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西葫芦主要病害的防治
2015-03-19陈茂春
陈茂春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以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的菌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小粒点变黑。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禁止大水漫灌,谨防棚室干湿交替造成严重发病。注意田间通风透光,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喷施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5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霜霉病:霜霉病是瓜类作物普遍发生而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叶片上发病。苗期发病时,开始褪绿变黄,最后枯死。成株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色小斑点,后发展成多角形,后期病斑边缘黄绿色,干枯时易破。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枯萎。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控制发病。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次亩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克,分堆放置,均匀放在保护地内,点燃后闷棚,一般是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也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72%霜脲氰·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7—10天喷1次,交替用药。
灰霉病:灰霉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中侵入,使花、果脐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白霜。大瓜受害,组织变黄并生白霜后变淡灰色,重者腐烂脱落。叶片病斑圆形,边缘明显,生有少量灰霉。茎部染病,茎节腐烂,易折断使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加强管理,棚室内经常通风降湿,及时摘除发病的花、叶、果,及时用塑料袋套上后带到棚外集中处理。防病初期用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的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1次,连续进行3—4次。
病毒病:发病时叶片上有深绿色病斑,重病株上部叶片畸形,呈鸡爪状。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后期叶片黄枯或死亡。病株结瓜少或不结瓜,瓜面呈瘤状突起或畸形。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播种前种子消毒,用51℃温水浸种40分钟或将干种子置于70℃干热处理3天。清除棚室内残株落叶和杂草,定植后喷施10%吡虫啉类农药2500倍液或氰戊菊酯(速灭杀丁)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蚜虫、白粉虱,尤其要注意消灭越冬菠菜、芹菜上的蚜虫,以减少病毒侵染来源。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5—7天一次,连续3—4次,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褐腐病:主要危害幼瓜和花。一般在播种后35—40天开始发病,病菌自花蒂部侵入逐渐蔓延到幼果,被害果实从顶部向下随着病菌的蔓延扩展快速腐烂,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但无异臭味,随后腐烂病果颜色转变为褐黑色,少数情况下成熟的果实也受害,局部变褐软腐。防治方法:与非瓜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用无菌基质配制营养土育苗。加强棚室栽培管理,实行高畦栽培,合理密植,降低棚内湿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搭架栽培,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摘除残花、病瓜,带到棚外集中处理,避免果实与地面接触。在开花至幼果期,喷洒72%霜脲氰·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900倍液或64%恶霜灵·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药剂。
菌核病:主要危害茎蔓、瓜条。茎蔓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浅褐色,茎蔓软腐,长出白色菌丝。病茎纵裂干枯。在茎内长有黑色菌核。瓜条危害,先生于残花部,发病时引起瓜条发病;病瓜呈水渍状腐烂,长出白色菌丝,以后菌丝上长出菌核。防治方法:实行2—3年一次轮作。采用小高垄盖地膜,膜下暗灌,将湿度控制在80%以下。发病初期用腐霉利(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施,每10—15天一次,连续喷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