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稀缺和被管制的世界

2015-03-19孙兴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财政监督 2015年15期
关键词:管制竞争价格

●孙兴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因为“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而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他的最重要成果却包括两个部分: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立。我的理解是他告诉人们:我们生活在信息稀缺和被管制的世界。信息稀缺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市场和市场现象,人为的干预不见得更有利于我们;而管制的需求或者说形成管制的驱动很可能不是来自公众的需求,而是某种利益集团成功影响了立法及其实施,所以“电力事业的管制并没有帮助到家庭用户;而对发行新股的管理,也并没有帮助到购买这些股票的孤儿寡妇”。

与传统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一元化不同,斯蒂格勒的实证观察是同一时点上,几乎每一项产品或劳务的价格均呈多元化。垄断和产品的异质性能够解释产品价格差异的部分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同质性产品也会有多种价格说明黑板上画出的价格图形与实际的差异,过去的经济理论没有作出解释,这促成了他的独到研究并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

斯蒂格勒的研究结论是信息稀缺和信息成本导致了哪怕是完全竞争市场也存在多元价格,或者理论上的完全竞争模型因信息问题而不存在。信息稀缺的原因,一是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而无法穷尽所有决策信息,总有部分信息客观上无法搜寻到;二是人类受知识所限,理论上可搜寻的信息也不一定能被人实际获得;三是信息成本昂贵,即使是可搜集到的信息,如果人们在成本收益核算中发现并不合算,也会放弃这些昂贵信息的搜寻,在有限信息的环境中进行决策。所以信息稀缺和有限信息环境中,人们的行为模式不是“完全更理性”而是“有限理性”;人们得到的价格不是统一的、“最理性”的价格,而是“可接受的价格”。人们决策面临的环境复杂性不同,自身拥有的知识不同,信息成本差别使得同样的商品价格多元化。

在斯蒂格勒的研究中,价格差异程度还可以得到量化。价格的离散程度作为因变量,则信息的可获得性、知识、信息成本是决定价格的离散程度的自变量。所以信息更透明的市场价格更趋一致,经常购买的产品因购买者商品知识的积累使其价格“做穿”而很少分歧。

那么,信息问题导致的价格分歧需要管制吗?这样的管制有效率吗?斯蒂格勒认为价格分歧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当然也肯定这样的管制无效率。他的这一观点自有其理由。市场竞争是生产信息的力量,而管制恰恰制造了更严重的不透明,即使是垄断寡头之间也会“暗中使劲”,破坏垄断高价的价格同盟,发挥竞争的价格发现功能。联想到现实中的一些价格管制,一致的管制价格果真往往是牺牲消费者利益的高价格,倒是放开市场以后企业之间的“暗中较劲”的竞争使价格趋向降低。中国电信产业从管制走向竞争的过程中,资费不断下降可谓很好的案例。

至于以反垄断同盟为出发点的管制,斯蒂格勒也持否定态度。一是规模经济的存在说明一定程度的垄断有其必要,二是这种管制可能是政府做了垄断者希望做到而凭自身力量做不到的事,价格管制不正是达到垄断同盟渴望消灭破坏一价制的“暗中使劲”者吗?公司规模大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政府管制和反垄断法的实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阻碍市场竞争,加剧无效率的发生,并被政治势力较强的行业所牵制。

管制的要害在斯蒂格勒的管制经济学中得到了更深刻的解释。秉承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信条: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都能够运行良好,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该是有限的,斯蒂格勒提出:“我们应该通过认真研究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所带来的相关政治影响来预测政府将来会做什么,而不是预测政府应该做什么。”经济利益会左右政府管制行为,利益集团会游说政府实行管制,维护它们的垄断利益。而政府监管者也往往被利益集团“俘获”,使管制行为无效率甚至有害。以垄断组织为例,垄断组织处罚违反垄断协定的企业或者无法实施或者相互监督的成本高,这时他们可以游说政府施加管制:“垄断组织自己做不到的,让国家替它做”。特定的集团成功地影响了立法及其实施,从中得到好处。

在斯蒂格勒看来,信息稀缺、价格分歧、竞争中形成的暂时性经济垄断不是市场经济的恶之源,只是一种“中性”影响的客观存在,如果有什么危害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成本,这种成本远低于政府过度管制的社会成本。

猜你喜欢

管制竞争价格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基于STAMP的航空管制空中危险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感谢竞争
价格
价格
价格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