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空心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刍探

2015-03-19张纬武

关键词:空心化宅基地土地

张纬武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农村空心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刍探

张纬武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受到农村土地权利分配机制不够合理、经济条件不够充分、城乡制度二元对立以及土地管理使用法律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出现了老无所养、未成年人教育缺位、社会管理功能弱化、土地资源浪费等诸多空心化问题,应通过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范围和质量、做好农村发展规划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来解决。

农村;空心化;解决措施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也可以称之为村落空心化问题或空心村问题。由于受到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影响,农村精英群体大量外流,农村土地大量荒废,农村留守人群不断递增,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表现

(一)从老有所养到老无所养

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养老方式越发多元化,但部分农村地区超过90%以上的老人仍然需要并采取传统方式。而对于农村子女来说,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形成的收入水平不高,许多年轻人不甘于现状并大量涌入城市,家里的一切交给本身即需要照顾的老人照顾,老人负担沉重。在精神慰藉方面,由于家庭小型化的演进,子女外出打工,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感情交流难免孤单寂寞,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未成年人教育缺位

大批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离开土地、进城务工、谋求发展打破了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导致农村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农村开始出现了大批留守未成年人——也就是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需要亲友及其他人监护的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

这些留守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直系亲属抚养教育,双方年龄悬殊较大,价值观念明显存在差异,认识上和心理上存在严重代沟。与同龄人相比较,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在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学习进步、思想形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很多方面都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大量缺乏父母亲情呵护、完整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生活照顾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荒废学业,产生无助感,甚至有些出现自闭倾向等心理问题,令人担忧;有的留守未成年人养成吸烟、酗酒、赌博、上网、撒谎、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有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会管理功能弱化

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也引起了人们的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始终处于一种深刻调整的状态。可以说不仅为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也为其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当代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的权威逐渐弱化,农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觉悟不断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水平不断增强,乡村等基层组织在很多事情上的组织能力锐减,行使村务管理权力的村委会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因而在农村社会管理中无法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这种情况伴随着空心化问题的发展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还会长期存在。另外,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单打独斗多于协作沟通。不仅如此,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普及偏低等因素的制约,还有部分农民民主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民主参与的主动性不足,创新实践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四)土地资源浪费

农村居民大量涌进城市,一方面引起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也导致农村出现土地闲置等“空心村”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驻村农民通过发家致富而迫切需要改变现状,提升生活质量,很多村民更愿意将房屋建在交通发达的公路附近,造成了另外一种人走楼空的现象。有些不再依靠土地或依靠不多的村民甚至将房屋建在良田上,也造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土地浪费。

二、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成因

(一)农村土地权利分配机制不够合理

众所周知,农村宅基地是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但现行宅基地管理制度尚无法完全贴近农村生活进行土地权利分配的现实造成了农村土地权利配置的不均衡。从制度上讲,我国在农村宅基地的申请仅有三种情况: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以及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且不论最后一个非农户个人原因,单单就前两个方面而言,在农村精英人员大量外流、越来越少的青壮年留在农村情况下,根据我国相关土地管理法规针对宅基地管理坚持的“一户一宅”的方针政策,不得不说大大限制了宅基地的申请以及宅基地上房屋的买卖,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房屋被空置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欠缺充分的经济条件

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加重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农村经济条件不够充分。由于其相对城市的落后性与资源匮乏性,大部分农村根本无法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然而因为这种经济条件的匮乏,农村根本无法为那些青壮年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更好的就(创)业机会来改变他们现在的生活,这也就进一步促成其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三)二元对立的城乡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和城市一直是处于较为明显的二元对立形态,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方面尤为突出。许多优惠政策主要向城市户口倾斜,农村户口被贴上相对落后群体的特殊标签,也致使农民很难获得比城市人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土地成为扩大城市经济建设用地的第一选择,土地利用上的区别对待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四)土地管理使用法律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乡一体化的全面推进,我国在关于土地管理使用方面的法律缺陷日益凸显。这种缺陷不止表现在我国宅基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还包括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针对农村现状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按照国家土地管理相关规定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可是实际情况确是很多村民一户坐拥数处宅基地,宅基地获取的无偿性导致多地的村民并未很好珍惜该笔资源,反而造成了事实上的浪费。法律制度无法切合农村发展的步伐就无法切实保护每个农户的切身利益,谋求更安全更有效的生活方式就成为必然。

三、农村空心化解决措施

(一)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引进和培养力度

农村空心化将导致农村发展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要引进农业技能精湛、品德高尚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去。加强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力度,使农民竞争力增强,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流失人口回乡务农。在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民自身特长和优势,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因势利导的培育出会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如科技型人才、推广型人才、销售型人才、带头合作型人才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对于土地资源发展前景的认识与运用土地资源致富的能力,还可以减少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加强一些出现空心化问题的农村的现有劳动能力,提升农村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范围和质量

公平正义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也是所有公民孜孜以求的目标,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不低于其他主体获得的利益和保障,农民的公共服务亦应如此,因此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势在必行。应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和投入,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争取早日实现网络联保。另外,需要从农村人口结构出发,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空心化农村的主要群体提供定向服务,加强社会救助和养老保障。针对农村主要劳动力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其提供更多在村内解决就业的机会,减少人口外流。

(三)做好农村发展规划

土地问题是农村问题的头等大事,而如何才能够合理且充分的利用土地,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前提,也是重要保障。要根据空心村的不同形成原因、地理位置、科技水平、人口结构等等因素,结合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方案,做好村庄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发展乡村的同时,不能破坏乡村自然环境,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才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回乡并防止空心化问题反复出现。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以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为目标展。发展现代农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真正把农村和农业纳入科技发展的重要步骤。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作业方式有利于解放更多的劳动力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的今天,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以及加强乡村发展规划都有着促进性作用,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途径。

[1]张纬武,王东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法律保障机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62-65.

[2]王伟勤.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风险及其治理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2014(5):69-75.

[3]陈家喜,刘王裔.我国农村空心化的生成形态与治理路径[J].中州学刊,2012(5):103-106.

责任编辑:黄贤忠

Prelim inary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the Rural Hollow ing and the Solutions

ZHANGWeiwu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economy,influenced by the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mechanism,insufficient economic conditions,binary opposition of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imperfect law to utilize the land and other factors,in the rural areas many problems appear,such as the aged lacking of care,the young lacking of education,weak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wasting land resources,and some other hollowing issues.As a result,the solutions are to strengthen the introducing and training of themodern new farmers,to promote the scope and quality of the rural public service,tomake the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rural and develop themodern agriculture.

the rural;hollowing;solutions

DF01

:A

:1673-8004(2015)06-0085-03

2015-10-10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空心化治理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项目号:13YJA630075)的阶段成果。

张纬武(1980—),男,黑龙江伊春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研究。

猜你喜欢

空心化宅基地土地
我爱这土地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宅基地政策并没有改变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