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计算机理论中的毕达哥拉斯主义

2015-03-19潘沁

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论现代计算机理论中的毕达哥拉斯主义

潘沁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现代计算机理论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是毕达哥拉斯数学自然观的产物。计算机结构体现了数学助发现原则。现代计算机模型体现了形式化、抽象性原则。自动机的数学、逻辑理论都是寻求计算机背后的数学核心顽强努力的结果。

[关键词]现代计算机理论;自动机理论;毕达哥拉斯主义

现代计算机理论不仅包含计算机的逻辑设计,还包含后来的自动机理论的总体构想与模型(自动机是一种理想的计算模型,即一种理论计算机,通常它不是指一台实际运作的计算机,但是按照自动机模型,可以制造出实际运作的计算机)。现代计算机理论是高度数学化、逻辑化的。如果探究现代计算机理论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源泉,我们可以发现,它是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是毕达哥拉斯数学自然观的产物,下面我将对此做些探讨。

一、毕达哥拉斯主义的特点

毕达哥拉斯主义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创导的数学自然观的代名词。数学自然观的基本理念是“数乃万物之本原”。具体地说,毕达哥拉斯主义者认为:“‘数学和谐性’是关于宇宙基本结构的知识的本质核心,在我们周围自然界那种富有意义的秩序中,必须从自然规律的数学核心中寻找它的根源。换句话说,在探索自然定律的过程中,‘数学和谐性’是有力的启发性原则。”[1] 13

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内核是唯有通过数和形才能把握宇宙的本性。毕达哥拉斯的弟子菲洛劳斯说过:“一切可能知道的事物,都具有数,因为没有数而想象或了解任何事物是不可能的。”[1] 14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适合于现象的抽象的数学上的关系,当作事物何以如此的解释,即从自然现象中抽取现象之间和谐的数学关系。“数学和谐性”假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价值。因此,“如果和谐的宇宙是由数构成的,那么自然的和谐就是数的和谐,自然的秩序就是数的秩序”[1] 14。

这种观念令后世科学家不懈地去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数量秩序,不仅对自然规律作出定性描述,还作出定量描述,取得了一次次重大的成功。

柏拉图发展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学自然观。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描述了由几何和谐组成的宇宙图景,他试图表明,科学理论只有建立在数量的几何框架上,才能揭示瞬息万变的现象背后永恒的结构和关系。柏拉图认为自然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探索隐藏在自然现象背后的可以用数和形来表征的自然规律。

二、现代计算机结构是数学启发性原则的产物

1945年,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EDVAC)的报告具体地介绍了制造电子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新思想。1946年7、8月间,冯·诺伊曼和赫尔曼·戈德斯汀、亚瑟·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

潮”,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标志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

这两份报告确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运算器;(2)控制器;(3)存储器;(4)输入;(5)输出。就计算机逻辑设计上的贡献,第一台计算机ENIAC研究小组组织者戈德斯汀曾这样写道:“就我所知,冯·诺伊曼是第一个把计算机的本质理解为是行使逻辑功能,而电路只是辅助设施的人。他不仅是这样理解的,而且详细精确地研究了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以及相互的影响。”[2] 192

计算机逻辑结构的提出与冯·诺伊曼把数学和谐性、逻辑简单性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启发原则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30-40年代,申农的信息工程、图灵的理想计算机理论、匈牙利物理学家奥特维对人脑的研究以及麦卡洛克-皮茨的论文《神经活动中思想内在性的逻辑演算》引发了冯·诺伊曼对信息处理理论的兴趣,他关于计算机的逻辑设计的思想深受麦卡洛克和皮茨的启发。

1943年麦卡洛克-皮茨《神经活动中思想内在性的逻辑演算》一文发表后,他们把数学规则应用于大脑信息过程的研究给冯·诺伊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论文用麦卡洛克在早期对精神粒子研究中发展出来的公理规则,以及皮茨从卡尔纳普的逻辑演算和罗素、怀特海《数学原理》发展出来的逻辑框架,表征了神经网络的一种简单的逻辑演算方法。他们的工作使冯·诺伊曼看到了将人脑信息过程数学定律化的潜在可能。“当麦卡洛克和皮茨继续发展他们的思想时,冯·诺伊曼开始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研究,使他们的思想成为其自动机逻辑理论的基础”[3] 181。

在《控制与信息严格理论》(Rigorous Theories of Control and Information)一文的开头部分,冯·诺伊曼讨论了麦卡洛克-皮茨《神经活动中思想内在性的逻辑演算》以及图灵在通用计算机上的工作,认为这些想象的机器都是与形式逻辑共存的,也就是说,自动机所能做的都可以用逻辑语言来描述,反之,所有能用逻辑语言严格描述的也可以由自动机来做。他认为麦卡洛克-皮茨是用一种简单的数学逻辑模型来讨论人的神经系统,而不是局限于神经元真实的生物与化学性质的复杂性。相反,神经元被当作一个“黑箱”,只研究它们输入、输出讯号的数学规则以及神经元网络结合起来进行运算、学习、存储信息、执行其他信息的过程任务。冯·诺伊曼认为麦卡洛克-皮茨运用了数学中公理化方法,是对理想细胞而不是真实的细胞做出研究,前者比后者更简洁,理想细胞具有真实细胞的最本质特征。

在冯·诺伊曼1945年有关EDVAC机的设计方案中,所描述的存储程序计算机便是由麦卡洛克和皮茨设想的“神经元”(neurons)所构成,而不是从真空管、继电器或机械开关等常规元件开始。受麦卡洛克和皮茨理想化神经元逻辑设计的启发,冯·诺伊曼设计了一种理想化的开关延迟元件。这种理想化计算元件的使用有以下两个作用:(1)它能使设计者把计算机的逻辑设计与电路设计分开。在ENIAC的设计中,设计者们也提出过逻辑设计的规则,但是这些规则与电路设计规则相互连系、相互纠结。有了这种理想化的计算元件,设计者就能把计算机的纯逻辑要求(如存储和真值函项的要求)与技术状况(材料和元件的物理局限等)所提出的要求区分开来考虑。(2)理想化计算元件的使用也为自动机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理想化元件的设计可以借助数理逻辑的严密手段来实现,能够抽象化、理想化。

冯·诺伊曼的朋友兼合作者乌拉姆也曾这样描述他:“冯·诺伊曼是不同的。他也有几种十分独特的技巧,(很少有人能具有多于2、3种的技巧。)其中包括线性算子的符号操作。他也有一种对逻辑结构和新数学理论的构架、组合超结构的,捉摸不定的‘普遍意义下’的感觉。在很久以后,当他变得对自动机的可能性理论感兴趣时,当他着手研究电子计算机的概念和结构时,这些东西被派了用处。”[4] 79

三、自动机模型中体现的抽象化原则

现代自动机模型也体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抽象性原则。在《自动机理论:构造、自繁殖、齐一性》(The Theory of Automata:construction,Reproduction,Homogenenity,1952-1953)这部著作中,计算机研究者们提出了对自动机的总体设想与模型,一共设想了五种自动机模型:动力模型(kinematic model)、元胞模型(cellular model)、兴奋-阈值-疲劳模型(excitation-threshhold-fatigue)、连续模型(continuous model)和概率模型(probabilistic model)。为了后面的分析,我们先简要地介绍这五个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动力模型。动力模型处理运动、接触、定位、融合、切割、几何动力问题,但不考虑力和能量。动力模型最基本的成分是:储存信息的逻辑(开关)元素与记忆(延迟)元素、提供结构稳定性的梁(girder)、感知环境中物体的感觉元素、使物体运动的动力元素、连接和切割元素。这类自动机有八个组

成部分:刺激器官、共生器官(coincidence organ)、抑制器官(inhibitory organ)、刺激生产者、刚性成员(rigid members)、融合器官(fusing organ)、切割器官(cutting organ)、肌肉。其中四个部分用来完成逻辑与信息处理过程:刺激器官接受并传输刺激,它分开接受刺激,即实现“p或q”的真值;共生器官实现“p和q”的真值;抑制器官实现“p和劭q”的真值;刺激生产者提供刺激源。刚性成员为建构自动机提供刚性框架,它们不传递刺激,可以与同类成员相连接,也可以与非刚性成员相连接,这些连接由融合器官来完成。当这些器官被刺激时,融合器官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这些连接可以被切割器官切断。第八个部分是肌肉,用来产生动力。

第二个模型是元胞模型。在该模型中,空间被分解为一个个元胞,每个元胞包含同样的有限自动机。冯·诺伊曼把这些空间称之为“晶体规则”(crystalline regularity)、“晶体媒介”(crystalline medium)、“颗粒结构”(granular structure)以及“元胞结构”(cellular structure)。对于自繁殖(self-reproduction)的元胞结构形式,冯·诺伊曼选择了正方形的元胞无限排列形式。每个元胞拥有29态有限自动机。每个元胞直接与它的四个相邻元胞以延迟一个单位时间交流信息,它们的活动由转换规则来描述(或控制)。29态包含16个传输态(transmission state)、4个合流态(confluent state)、1个非兴奋态、8个感知态。

第三个模型是兴奋-阈值-疲劳模型,它建立在元胞模型的基础上。元胞模型的每个元胞拥有29态,冯·诺伊曼模拟神经元胞拥有疲劳和阈值机制来构造29态自动机,因为疲劳在神经元胞的运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兴奋-阈值-疲劳模型比元胞模型更接近真正的神经系统。一个理想的兴奋-阈值-疲劳神经元胞有指定的开始期及不应期。不应期分为两个部分: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如果一个神经元胞不是疲劳的,当激活输入值等于或超过其临界点时,它将变得兴奋。当神经元胞兴奋时,将发生两种状况:(1)在一定的延迟后发出输出信号、不应期开始,神经元胞在绝对不应期内不能变得兴奋;(2)当且仅当激活输入数等于或超过临界点,神经元胞在相对不应期内可以变得兴奋。当兴奋-阈值-疲劳神经元胞变得兴奋时,必须记住不应期的时间长度,用这个信息去阻止输入刺激对自身的平常影响。于是这类神经元胞并用开关、延迟输出、内在记忆以及反馈信号来控制输入讯号,这样的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有限自动机。

第四个模型是连续模型。连续模型以离散系统开始,以连续系统继续,先发展自增殖的元胞模型,然后化归为兴奋-阈值-疲劳模型,最后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来描述它。自繁殖的自动机的设计与这些偏微分方程的边际条件相对应。他的连续模型与元胞模型的区别就像模拟计算机与数字计算机的区别一样,模拟计算机是连续系统,而数字计算机是离散系统。

第五个模型是概率模型。研究者们认为自动机在各种态(state)上的转换是概率的而不是决定的。在转换过程有产生错误的概率,发生变异,机器运算的精确性将降低。《概率逻辑与从不可靠元件到可靠组织的综合》一文探讨了概率自动机,探讨了在自动机合成中逻辑错误所起的作用。“对待错误,不是把它当作是额外的、由于误导而产生的事故,而是把它当作思考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部分,在合成计算机中,它的重要性与对正确的逻辑结构的思考一样重要”[5] 174。

从以上自动机理论中可以看出,冯·诺伊曼对自动机的研究是从逻辑和统计数学的角度切入,而非心理学和生理学。他既关注自动机构造问题,也关注逻辑问题,始终把心理学、生理学与现代逻辑学相结合,注重理论的形式化与抽象化。《自动机理论:建造、自繁殖、齐一性》开头第一句话就这样写道:“自动机的形式化研究是逻辑学、信息论以及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单独从以上某个领域来看都不是完整的。所以要形成正确的自动机理论必须从以上三个学科领域吸收其思想观念。”[5] 91他对自然自动机和人工自动机运行的研究,都为自动机理论的形式化、抽象化部分提供了经验素材。

冯·诺伊曼在提出动力学模型后,对这个模型并不满意,因为该模型仍然是以具体的原材料的吸收为前提,这使得详细阐明元件的组装规则、自动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机器运动的很多精确的简单规则变得非常困难,这让冯·诺伊曼感到,该模型没有把过程的逻辑形式和过程的物质结构很好地区分开来。作为一个数学家,冯·诺伊曼想要的是完全形式化的抽象理论,他与著名的数学家乌拉姆探讨了这些问题,乌拉姆建议他从元胞的角度来考虑。冯·诺伊曼接受了乌拉姆的建议,于是建立了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既简单抽象,又可以进行数学分析,很符合冯·诺伊曼的意愿。

冯·诺伊曼是第一个把注意力从研究计算机、自动机的机械制造转移到逻辑形式上的计算机专家,他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方面——自繁殖机制。在元胞自动机理论中,他还研究了自繁殖的逻辑,并天才地预见到,自繁殖自动机的逻辑结构在活细胞中也存在,这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学理性。冯·诺伊曼最先把图灵通用计算机概念扩展到自繁殖自动机,他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把活的有机体设想为自繁殖网络并第一次提出为其建立数学模型,也体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通过数和形来把握事物特征的思想。

四、自动机背后的数学和谐性追求

自动机的研究工作基于古老的毕达哥拉斯主义的信念——追求数学和谐性。冯·诺伊曼在早期的计算机逻辑和程序设计的工作中,就认识到数理逻辑将在新的自动机理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自动机需要恰当的数学理论。他在研究自动机理论时,注意到了数理逻辑与自动机之间的联系。从上面关于自动机理论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的第一个自增殖模型是离散的,后来又提出了一个连续模型和概率模型。从自动机背后的数学理论中可以看出,讨论重点是从离散数学逐渐转移到连续数学,在讨论了数理逻辑之后,转而讨论了概率逻辑,这都体现了研究者对自动机背后数学和谐性的追求。

在冯·诺伊曼撰写关于自动机理论时,他对数理逻辑与自动机的紧密关系已非常了解。库尔特·哥德尔通过表明逻辑的最基本的概念(如合式公式、公理、推理规则、证明)在本质上是递归的,他把数理逻辑还原为计算理论,认为递归函数是能在图灵机上进行计算的函数,所以可以从自动机的角度来看待数理逻辑。反过来,数理逻辑亦可用于自动机的分析和综合。自动机的逻辑结构能用理想的开关-延迟元件来表示,然后翻译成逻辑符号。不过,冯·诺伊曼感觉到,自动机的数学与逻辑的数学在形式特点上是有所不同的。他认为现存的数理逻辑虽然有用,但对于自动机理论来说是不够的。他相信一种新的自动机逻辑理论将兴起,它与概率理论、热力学和信息理论非常类似并有着紧密的联系。

20世纪40年代晚期,冯·诺伊曼在美国加州帕赛迪纳的海克森研讨班上做了一系列演讲,演讲的题目是《自动机的一般逻辑理论》,这些演讲对自动机数学逻辑理论做了探讨。在1948年9月的专题研讨会上,冯·诺伊曼在宣读《自动机的一般逻辑理论》时说道:“请大家原谅我出现在这里,因为我对这次会议的大部分领域来说是外行。甚至在有些经验的领域——自动机的逻辑与结构领域,我的关注也只是在一个方面,数学方面。我将要说的也只限于此。我或许可以给你们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数学方法。”[6] 288

冯·诺伊曼认为在目前还没有真正拥有自动机理论,即恰当的数理逻辑理论,他对自动机的数学与现存的逻辑学做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动机新逻辑理论的特点,指出了缺乏恰当数学理论所造成的后果。

1.自动机数学中使用分析数学方法,而形式逻辑是组合的

自动机数学中使用分析数学方法有方法论上的优点,而形式逻辑是组合的。“搞形式逻辑的人谁都会确认,从技术上讲,形式逻辑是数学上最难驾驭的部分之一。其原因在于,它处理严格的全有或全无概念,它与实数或复数的连续性概念没有什么联系,即与数学分析没有什么联系。而从技术上讲,分析是数学最成功、最精致的部分。因此,形式逻辑由于它的研究方法与数学的最成功部分的方法不同,因而只能成为数学领域的最难的部分,只能是组合的”[6] 303。

冯·诺伊曼指出,比起过去和现在的形式逻辑(指数理逻辑)来,自动机数学的全有或全无性质很弱。它们组合性极少,分析性却较多。事实上,有大量迹象可使我们相信,这种新的形式逻辑系统(按:包含非经典逻辑的意味)接近于别的学科,这个学科过去与逻辑少有联系。也就是说,具有玻尔兹曼所提出的那种形式的热力学,它在某些方面非常接近于控制和测试信息的理论物理学部分,多半是分析的,而不是组合的。

2.自动机逻辑理论是概率的,而数理逻辑是确定性的

冯·诺伊曼认为,在自动机理论中,有一个必须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自动机出现故障的概率的问题,该问题是不能用通常的逻辑方法解决的,因为数理逻辑只能进行理想化的开关-延迟元件的确定性运算,而没有处理自动机故障的概率的逻辑。因此,在对自动机进行逻辑设计时,仅用数理逻辑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用概率逻辑,把概率逻辑作为自动机运算的重要部分。冯·诺伊曼还认为,在研究自动机的功能上,必须注意形式逻辑以前从没有出现的状况。既然自动机逻辑中包含故障出现的概率,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运算量的大小。数理逻辑通常考虑的是,是不是能借助自动机在有穷步骤内完成运

算,而不考虑运算量有多大。但是,从自动机出现故障的实际情况来看,运算步骤越多,出故障(或错误)的概率就越大。因此,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必须要关注计算量的大小。在冯·诺伊曼看来,计算量的理论和计算出错的可能性既涉及连续数学,又涉及离散数学。

“就整个现代逻辑而言,唯一重要的是一个结果是否在有限几个基本步骤内得到。而另一方面形式逻辑不关心这些步骤有多少。无论步骤数是大还是小,它不可能在有生的时间内完成,或在我们知道的星球宇宙设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也没什么影响。在处理自动机时,这个状况必须做有意义的修改”[7] 407。

就一台自动机而言,不仅在有限步骤内要达到特定的结果,而且还要知道这样的步骤需要多少步,这有两个原因:第一,自动机被制造是为了在某些提前安排的区间里达到某些结果;第二,每个单独运算中,采用的元件的大小都有失败的可能性,而不是零概率。在比较长的运算链中,个体失败的概率加起来可以(如果不检测)达到一个单位量级——在这个量级点上它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可靠。这里涉及的概率水平十分低,而且在一般技术经验领域内排除它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如果一台高速计算机器处理一类运算,必须完成1012单个运算,那么可以接受的单个运算错误的概率必须小于10-12。如果每个单个运算的失败概率是10-8量级,当前认为是可接受的,如果是10-9就非常好。高速计算机器要求的可靠性更高,但实际可达到的可靠性与上面提及的最低要求相差甚远。

也就是说,自动机的逻辑在两个方面与现有的形式逻辑系统不同:

(1)“推理链”的实际长度,也就是说,要考虑运算的链。

(2)逻辑运算(三段论、合取、析取、否定等在自动机的术语里分别是门[gating]、共存、反-共存、中断等行为)必须被看作是容纳低概率错误(功能障碍)而不是零概率错误的过程。

所有这些,重新强调了前面所指的结论:我们需要一个详细的、高度数学化的、更典型、更具有分析性的自动机与信息理论。缺乏自动机逻辑理论是一个限制我们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没有先进而且恰当的自动机和信息理论,我们就不可能建造出比我们现在熟知的自动机具有更高复杂性的机器,就不太可能产生更具有精确性的自动机。

以上是冯·诺伊曼对现代自动机理论数学、逻辑理论方法的探讨。他用数学和逻辑形式的方法揭示了自动机最本质的方面,为计算机科学特别是自动机理论奠定了数学、逻辑基础。总之,冯·诺伊曼对自动机数学的分析开始于数理逻辑,并逐渐转向分析数学,转向概率论,最后讨论了热力学。通过这种分析建立的自动机理论,能使我们把握复杂自动机的特征,特别是人的神经系统的特征。数学推理是由人的神经系统实施的,而数学推理借以进行的“初始”语言类似于自动机的初始语言。因此,自动机理论将影响逻辑和数学的基本概念,这是很有可能的。冯·诺伊曼说:“我希望,对神经系统所作的更深入的数学研讨……将会影响我们对数学自身各个方面的理解。事实上,它将会改变我们对数学和逻辑学的固有的看法。”[8] 2

现代计算机的逻辑结构以及自动机理论中对数学、逻辑的种种探讨,都是寻求计算机背后的数学核心的顽强努力。数学助发现原则以及逻辑简单性、形式化、抽象化原则都在计算机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数学自然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桂起权.科学思想的源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2] Herman Heine Goldstine.The computer from Pascal to von Neuman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3.

[3] William Aspray.John von Neumann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 Computing[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90.

[4] S.M.乌拉姆.一位数学家的经历[M].朱水林,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 John von Neumann,Arthur W. Burks.Theory of Self-Reproduction Automata[M].Urbana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6.

[6] A.H. Taub.The Collected Works of John von Neumann:vol.5[M].Oxford:Pergamon Press,1963.

[7] William Aspray.Papers of John von Neumann on Computing and Computer Theory[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87.

[8]冯·诺伊曼.计算机与人脑[M].甘子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责任编辑:熊显长]

[作者简介]潘沁(1974-),女,湖北荆州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SK13YB032

[收稿日期]2015-07-08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5)06-00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