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及顾虑

2015-03-19丁俊苗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技术型转型大学

丁俊苗

(巢湖学院教务处,安徽 巢湖 238000)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及顾虑

丁俊苗

(巢湖学院教务处,安徽 巢湖 238000)

国家要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可以归结为五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要转型发展、朝什么方向转型发展、怎样实现转型发展、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不转型发展会怎样。与此五个基本问题对应,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也有五个方面的顾虑:担忧丧失大学的独立性、担忧丧失大学的学术性、担忧丧失大学的自主性、担忧丧失大学的人文性、担忧丧失大学的多样性。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这五个方面的担忧理论上如果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实践中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好,不但会延缓转型的步伐,更会危及转型的成功甚而至于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但是因为有所顾虑而裹足不前或刻意排斥,同样也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2]4月25日,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等主办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驻马店召开,论坛就引导、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展开讨论。5月2日,国家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3]5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的文章,进一步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4]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委联合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该规划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细化和执行路线图,规划进一步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5]

自1999年高校扩招,很多专科层次的高校升本以来,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问题就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还是首次。

当前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讨论很多,各个角度和层面都有论述,头绪纷繁,其间也有一些疑惑。仔细分析一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五个基本问题,与之相应,在转型发展中也有五个方面的顾虑。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是:一、原因,为什么要转型发展,二、目标,朝什么方向转型发展,三、途径,怎样实现转型发展,四、条件,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五、结果,不转型发展会怎样。

1.1 为什么要转型发展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为什么要转型发展,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也是最急迫的原因就是人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人才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应用能力,即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每年的毕业生不断增加,2014年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但这些人才的素质结构又不符合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结果就是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找不到适合的人才,形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这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要转型发展,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企业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2 朝什么方向转型发展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朝什么方向转型发展,国家的导向很明确,那就是“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联盟及驻马店“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等即是向此方向转型的实践者和倡导者。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断桥”,桥的一边是中职到高职的职业教育,一边是以培养应用型科研人才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间缺失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可以弥补这中间断裂的环节,从而贯通中职、高职和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建成通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桥。最后职业教育体系和学术性教育体系并行,形成类似德国的双元制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这一目标转型,实质上就是向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一高校类型转型。与之相应,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得重新定位,要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型。

1.3 怎样实现转型发展

目标确立之后,下一步就是路径的选择,即怎样实现转型发展。走什么样的路实现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目前的路径也很清晰,即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产”是生产、是产业,“企”是企业、是行业,产教融合,就是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以服务社会生产、服务区域产业升级转型为导向,社会生产内容和产业发展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体系,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教育,工学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产和教、校和企是两个主体,谁主谁次,谁先谁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指明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而且明确了产和教、校和企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产在先,教在后,两者互为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解开了两个模糊的结:一是学校为主的结,二是起点是学校的结,这从观念上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明确了行进的路线。

1.4 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关涉到多个主体,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行业企业、学生及其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心同德,单靠高校这一主体是断难成就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的。正因为此,目前对地方本科高校是否具备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以保证其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客观地说是有一些疑虑的。在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多个主体中,政府是最主要的,能否使内外条件具足,创新体制机制,促成转型发展,关键在政府。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这让人相信,现在或不久的将来,国家是能够具足条件,成就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

1.5 不转型发展会怎样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摆在地方本科高校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转或不转。按照目前的政策导向和改革思路,不转将会面临“出局”的危险,因而,相信绝大部分高校都会选择“转型”,也就是朝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朝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朝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向转型发展。

以上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涉及的五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转型发展的图景基本绘就。

但是,问题也有另一面,地方本科高校要真正实现转型发展,实现像大家所说的“华丽转身”,其实也还一些问题是需要直面和认真思考的。

2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五个顾虑

与上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对应,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有五方面的顾虑:一、适应社会,担忧丧失大学的独立性;二、职业教育,担忧丧失大学的学术性;三、产教融合,担忧丧失大学的自主性;四、强化技术,担忧丧失大学的人文性;五、方向一致,担忧丧失大学的多样性。

2.1 担忧丧失大学的独立性

高等教育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驱动或者说倒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这是源于现实的需要和推动,为了应对和化解这一矛盾,地方本科高校就要进行自身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这本是高等教育子系统和社会大系统之间正常的交流和互动。但问题是高等教育这个子系统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是高等教育之现代大学精神。现代大学精神崇尚独立和自由,希望独立于政治,独立于社会生活,自由思考,自由探索实践。现代大学精神,是人类的崇高社会理想,不仅仅追求实然,更追求应然,植根于社会现实,但又超越社会现实。多年以来,高校被就业、拨款等所束缚,高度渐失,独立渐失,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就需要亲近甚至屈从于经济社会现实,如此一来,大学的高度和独立性还能保持吗,高等教育之灵魂——现代大学精神会不会丧失?如果没有了独立之精神,象牙塔垮落了,大学还依然是大学吗?

2.2 担忧丧失大学的学术性

地方本科高校向职业教育转型,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大学的学术研究必然逐渐冷落,或者至少窄化为应用研究。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功能之一,学术是大学的立身之本,科研和学术,是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敢轻言放弃的。地方本科高校对科研和学术,虽说是爱你不容易,但也是非常重视的,希望以之坚守本科高校的品位,希望以之提升教师的水平,希望以之提高教学的层次,也从内心希望以之促进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一所本科院校,如果没有了学术研究,或者只有了应用技术研究,那还是本科高校吗?高校随着技术变革而不断变革,发展壮大的根基又何在?因而,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担忧丧失大学的学术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3 担忧丧失大学的自主性

以前谈应用型办学,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学校在前,企业在后,学校的主体性很明显。现在要转型发展,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产在前,教在后,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企业在前,学校在后,顺序一变,观念上确实是一个更新,也就像用友软件公司副总裁郭延生说的,“这表明政府和高校更加重视企业、产业的角色和需求了。”但是,“产教融合”观念这一更新,学校就要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紧紧跟随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学校就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跟着产业转,这样一来,地方本科高校与曾经的行业院校或企业技校的区别又何在呢?如果高校以追随者的身份存在,那高校的自主性又何在?更重要的是,高校自主性的丧失,可能随之丧失的就是大学的独立性品格。

2.4 担忧丧失大学的人文性

现代大学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使命,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性的。关于什么是人才,标准很多,但有一条是铁定的,人才,首先必须是人,因而人才培养,就不仅仅是职业教育和技术的教育,还必须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就要把人当做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主体,而不是客体,人除了职业能力和技术能力之外,应该还具有自由的思想、高贵的理性、丰富的情感等等特质,或者用一个词“人文性”来概括。如今,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但人文性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家通过行政的力量引导、推动地方本科高校以相同的步伐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会不会导致人才培养中出现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强化,而弱化人文性?更重要的是,向应用技术型转型,随之出现的必然是理工类专业的强化和招生数的增加,那么一些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又将何去何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高等教育如果人文性旁落了,还依然是高等教育吗,人才如果缺失了人文性,还依然是人才吗?

2.5 担忧丧失大学的多样性

由于缺乏长期的积淀和陶铸,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学科专业布局方面存在很大的趋同性,个性不突出,特色不明显。趋同性一直是困扰地方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破解趋同性因而也就是地方本科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实践中,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在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指导思想下,在突破趋同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现在,地方本科高校类型要向职业教育转型,人才培养要向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培养的路径主要也就是“产交融和、校企合作”,大家都沿着同一条路向同一方向行进,如此一来,会不会重新造成另一种形式的趋同性。生态系统的生命力或者说生态系统之所是生态系统,其特质就是生物的多样性,地方本科高校沿着同一条路向一个目标转型,那地方高校的生物多样性如何体现呢?能形成生机勃发的地方本科高校生态系吗?

3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反思

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就业难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压力,但把原因归结为供需矛盾的“结构性失业”是不是有些简单化了,这里面还有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达和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机器吃人的现象。设想一下,如果所有地方本科高校都转向了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不是真的就能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呢?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7月13日)教育的影响不仅在于目前,更在于长远,我们学习德国的成功经验,走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之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否也学到了他们更深层次的建基于康德哲学人文主义之上的现代大学精神呢?我们为解决一时就业难的阵痛,让占高校半壁江山的地方本科高校“齐步转”,是否会留下长久的人的教育缺失的后遗症呢?

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一员,也觉得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也期待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发展之革命。但是,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上述五个方面的担忧如果理论上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实践中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好,这不但会延缓转型的步伐,更会危及转型的成功,甚而至于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真正建立。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也不例外,如果因为有所顾虑而裹足不前或刻意排斥,那同样也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敢于直面问题并努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许才是正确的态度。

[1]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新华网,2014-02-26.

[2]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http://gjs.xxu.edu.cn/info/1011/1076.htm.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4]董洪亮.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N].人民日报,2014-05-08.

[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ON THE FIVE BASIC PROBLEMS AND CONCERNS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LOCAL UNIVERSITIES

DING Jun-miao
(Department of Teaching Management,Chaohu College,Anhui Chaohu 238000)

Our country is now striving to guide and promote the local universities to transform to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But there are five basic problems:what are the reasons why our local universities need the transformation;what is the direc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how and whether can our local universities achieve it;what is the result if our local universities tak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In response to these basic problems,there are five basic concerns,including the lose of independence,the academic character,the autonomy,the humanity and the d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if the five concerns can't been theoretically explained satisfactorily and can't been solved successfully,they will not only slow down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but also jeopardi扎e the suc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even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But because of these concerns our local universities have some attitudes of standstill or deliberate rejection,the attitudes are not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local universitie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杨松水

G640

A

1672-2868(2015)01-0018-05

2014-10-20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3年度重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3扎djy142)

丁俊苗(1974-),男,安徽枞阳人。巢湖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技术型转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创新建设探讨——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