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师出国留学现象探析
2015-03-19邓丽丽
邓丽丽
(湖南科技学院 国际交流处,湖南 永州 425199)
地方高校教师出国留学现象探析
邓丽丽
(湖南科技学院 国际交流处,湖南 永州 425199)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教师出国留学成为高校提升师资水平和办学力量的重要渠道。文章以地方高校为出发点,阐述了教师出国留学的重要意义,指出地方高校教师出国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对策。
地方高校;教师;出国留学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出国留学成为了热门话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数近200万,现已成为世界上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高校教 师出国留学作为出国留学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得到较快发展,从2006年到2013年间,我国教师公派出国留学人数从7500人增至18000人,人数逐年增加。在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下,教师出国留学深造已成为高校改善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高校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思维观念等方面影响,教师出国留学形势不容乐观,经调查发现,以湖南省某八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2010-2013年间教师出国留学人数合计不到200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均不到1%。当前,地方高校出国留学严重滞后,为适应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促进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出国留学工作。
一 地方高校教师出国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经济、科技、人才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鼓励教师出国留学深造,作为我国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重要举措之一,将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地方高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制约,相对于发达的中心城市而言,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缺乏深刻认识,他们往往在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教育水平等方面落后于其他高校,长此以往,地方高校将很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人才。教师出国留学,其目的就是要为地方高校打开一扇通往海外的窗口,通过他们去吸收、传播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去践行国外成功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从而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革新,从而在高等教育全球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开门办学,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实践证明,关起门来办学,没有出路。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教育、人才国际化的浪潮下,地方高校关门办学、固守地方单打独斗终将会被抛弃。开门办学是大势所趋,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更应该树立起开门办学的思维,不仅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而且要走向世界。唯有走出国门,方能知道自身的不足,才能实现赶超。地方高校通过鼓励和选派一批优秀的教师出国深造,将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三)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地方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高水平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地方高校由于地域限制,引进人才相当困难,同时要留住人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一方面要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更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出国留学不失为地方高校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举措。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留学将提升地方高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为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思维和国际水平的高水平教师。
二 地方高校教师出国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高校出国留学意识不强
大多数地方高校位置偏僻,信息闭塞,教师对国家出国留学政策缺乏了解,对出国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出国留学意识不强。此外,学校在国家留学政策的宣传工作上不到位,也没有出台或及时更新教师出国留学的政策措施。同时,部分教师满足于维持现状,认为现有水平已能基本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派出留学势必会带来师资短缺、工作无人承担等新问题。因此,地方高校教师出国留学进展缓慢。
(二)出国留学经费短缺,派出规模受限
在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工作上,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或经费投入缓慢等问题。同时,地方高校因其地理位置较偏和办学水平不高,使学校的对外合作交流工作远远落后于其他部属高校。虽然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逐年加大,金额资助也在增加,但相对于广大有志向出国留学的教师而言,这远远不够。由于地方高校经费投入不足,且配套资金跟不上,导致很多符合要求的教师放弃出国深造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出国深造的积极性。因此,地方高校出国留学经费的短缺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制约了教师留学的规模。
(三)留学机制落后,人员派遣盲目
一部分地方高校出国留学工作起步晚,留学机制落后,还没有制定出国留学人才培养方案或方案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因为前期没有积累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在开展工作时往往很被动,国家项目下来后才想到要选派教师,然后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应付了事。同时,由于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学术科研水平不高的现状,很少考虑学校学科发展和专业需求,仅从项目要求、申报名额出发来组织选拔,盲目派遣。很多情况下,地方高校没有遵循“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留学选派方针,没有形成培养、选拔、派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导致派遣工作的盲目和无序。
(四)留学管理滞后,效果不明显
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方面,地方高校一般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各项要求来初步审核学校留学人员的申请材料,只要材料齐全、内容属实就往上呈报。后期的跟踪管理主要由留学基金委和驻外使领馆来负责,留学人员也只承担向这两个部门汇报留学进展的义务。因此,在选拔、派出、管理和服务环节上,地方高校往往只注重前两项,而忽视了过程管理。学校在尽力把教师送出国后,后期没有与他们建立密切持久的信息沟通渠道,对他们在国外的留学情况知之甚少,这势必造成派出与管理过程的脱节,达不到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影响公派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如何合理安置归国人员并使他们安心回校工作是地方高校出国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大部分地方高校在留学回国的后期管理上没有完善的评估激励制度,归国教师的有关职称、科研、住房、家属等现实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回国后教师无法安心工作,不仅没有到达当初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地方高校人才的流失。
三 促进地方高校教师出国留学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观念,加大教师留学扶持力度
教师出国留学是地方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突破口,是地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更是地方高校提升办学水平,顺应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高校应迅速转变观念,要认识到教师出国留学的重要意义。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积极配合国家做好公派出国留学工作,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公派出国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提供教师出国留学的鼓励政策,加大对教师出国的资金支持,解除教师归国后的后顾之忧,同时降低教师出国留学的门槛,使每一个有志于出国的教师都有机会出国。
(二)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教师出国意识
地方高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导致很多教师不了解国家留学政策,认不清国际教育新形势。要提高教师出国意识,高校要加强留学政策宣传,提高教师对出国留学的认知和认可,有关部门应努力通过校园网、宣讲会、教师座谈、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宣传最新的出国留学的相关信息,宣传最新的留学政策。同时,要通过开办各种形式出国留学培训班,提高教师出国留学技能水平,增强其在公派留学项目中的竞争力,增强其出国的信心。一方面要组织教师外语培训,通过开办各种形式的外语培训班,组织PETS( Profiency English Test Systerm)、雅思、托福等考试,提升教师的外语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为教师出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留学渠道。
(三)加强管理,完善留学体制机制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是地方高校留学工作的重点,其工作呈现政策性强、原则性强、法制性强三个特点。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实行的“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新办法,据此,地方高校应制定、修订和完善留学管理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有关公派教师出国的选拔方法、申报要求、留学时间、留学任务、留学待遇、资助范围和回国事宜等。公派出国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应简化程序,严格选拔。要严格按照“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政策导向,从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出发,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和师资培养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教师,要把优秀且急需培养的人员派出去。同时要严格留学人员的管理,在选拔、派出、管理、归国各个环节上,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提高层次。
(四)做好留学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办理出国手续繁杂,周期长,学校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留学服务,精简审批程序,减轻教师负担。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留学人员学习和生活。学校不仅要重视派出前的外语培训、安全教育、行前谈话等工作,更要在后期与留学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做好出国后的管理和信息反馈工作。要尽可能为留学人员提供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学习。留学人员归来,要为他们提供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高他们的待遇,使其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安心工作。
[1]史鸿武.地方高校公派出国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37-38.
[2]刘宁.我校加强国家公派留学管理的几点做法[J].北京教育(高教),2006,(5):38-39.
[3])朱玲.地方高校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师资培养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5):109-111.
(责任编校:周欣)
G647
A
1673-2219(2015)01-0097-02
2014-05-13
邓丽丽(1984-),女,湖南永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