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话语权平衡策略研究

2015-03-19梁芷铭

传媒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受众

文/周 玫 梁芷铭

微博话语权平衡策略研究

文/周 玫 梁芷铭

微博的兴起使得公民的话语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受众话语权得到了释放。微博虽然让一般受众有了话语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话语权结构是平等的,微博的出现只是赋予了受众话语权并让其言论有了传播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话语权格局。

微博 话语权 平衡 对策

媒介的延伸和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变革。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的推出,其强大的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包容性以及“草根”性,使其迅速受到受众的青睐,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传播方式的改变。其代表的是话语权,对传统传播模式下话语权的垄断状况有着显著的改变作用。微博的出现,使得传统话语权格局发生改变,公民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发声,极大地影响了舆论舆情。

一、微博话语权的界定

话语权,通俗讲就是说话的权利,放在社会公共空间之中,话语权意味着公民有权就国家、社会公共事务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布意见。话语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话语权是对等的,在传统媒体时代,发声资源有限,往往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业者的话语权为代表,而普通受众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话语权力。随着网络的发展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话语权格局被打破,公民拥有了自己的发声平台,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微博的产生便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所谓微博话语权就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建设,微博能够赋予受众对自身的存在状态以及社会问题等发表看法、意见等权利,这是受众社会话语权的一种体现。

微博话语权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众通过微博能够使用自己的话语权,进行相对自由的言论表达;另一方面,微博话语权还表现出一种权力属性,这主要表现在个体通过微博发布的信息有可能会形成强大的影响力或舆论压力,这将会对现实社会事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微博的话语权不仅仅是给予受众说话的权利,还表现出受众有了一定的舆论控制的能力。

二、微博话语权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分析

微博虽然让受众有了话语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话语权结构是平等的,目前较为强势的舆论话语权仍然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微博的出现只是赋予了受众话语权并让其言论较以往更加具有舆论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话语权格局。

1.微博话语权重构下的受众狂欢。在早期的论坛、博客等推出之时,受众开始能够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更加便捷的话语权表达方式,但微信的推出让受众获取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公民进入到全民发言的时代。公民具有了编织和选择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的权利,这让受众对其投入了极大的时间与热情,其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理念、信息传播模式,并于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产生互动,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受众获得了话语权,但在初期,网络上的话语权仍然是被部分精英所把持,例如博客的发声需要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写作能力,播客则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等。但微博的简便快捷,在技术上降低了受众掌握话语权的门槛,其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基础,手机、电脑等都可以进行微博的发布,其简短的形式,也不需要写作者有太深的逻辑思考或文字功底,这让受众获得了发言权。微博成为实现个人话语权的新途径,其向传统的精英传播模式发起挑战,任何“草根”的微博言论也有了产生影响力的可能。

在微博平台之中,无论是平民还是名人,是“草根”或是精英,都获得了一个平等的话语平台,这种特性使得其“草根”与平民特征明显,这也是其大受欢迎的因素之一。在微博中,体现出人与人在话语权上的平等,且用户之间可以自由相互关注,这也使得微博中产生了一些“草根”意见领袖,他们的意见表达颇有亲和力和影响力。

2.微博话语权的消极影响。微博赋予了普通受众以话语权,其鼓励了个体在网上自由表达意见、情感,但网络的自由、开放加上我国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这使得一些人在微博上宣泄自己对于社会的愤怒,表现出激进、偏激等情绪,体现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等。微博使得个体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空间与自由来行使话语权,但事实上,微博的话语权带来的信息爆炸式增长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一是信息泛滥消解话语权。属于自媒体平台的微博,其为用户个体自由掌控,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情感、看法、评论意见,可以随意在微博上展现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片段,甚至一个表情、一个标点、一张照片。微博篇幅的短小,虽然降低了受众的门槛,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而微博自身并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的功能,因而微博逐渐成为各种碎片化、大量无用信息的存储地和流动场。内容包罗万象,信息泛滥,很难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有学者甚至称,在海量的微博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仅为4%。而且微博的转发功能使得信息中有大量的重复信息,这使得微博用户面对海量的重复、无意义的信息会产生厌恶、排斥之感。而且大量的垃圾信息也为微博话语权的实现带来困难,首先是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的无用信息所湮没,很难引起他人关注,这也就间接削弱了微博信息的影响力,使得微博话语权不能产生实质影响;其次,微博总是在短时间出现多个关注热点,受众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新出现的热点所吸引,这就使得人们难以持续关注一个热点的发展,这也不利于民意舆论的形成,使得微博话语权不能得到真正发挥。

二是信息虚假扰乱话语权。传统传播模式中,记者、编辑等成为把关者,其对信息进行筛选,把有价值的信息展现给受众,但在微博之中,信息传播者与受众合二为一,把关者几乎不存在,这使得信息的有无价值以及是否真实都不能得到保证,一些人对于听到的消息不加考证就进行发布或转发,有些人甚至恶意发布虚假信息以吸引他人关注,这使得微博信息真伪难辨。这让微博成为一些谣言的温床,而一旦这些虚假信息被大量转载和传播,便会形成一种传播强势,给受众错误的舆论引导,扰乱了受众话语权。

三是娱乐过度侵蚀话语权。近年来,娱乐至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开始以娱乐为标榜来消解社会的理性,其反对高尚和深刻,对于任何社会事件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进行解读,在微博中这种现象也是比比皆是。微博运营商的趋利性使得其迎合社会受众的口味,更加倾向于营造一种年轻化、娱乐化的气氛,通过邀请众多明星开通微博来吸引年轻用户群体。运用各种娱乐事件、发起娱乐话题来吸引受众点击。过多的娱乐化信息和个人心情信息必然会挤压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空间,从而降低了受众对于公共事件进行关注的可能,以及受众关注热情的持续,这对发挥微博真正的社会意义话语权无疑有着消极的影响。

三、优化微博话语权平衡发展的策略

1.完善微博话语权的内在话语机制。毫无疑问,微博极大地扩大了受众话语权,但与此同时,其本身的优势在产生社会能量时却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加强微博的内在约束十分必要。

首先微博要突破自身的内部制约。微博运营商应该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研发与控制,使其在运营后台可以规范用户行为,运营商有义务告知受众其相关行为的准则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承担起对用户的教育责任。其次运营商应该对微博信息进行适度的把关和过滤。微博在满足受众表达权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零碎化和无意义的信息,其中还有一些虚假、恶意信息,微博运营商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整合和筛选,在保证公正话语权的同时,也要及时对那些不实的信息进行处理。再次,微博可以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虽然微博的产生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传统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与深度仍然是微博所不能比拟的,因而与传统媒体协作,可以提升微博自身的影响力与深度,有利于社会公共话题在微博上能够得到关注与讨论,让公民合理利用自己的话语权。

2.优化微博的外在话语环境。受众传媒运行在社会之中,必然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碰撞与互动。一个社会新闻传播环境的优劣也反映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权利享受上的现状,这也影响着微博话语权的发挥,因此要平衡微博话语权,还需要进行外部话语环境建设。

首先要推进政府建设。目前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工具之一,民众可以利用微博发表看法和意见,为政府工作收集民意打下基础,而政府也可以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对民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及时回应,并公布相关信息,这有利于对微博导向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纠偏,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其次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积累频发的一个时期,而微博成为了许多用户发泄情感的一个聚集地,这也给微博话语权实现造成负面影响。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进行社会环境建设,要营造宽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面对内容各异的微博信息,受众应该保持一定的理性,能够对内容进行真伪的辨别以及理性的表达,从而使得微博既能够保障受众话语权的实现,又能传达有利的受众话语信息。此外还需要针对微博的特性进行一定的法律法规建设,以约束和规范微博的发展,优化保证受众话语权的环境。

3.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自媒体时代,微博用户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发布者,但大多数受众并没有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这也使得微博用户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微博成为谣言滋生地,其话语权的权威性也大受影响,因此要平衡微博话语权,应该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要杜绝微博谣言,提高其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拥有质疑和理性的精神,增强其在行使话语权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进而逐步营造起微博话语权的平衡,发挥其公共话语的权利。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交往理论视域下政务微博话语权研究”(项目编号:13XGL008)成果,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资助项目成果,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程资助成果(项目编号:GXQG022014062),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官方微博的运行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LSZ027)成果。

[1]李满.微博话语权的实现与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周玫系钦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梁芷铭系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受众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