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实效性探讨
2015-03-19万四平
万四平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实效性探讨
万四平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顶岗实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校企互惠互利的一个交流平台,但由于参与其中的各个方面人员都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给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所以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以及如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学校、行业单位三方共同获益就尤为重要了。
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实效性
2011年9月19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鲁昕副部长强调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职业 教育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必须切实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尽快形成和完善相关的国家制度,并要求把加强学生实习管理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1]2014年5月2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由此不难看出,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自然也成为探索、完善顶岗实习工作的一个绝佳契机。
一 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特点
(一)管理主体多元化
顶岗实习过程的受到学校、行业单位和社会共同的监督和管理,不同的角度和角色决定了各个管理机构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对学生而言,在实习单位既有学校老师的教导,也有行业技术人员或者领导的指导,甚至还有家长的奉劝和干涉等。
(二)实习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专业特点可以将顶岗实习场所分为两大类: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当然便于学校与行业单位的交流沟通,也便于双方的管理等,但这种过于集中的实习对行业单位的实力要求也特别高,以至难以全面覆盖;但分散实习就给实习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难度。
(三)实习时间的不确定性
“我用人时你不给,你送人时我不要”是顶岗实习中经常碰到的一个现象,对于高校而言,实习时间是根据教学计划而定的,不能因为实习时间的变更而随意压缩课程学习时间,但对于实习单位而言有淡旺季、繁忙空闲节之分,学生固定和有限的实习时间往往只够让学生晋升为“学徒”。旺季时节腾不出“师傅”来教,淡季好不容易教出来的“徒弟”又得走了,所以,很多行业单位也都不大热衷于此。
二 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定岗实习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对顶岗实习的期望过高、工作技术含量底,学不到什么专业性的东西、行业单位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辅助性岗位、在实习期间难以适应工作角色的转换、多头管理让学生难以是从,实习期间的安全及权益保障等。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者管理规定,又或者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不够,导致学校单方面制定出来的管理规定却得不到实习单位的支持、认可等,导致因为学生实习而产生的分歧和矛盾时只能临时凭感觉来解决;学校由于资金或者师资的限制,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实行“放羊式管理”,听之任之,既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与教学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学校所授课程与实习基地的需求之间有距离;当教学计划与实习基地的工作任务相冲突时,大部分学校选择压缩课时来迎合实习基地;部分学校在管理、监督顶岗实习过程和考核、评价顶岗实习效果时,缺乏实时的信息反馈和过程考核。[2]
(三)实习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习行业人员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时指导流于形式;[3]由于行业单位的逐利性,把实习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实习工作的敷衍和轻视,对于学生在单位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与保险工作几乎为零;习惯根据单位需求来挑选实习生,甚至包含如性别、身高等非后天可得因素等,忽视了自己作为社会培养单位的地位和社会教育者的功能。
三 以学生得益为主旨、以全面质量管理为视角、把握多元、持续、稳定的特点,构建顶岗实习三方互利的平台
(一)以学生得益为主旨,构建顶岗实习的目标架构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受教育者的目标要求,因此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毫无疑问应以满足学生得到全面培养和多取得益这个条件为前提。通过顶岗实习,逐步培养学生适应行业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严谨求实作风、敬业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5]因此,顶岗实习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5]。但现下“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实训”的理念导致对学生的培养偏重职业技能,而弱化了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弱化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对人的职业成长、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就导致了时下把职教生作为行业单位的“廉价劳动力”的现象产生。要纠正这种理念必须要有正确的目标架构,即以“学生得益”为主旨。首先,学生得有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理论知识学习+职业岗位实践+研究改革创新”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对高职生"学会学习"的培养十分重要,所以对顶岗实习不仅仅是简单实践和学习,更需要思考、更需要“双导师”来引导思考、引导改变、引导创新等;其次,奠定职业成长的基础。通过顶岗实习、自主实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和具有职业特征的学习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养成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管理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的职业成长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再次,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尊重学生自行确立就业目标的行为,帮助他们依据自身的专业基础、个性特长选择顶岗实习的行业单位、实习的岗位、实习的内容,并制订实习目标要求,是一种学生为自己量体裁衣的实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且满足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最后,明确顶岗实习生的身份及权益保障。实习生不仅仅是行业单位的“实习员工”,也是学校的学生,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与员工的区别和应有的权益,明确的身份和保障可以大大提高实习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总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4]
(二)以全面质量管理为视角,构建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是把那些对顶岗实习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机地连结起来,并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动协作,构成一个能维持和提高实习质量的稳定而有效的整体。学生、家长、学校、实习单位都应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卓越领导、顾客导向、质量改进和全面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四大支柱[7],以下即从这四个方面来讨论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问题。
1.卓越领导:强化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实习单位联动有效管理。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和协调统一、监督的功能。制定或者健全顶岗实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以整合政府、行业、学校等大环境资源,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权益,协调统一各方关系,共同探讨和优化顶岗实习管理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实施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行业参与制度,并设立一些奖惩制度,激发行业、社会的参与度等。职业院校首先必须明确顶岗实习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学院领导和各级机构负责人各司其职制定并落实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政策,各辅导员、指导老师更应该意识到实习生比在校生更需要指导和关心的现状,做好实习指导的一线工作;积极与实习单位沟通,本着“以学生得益为主旨”的原则为学生争取更安全、更有保障、更有收获的实习机会和岗位;一线教师下基层不仅仅是为了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应该树立帮助行业单位解决难题的态度,积极教研教改,潜心科研等。实习单位应该主动承担社会教育者的义务与责任,与学校紧密结合,在一线实践工作中培养行业所需、社会所需的人才,转变实习工作会影响行业单位效益的传统思想,利用实习平台发现优秀的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发展优秀人才;并借用学校的科研力量创新方法与手段,改善行业单位的效益,突破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通过横向课题研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将行业技术创新推到新的高潮。
2.顾客导向、质量改进:兼顾“内外部顾客”需求,革新质量标准。“顾客就是上帝”,是所有服务行业奉若圣旨的宗旨,其实办教育也是如此,只是教育的顾客对象是多个庞大的群体,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包括了内外部顾客,外部顾客是以用人单位为核心包括社会、政府、行业、学生、家长等群体,内部顾客是指以一线教职员工为主的高校员工。以这些内外部顾客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不断改进和更新我们的制度、方案、计划、方法、措施等,以顾客不断发展的趋势更新质量标准和体系。其实不难看出,顶岗实习本身就是顺应顾客需求变化而来的产物,各行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原来越高,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势等都对顶岗实习工作不断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3.全面参与: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全面参与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而言的:首先是横向角度,质量改进和革新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质量,对于“实习生”这个产品的质量要求是由内外部顾客共同需求所决定,毫无疑问,对于这个产品的质量监管也是由全社会参与的,学校、实习单位、社会、行业等都可以参与质量监控,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纵向角度而言,就实习工作的三个阶段来说,实习前,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与心理准备,如岗前工作培训、系统理论知识学习、行业调研等;实习中,行业指导老师与学校指导老师、辅导员配合、交流,如开展行业教学联席会、实习工作阶段性民主生活会、实习工作交流的微信群、QQ群等,便于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实习后,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与毕业设计是挂钩的,引导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工作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通过开展实习总结交流会帮助下一批实习的学生做好实习准备工作,行业与高校也合作开发合作课程、合作教材、横向课题研究等,做好实习评价工作,促进以后实习工作的进步。
(三)以多元、持续、稳定为根本,构建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三方互利的平台
以实习工作为中心,支撑起了学生、学校、实习单位这个三角形,如何让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都获得最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实习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多元、持续、稳定为根本,构建最为稳固和利益最大化的三角形。
1.利用实习形式的多元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造精神。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习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也可以在实习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1]为学生未来成为行业员工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实习形式的多元性既给学院的实习工作带来的难题和挑战,也带来了革新和机遇,多种教学形式、实习形式、指导形式应运而生,学校专业课教师指导与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指导相结合、实习基地的集中学习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集中实习与自主联系实习相结合、各种网络交流平台的结合等,这些新的组合式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也能激发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2.保证实习时间的持续性,有助于实习单位的运转与革新。实习时间的持续性,既有利学生能够更加完整和连贯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他们更好的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也有利于实习单位本身工作的正常运转,而且一批批新的实习生连绵不断的注入新的血液、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极大的有利于单位本身的创新和发展。另外通过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也包括教师的科研,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学校的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或老师相互交流、跟班学习的持续运行对实习单位的发展都起到了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
3.确保实习工作的稳定性,是促进学校稳定和发展的根本。实习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稳定则是实习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集中实习基地的稳定,离不开学校专业老师、辅导员和行业指导老师的努力,也离不开学院、行业、实习单位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社会、家长的帮助和认可。在确保实习工作稳定的同时,不仅仅学生是这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者,我们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在行业实践锻炼中的心得、感悟,与行业工作人员的交流、切磋等,都可能成为我们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通过实习检验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材质量,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1]鲁昕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tech.net.cn.
[2]王华欣.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9,(8):640-65.
[3]丁金昌,童卫军,梁耀相.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8):72-73.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 OL].http://www.china.com.cn.
[5]张志东,刁洪斌.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86-88.
[6]江勇.基于过程管理理论的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36-38.
[7]刘广第.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1-56.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7
A
1673-2219(2015)01-0148-03
2014-09-17
万四平(1964-),男,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