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2015-03-19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马延彬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间农业经济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马延彬

浅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马延彬

摘要:中国经济30年来的发展波澜壮阔,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飞速发展,国力逐步变强,各种因素能否有效的管理发展则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整体格局。文章主要分析了未来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几大主要因素,进而积极探讨中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

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之路已走过30余年,涉及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背景下诞生的,30年来日新月异社会不断的转型,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上升,可谓为国富民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问题,配套设施不完善(相对的制度、法律法规等)、监管不力、后遗症(部分地区、部分产业、部分企业发展后遗留下的一系列问题)。

民间资本的规范导向与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资本发挥着愈加重要的地位,在原来高度公有制的年代,民间资本不成规模,小、少、杂,可是下载呢民间资本的规模越发壮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蛋糕”中占了很大一块。如何高效的运用这些资本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转、关系到国计民生。未来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到银行、教育、医疗等具有公益性质的行业,尤其是现在的私人银行的发展如同雨后春笋,相关部门应该对私人银行的利率根据其发展规模以及市场的运作制定指导性参考利率,同时设立相关机构吸收私人银行的部分存款,用于特殊金融问题,防止再出现“海南银行”事件。这些具有公益性质的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如何使民间资本有效发挥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应该搭建平台,把民间资本与这些行业进行有效撮合、信息对称,同时设立专有机构,对风险、资金等进行评估,采用招标的形式,高度透明,完全公开。

低能的产业会更多地被淘汰,现在一些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开始被取缔,经济略有波动,但是这是新生前的阵痛,只有进一步大规模的取缔这些产业,重新有效地整合、合理规划,才有长足发展的余地,未来企业的发展模式是高精尖、做大、做强、更周到、更细致,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真正落实“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同时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产业运转模式,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尖端科技向民间大规模使用的转化率,缩短转化时间,做到人民群众高度的智慧结晶合理有效的运用到人民群众身上。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农业的状态和态势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和态势。历来,对农业都是高度重视,现在农村还有几亿人口,人数之多、问题之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巨大的过程。土地流转是未来的大方向,一家一户的小农业会发展为高度机械化、大规模作业的现代农业,即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农村自由劳动力讲流向城市,如何解决这些人的生存、就业、住房等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且就现在形式来看,压力会更大、形式会更加严峻。农业的未来是机械化、水利化、规模化,可是现在农村地区在小水利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机械化以商品粮基地、大块平层土地地区为主,部分土地小、地形崎岖地区还很难开展大规模机械作业,其效率低下、产量较少。应该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村的水利化奠定殷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专业农业人才,直接对口输入农村,新型农产品低廉价格向农民推广,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发展;坚定设立农产品价格保护价不动摇。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平整治理,据1984年调查资料:全国平均每个农户种地8.35亩,分割为9.7块,平均每块土地为0.86亩(《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第6期62页),现在数据略有波动,但是这些支离破碎的土地严重阻碍机械化操作,可以实行一定的补贴,让农民对土地进行平整,推到的田埂地界,推到的不仅是一家一户的小农业,迎来的确是大农业的曙光。

城镇化建设尤为重要,这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必然结果,可是作为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带,城镇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开发不合理等因素。30年来发展是头等大事,改革的列车高速稳定的行驶,改革的沃土插根筷子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招商引资是城镇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可是一些地区盲目招商引资,本身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相对落后,可是存在寅吃卯粮的现象,招商时承诺的优惠政策、优惠条件,是面子工程,最终无法落实导致项目流产、留下的是一个个烂摊子,同时也拖垮了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穷越招商越招商越穷。在有关部门进行考察过以后,引进第三方评测机构,合理分析、综合考量,而不是一个个“拍脑袋”决策。加大财政投入中央与地方按比列出资,修建城镇公路、连接与其搭界的高速公路、国道等,构建全网络、快速度、多联系的城镇交通圈。就电气水等公共项目进一步落实,实现覆盖全民的基础保障,切实做到集约化、综合性、服务型。同时,进一步扶植乡镇企业、城镇企业,解决城乡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什么样的情形建立什么样的企业,“一镇一企业、一乡一特产”(经营主打项目相关企业、同等类型的产品),即是分工合理的表现,也是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的建设,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制度本身在不断的完善,出现的问题在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农业经济问题,198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猜你喜欢

民间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