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第三方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探讨

2015-03-19刘炎隽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供应链电子商务融资

刘炎隽

(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第三方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探讨

刘炎隽

(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繁荣,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纷纷开始开展并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形成了基于第三方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新运作模式。文章从流程、优势和风险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第三方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综述性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供应链金融;B2B;第三方物流;中小企业融资

1 第三方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是指针对供应链上的特定产品从初始地到最终端的增值过程中提供的、与迅速发展的动态应付账款融资业务、存货融资业务、仓单质押等动产担保融资及金融信息技术相关的一系列贸易融资服务解决方案[1]。

在国内,供应链金融是作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创新金融模式被越来越多地探讨和运用的。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是与其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的。这一问题不仅束缚了中小企业自身,也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根据《中小企业2013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0月底,全国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利税占50%。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仍然较大,融资成本依然很高。由《世界经理人》网站发起的“2013中小企业融资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借到款,同时借贷成本还可能包含了咨询费、返存贷款、贷款利润上浮等隐形条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健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少,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的稳定性差、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规模小、可靠性较差,加之又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以及信息披露机制,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导致金融机构在授信时面临较高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二者通过不同的途径,强化了对中小企业信息的获取和管理,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控制了贷款的风险和成本,将资金有效且安全地注入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企业利用其物流网络,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控目标抵押物的变现价值和实时状态;电商B2B的线上融资则充分发挥了大数据时代下的优势,依托其客户群的电子商务交易而形成的庞大数据库,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作为其金融信用的补充,实现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效协同,降低了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服务将是未来一个时间段内中小企业解决融资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金融行业创新和发展的新“蓝海”。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的数据显示,仅2014年8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就达到9574亿元,预计融资规模还将继续保持增长,这表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依然强劲。同时,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从交易增长速度上看,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B2B市场交易额达 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2];从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数量看,现已突破1900万;从线上融资的规模上看,2012年仅由全球网、阿里巴巴、数银在线等企业搭建的网络融资平台,就放贷近400亿元,日均有5000家次中小企业上线[2]。可以看到,第三方物流及电商企业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将是未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前景广阔。而第三方企业如何利用好各自的优势,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也是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课题。

2 基于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发并形成了利基市场。随着B2B平台上中小企业群体的增多,融资难的问题对企业和平台发展的限制作用也日益突出。中小网商企业多以贸易商为主,经营年限短、固定资产轻,提供抵押物的难度大;这些企业经营的波动性较大,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短、频、急”的特点。但是,传统线下银行的授信过程繁琐,耗时较长,难以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而由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一方面能够依托平台数据化运营模式,掌控平台上商户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有效防范融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保证了授信过程的高效,能够及时契合网商简单快捷的融资需求。

2.1 电子订单融资模式

B2B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赊销结算,这就容易导致上游供应企业出现生产性资金紧缺,下游分销企业出现临时性现金流压力。在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电商平台通过对核心企业的订单进行授信,为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有利地缓解了那些有良好渠道关系的中小企业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难题。

金银岛是中国领先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其在2009年联合建设银行、中远物流推出“e单通”电子订单融资业务,为平台上的交易商办理全流程网上操作的短期融资服务。其主要操作流程是:买卖双方在线生成交易订单,经金银岛审核后,凭订单向银行申请贷款。买方冻结30%货款,待卖方发货后,银行放款70%,一并支付卖方货款[3]。

2.2 比较优势

2.2.1 精准的客户定位

第三方电商企业主导的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一般针对其自有平台上的中小企企业,且对贷款企业的门槛设置较低,贷款额度较大。以“e单通”为例,只要是成立18个月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在建行无贷款余额,均可申请50-500万的贷款[3]。在对客户的选择和贷款条件的规定上,电商平台提供的电子订单融资服务有利于与线下银行的传统贷款模式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通过为平台上的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电子订单融资业务也给电商平台本身带来了更大的客户粘性。

2.2.2 操作便捷

电子订单融资全程在线上办理,通常可以做到T+0放款,这大大缩短了中小企业办理贷款的时间;通过采用电子签章技术和完全电子数据支撑的信用评估方法,实现了融资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纸化,从而大大降低了单笔授信业务的处理成本。

2.2.3 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

第三方平台储存了企业大量的持续的交易和信用记录,保证了银行在贷前调查和贷中管理中随时都可以以较小的成本查询到相关企业可靠的财务、交易信息。在发放贷款之后,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实时监控,银行还可以对可能影响违约的行为进行预警,这有利于银行及时掌握企业还款情况,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2.3 潜在风险

2.3.1 信用风险

线上企业地域分散度高,特别是买卖双方往往处于异地,不利于银行的走访及监管,导致了银行等资金提供方只能完全依赖电商企业提供的信息。另外,由于融资过程都在虚拟的网络上完成,存在买卖双方进行虚假交易、并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电子订单骗取银行贷款的风险。

2.3.2 网络安全风险

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基于虚拟网络、全程电子化操作,客户信息、交易信息、账户信息都要通过互联网传输,大大增加了用户信息及交易信息被泄露、窃取和篡改的风险。另一方面,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要求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银行三个系统无缝对接互通,网络安全风险也随之被放大。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融资网络的正常运行。

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和企业地位的不平等,造成了供应链上企业存在着强、弱势之分。由于买方的强势要求,弱势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往往需要垫付部分或全部资金,甚至在结算周期的谈判上也无法掌握主动权,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资金压力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与世界银行合作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存货价值为30326亿元,应收账款3276亿元,合计超过33000亿元的资产被占用[4]。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困境,一方面却是大量资源无法被盘活,资金利用率极低。矛盾主要源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存货质押融资时,银行因风险较大而不愿授信。而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中枢,是信息渠道的建立者也是物流信息的掌控者,又具备专业的仓储监管能力和物流知识,能够为银行提供物流信息、价值评估等服务。这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贷款风险并盘活供应链上企业的积压资源,同时也为物流企业自身寻求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3.1 存货质押模式和应收类融资模式

3.1.1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是指供应链上游的供货企业,通过将银行认可的存货进行质押申请融资。以中铁现代物流公司开展的存货质押融资服务为例,借款企业将存货质押给中铁现代进行监管,但并不转移其所有权,银行根据质押单进行授信。通过动产质押融资,借款企业既解决了因没有其他质押物或第三人担保而无法获得贷款加大生产的问题,又利用了积压在存货上的资金,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银行审核借款企业资质,并与企业及中铁现代签订动产抵/质押三方协议;(2)借款企业向银行交纳保证金;(3)借款企业将存货交给中铁现代质押监管,中铁现代向银行出具质物清单;(4)银行向借款企业发放贷款。

3.1.2 应收类融资模式

应收类(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借款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融资机构并支付一定的费用,由其负责为企业提供融通资金、债券回收、销售帐管理等多项金融服务,解决赊销企业资金周转的难题。

美国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UPS)为沃尔玛提供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是应收类融资的最佳实践。实际操作中,UPS作为沃尔玛和供应商的中间结算商,代替沃尔玛与各出口商结算。UPS Capital作为UPS的信用部门,保证在中小企业将货物交付给UPS的两周内先行取得货款,将其全程货运任务交给UPS并交纳一定的物流费用和融资费用。最后,沃尔玛在拿到货物后与UPS统一结算[5]。在这一过程中,UPS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为期五年的循环信用额度,并确保规避沃尔玛的赖账风险,这对于处于弱势的中小供应商来说有力解决了其现金流困境,因此他们也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UPS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使中小供应商获得低息的应收账款融资,还可以使沃尔玛延长付款期限,并避免了与单个企业分别结算的交易成本。

3.2 比较优势

3.2.1 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同步的,任何一方出现不协调都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库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现金,为此很多企业都力图减少库存,甚至提出“零库存”的管理概念,而实际中企业往往是让其上游或下游的企业承担。这不仅影响了这些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只是转移而并非减少的库存,也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盘活这部分资源,加快了商品流动及资金周转速度,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3.2.2 拓宽了抵押方式

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到总资产的61%。而在传统授信中,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低、信息披露少、资信状况达不到要求,很难通过动产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而物流企业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凭借其完善的物流网络和专业的仓储监管能力,降低了动产抵押的风险。同时,将企业积压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质押,突破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原有瓶颈,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3.2.3 实时掌握抵押物信息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中枢,依托自身的物流网络、凭借“天然”的信息优势,能够实时掌握抵押物的位置及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给参与的各方。这就有利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信贷风险,从而降低了风险控制的成本,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态平衡。

3.3 潜在问题

3.3.1 质押物问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质押物监管过程中,可能面临许多风险。如采取了不当的保管方式或遇到复杂的物流环境,都有可能造成质押物的变质或损坏,影响了融资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时间尚短,技术储备还不足,在应对质押物市场价格变动、价格确定及变现问题上经验不足、缺乏标准。

3.3.2 法律问题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金融创新,在我国实践的时间尚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也较低。不仅涉及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如担保、物权在法律规定上还留有空白;在信用捆绑、货物监管、资产处置、交易文本的确定等诸多方面也还涉及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6]。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基础制度的不成熟,导致在业务操作中相关企业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特别是资金供给方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就不得不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手段、增加贷款条件的限制,这不仅提高了业务成本和延长了业务线,也阻碍了基于第三方物流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创新,限制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4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企业开始利用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信息优势,或独立或联合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模式主要包括:电子订单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与传统的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不同,电商及物流企业依托强大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盘活了积压的资源,有效降低了风险,提升了资金利用率。

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第三方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时间尚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安全存在隐患以及参与主体权责界定不清等。这些都还需要参与各方积极针对风险来源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如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明确权责界定、加强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求政府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并牵头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

[1]何彬.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1,(10):16、14-16.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官网,2014-03.

[3]王赛芳.我国电子商务融资产品及运营模式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9):35.

[4]韩爱文.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10:15.

[5]谢世清,何彬.国际供应链金融三种典型模式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4):81.

[6]吕宜真.供应链金融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45.

F832

A

1672-2868(2015)01-0052-04

2014-11-0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2012A015)

刘炎隽(1988-),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陈 凤

猜你喜欢

供应链电子商务融资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