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5-03-19高志翔
高志翔
一、农业“六次产业化”的意义
1+2+3”等于 6,“1×2×3”也等于 6,农业“六次产业化”,用的是“乘法”而不是“加法”,核心在于“一体化”和“融合”,对于新时期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鹿泉区农业主要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鹿泉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日益丰富,类似“六次产业化”模式初步显现,出现了不少好的典型和做法。
一是“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在坚持养殖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既发挥了农户生产方面的优势,又发挥了龙头企业加工、销售、市场方面的优势,是大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采取的模式。通过自建基地带动农户,通过适当返回利润保持订单的稳定性。
鹿泉区乳品业为养殖户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现有乳品加工企业5家,日加工能力达到1500吨,年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2.3亿元。投资2.2亿元的君乐宝生态牧场项目,辐射带动周边规模养殖场(区)227个,实现产值3.9亿元。同时,君乐宝牧场建设的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区,设有奶牛文化馆、挤奶大厅参观平台和犊牛零距离体验区,供游人参观、体验。
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近几年,一些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始由侧重单一的技术、贮运、购销等方面的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延伸,兴办加工企业,让农民既是合作社社员,又是企业股东,能有机会参与多次分红与返利。
石家庄市鹿泉区谷家香椿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300多户,已带动周边六个村600余户种植香椿,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多亩,年总产量达45万公斤。近年来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逐步走向了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已基本形成“科研+示范+推广”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服务模式,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种植规模,全年生产入社户比一般农户年增收30%。合作社的发展拉动当地的用工、运输、包装、肥料、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200多个,带来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就是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产购合同,合作社与公司谈判价格及应享受权利。它的好处是改变普通农户进入市场的弱势地位,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的话语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主流方向。
河北康态中华鳖良种有限公司,经营种质提纯选育,使繁育的苗种质量逐步提高。中华鳖养殖专业合作主要经营范围甲鱼、苗种、养殖销售及深加工。合作社在日常经营管理上对农户实行“四统一”(统一苗种、统一养殖、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管理。
四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近年来,石家庄市森泰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组织兴办合作社,引导农户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合作社全方位地为社员提供新品种引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和产品销售和贮藏等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因地制宜培育区域有机水果、蔬菜,联结农户在山尹村、南龙贵村等村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同时加强农业面污染源的治理,推广生态有机种殖模式,增强农户对产业基地的向心力。通过示范户带动、组织参观、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手段,为农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增强了农民群众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信心,使他们真正实现了创业致富。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五是股份合作模式。就是合作社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铜冶镇北铜冶村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将农户土地统一进行外包、租赁或以其他方式经营产生经济效益,然后依据农户所占的股份进行分红。
六是其它模式。主要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鹿泉区东环省会主城区,是省会设区中唯一具有山区、丘陵、平原、河滩多样化地形地貌的城市。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把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鹿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绿色崛起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2个。
三、采取的发展措施
近几年,鹿泉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搭平台、引项目、筹资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基地建设方面加大优质粮、蔬菜、奶牛、甲鱼等产业发展,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向农业法人化经营方向发展,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二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加快品牌创建。在品牌创建上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外向型农业,支持合作社设立直销店(绿康)。重点开展绿康蔬菜、紫藤葡萄、谷家香椿、康泰中华鳖等品牌推介工作,组织合作社参加区内外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绿康”、“康态”两个品牌荣获省级驰名商标。
四是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全区共有2个蔬菜产地通过绿色认定、2个蔬菜产品通过了绿色认证,9个蔬菜产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50个蔬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5个养殖场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7个渔业企业进行了产地认定,认证无公害渔产品8个。
五是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依据区内的资源、地形及产业分布特点,划分为“一带一区”两大功能区:西部山前生态农业开发带和北部休闲观光农业区。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发展“六次产业”是一项新生事物,鹿泉区在发展“六次产业”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龙头企业产业链短,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区农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背景下,实施“六次产业化”,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1、加大培育龙头企业。没有大龙头,就带动不了二、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向第一产业延伸,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规范“六次产业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2、总结推广先进模式实施典型带动。推广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支持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服务组织创办、领办各类中介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构建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3、完善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重点支持和大力推行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融合。
4、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参股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跨区域联合与合作,增强服务功能,分享加工销售利润。