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索
2015-03-19于冬雪
□于冬雪 肖 健
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在某一项目的技能,可以获得相应的技术证书,指导老师也因此可以在评职称时受益。但是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正常的职业教育课就可能被技能竞赛“绑架”了。职业教育要想培养一流的技工,则不仅需要扎实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知识,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
一、技能竞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受益学生数量较少。目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在对学生的培养中,采用两套培养方案,一种是对少数学生技能培养的特别关注,另一种是对大部分学生的常规培养,如同精英教育,并未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应符合教育面向全体的实质。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不能以“因材施教”作为“精英教育”的借口。少数学生的参赛,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会伤及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并不能提高整体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有些院校在学生入学后就开始筹办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选拔和训练,这些被选出的学生可以不用上一些基础课,这种为赛而赛的训练,其内容和侧重点与实际教学大相径庭,做不到“以赛促教”,达不到参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的。
(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把参加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常年性工作,每年组织同一批学生参加两到三次职业技能竞赛,甚至更多,一年大部分时间在训练。参加技能大赛必须要有相应的比赛设备,而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或更换,学校必须及时购买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展开对新设备的培训。为了应对大赛,不少院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在竞赛的培训上。教学秩序要随着竞赛的改变而改变,学校压力较大。考虑到承办单位的优越性,不少院校努力申请在本校组织比赛,往往在初期,由于经验不足,组织的严密性、评判的公正性以及奖项设置的合理性等方面存在问题。这势必影响参赛师生的积极性,对组织院校也产生了负面效应。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未来,技能大赛出现的漏洞也显而易见,因此,完善技能大赛管理机制,让技能大赛回归本位,刻不容缓。
(三)重官方竞赛,轻企业竞赛。近几年,高职高专的各类比赛层出不穷,但经过分析可见,绝大部分院校只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比赛,有些院校对官方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市级、省级、国家级一项都不错过,且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集中训练。对企业组织的比赛并不热心,原因是企业竞赛的奖项分量不够,有些院校甚至不承认企业竞赛的获奖证书。其实这种理念是和高职教育理念相悖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在企业一线从事工作的人才,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技能竞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企业竞争力。
二、避免职业教育被技能竞赛“绑架”的对策
(一)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应该是面向所有高职院校师生的竞赛。众所周知,技能大赛的训练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那么参与学生应该是多数学生,避免“精英教育”。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要与职业院校日常的技能教学有机结合,紧跟专业发展,将大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研究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研究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确定几个实践竞赛项目把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课程学习情境结合起来。在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中都能体现出大赛所倡导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此对项目课程教学不断补充和完善,把技能竞赛和课程考试结合起来,以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让竞赛走进课堂,走进每个学生,使大赛真正做到常态化,真正实现技能竞赛“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二)轻装上阵参赛。真正的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在工作现场的职业活动中,而不是依靠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理性对待职业技能竞赛,做到丢下包袱、轻装上阵。每次竞赛之后,教学团队应及时进行科学的梳理与总结,并将其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技能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做到日常教学就是为竞赛备战,将技能竞赛的评判标准作为日常技能考核的标准,在教学中强化基本训练。在日常教学中营造一种每个人都是参赛选中的氛围,平时训练多了,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就减小了,相应的竞赛成绩也会提高。另外,学校方面在竞赛前应少组织竞赛动员会之类的活动,而竞赛总结会是非常必要的。
(三)建立竞赛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建立教学激励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做好职业技能将赛的经费预算,选择参加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竞赛,多选择贴近生产实际的竞赛项目,适当选择官方主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竞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标准的制定与研讨,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管理部门要合理安排集训时间和集训场地,尽量将集训时间安排在课余时间,学校应给指导教师适当的课时补助。
(四)缜密科学谋划。作为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层面,历届大赛的得与失应认真分析与总结,不断优化竞赛的设计,让技能竞赛常态化,让竞赛过程更趋规范;不断完善大赛的保障体制,让技能大赛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适当制约,要建立覆盖全体师生参与制度,尽量保障人人都有机会参加比赛。合理安排竞赛时间,年次数不宜过多。二是健全制度,规范大赛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尽可能缩小承办院校参赛选手与其他院校参赛选手的地理优越性,尽可能减少技能大赛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在公正、公平、有序的前提下,比赛组织要尽量做到开放。三是校企合作,竞赛项目要切合市场实际,可邀请企业有经验的高工参与项目的制定或担任评委,或者将竞赛场地设置在企业生产车间。同时,争取行业、企业对技能大赛提供支持和赞助,最好形成持续投入的专项经费制度。四是社会参与,要客观地对获奖选手和学校进行综合评定,并加大对获奖学校的舆论宣传,激励更多的院校和选手参与职业技能竞赛,铸就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人生。而且要尽量组织企业与院校同台比赛,一则获得行业、企业支持,二则激励职业院校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另外,必须把握住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在细节和制度上进行恰当的约束和改革,有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技能大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为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服务。
三、结语
目前对技能竞赛作用比较统一的认识是通过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目的。要达到这一宗旨,那就要淡化竞赛奖牌的光芒,走技能大赛的常规化发展道路。做到日常教学与技能竞赛全方位对接,最终达到技能竞赛的“非常”为日常教学的“寻常”、技能竞赛的“集训”为日常教学的“普训”的效果。
[1]李际卫.构筑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茅建民.有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
[3]戚业晓.技能大赛影响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张雅泉.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理性思考[J].职业时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