师走在学生前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进程,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但不能因此消弭、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离开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体性根本谈不上。我们只能通过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来激发教师引导学生,对学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非任意颠倒师生主体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压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所以教师在居于主体地位时不能忽视教育过程中人的个性,要在以教定学的基础上开展以学论教的教育方法,用对话的意识与姿态,真诚、理解、接受每一个学生,恪守职责,因材施教,充分、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学对话之“道”的特殊性[J].教育研究,2013(7):81-87.

[2]余国良,黄部兵,赵复查.教学对话的本质、特征与功能[J].当代教育科学,2010(11):31-35.

[3]龙爱琴,艾军婷.对话,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一个主旋律[J].现代教育科学,2006(3):48-50.

[4]陈桂生.孔子“启发”艺术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7-13.

[责任编辑:束仁龙]

作者简介:江婷(1989-),女,安徽安庆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熊英(1983-),女,湖北当阳人,武汉商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收稿日期:2015-04-01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5.039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5)05-0148-03

猜你喜欢

本质师生关系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